APP下载

优化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析

2020-11-25郭小兰

名师在线 2020年6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课文阅读教学

郭小兰

(江西省永丰县恩江小学,江西永丰 331500)

引 言

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充分说明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作为小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基础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工具。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阅读是不可绕过的有效途径,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促使主动阅读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因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阅读也不例外。只有基于兴趣的阅读,才能让阅读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脱离兴趣的强硬阅读,只能让学生在被迫阅读中失去语文学习的兴趣,让阅读效果大打折扣。根据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故事、儿歌、游戏、多媒体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阅读。

例如,学习五年级语文《草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为学生展示草原美丽风光的图画,并插入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草原的美丽和神奇,以及草原人民的热情。这是传统说教的教学方式所不能比拟的。相比之下,这种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探究欲望,并为学生营造一种愉悦、民主的阅读气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聚焦点,从而调动每位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于是,带着好奇、惊喜、兴奋,学生激情饱满地进入新课的阅读,并在阅读中透过文字表象获得独特的感受,提出很多个性化的见解,真正践行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语文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阅读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教师要根据具体阅读内容,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方式,充分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兴致盎然地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二、引领品读,将阅读时间还给学生

选入语文教材的课文名篇佳作甚多,其优美的语言、新颖的布局、独特的构思、鲜明的人物形象,值得教师引领学生认真阅读、细细品味,感悟其蕴含的独特魅力。但在实际语文教学中,阅读成了一件可望而不可求的事情。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课文分析上,对学生阅读的关注甚少。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让语文教学回归阅读本质,让学生多读、读好,指导学生多层次、多形式地阅读,读出感情、韵律、意境。如齐读、对读、分角色朗读、指名读等,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阅读中品味语言文学、感悟语文魅力。

以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全文情感突出,主题鲜明。在描写昔日辉煌时,流露出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描写侵略者对圆明园的践踏时,体现了作者无比愤懑和仇恨的感情。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积累语言”。首先是自读,学生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其次是精读,在学生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后,细读、精读一些重点片段,如在第五段的朗读中要读出无奈、气愤、痛心的语气。在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琢磨语气、语调、语速。再次是比读,如指名读、小组读,比一比哪组的感情表达最恰当。最后是听读,通过听录音中的示范朗读来对比自己的阅读,在比较中找出不足,取长补短。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情绪广泛地调动起来,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让课堂教学因朗读而精彩、因朗读而活力四射,真正彰显语文教学的本质。

三、方法指导,提高阅读效果

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光有阅读的兴趣和激情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教授给学生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方法的指导下步入阅读世界,尽情享受阅读的乐趣,爱上阅读。

(一)略读法

略读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情况,每一单元安排一篇精读课文后,紧接着会有一篇略读课文,如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中继精读课文《草原》后,有一篇略读课文《丝绸之路》。在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快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内容,了解丝绸之路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让学生为学习本文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精读法

精读需要对文中的精彩句子、重点段落精思熟读,在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调动多种感官,通过动手批注、动脑思考、动口阅读,充分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良好习惯。如在学习五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对父亲与儿子之间的对话进行细读、品读,从对话中感受父爱的伟大,由此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由此及彼联想到父亲对自己无私的爱,深化文章主题,让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摘抄法

阅读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在不断的积累中,才能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内化语感。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喜欢的理由,让学生在分析、评价中加深理解和记忆,培养个性,最后摘抄下来。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句子的仿写训练,在实际运用中发散思维,提高灵活运用能力,并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1]。日积月累,学生就会在脑海里构建语言的大仓库,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课外阅读,拓展阅读范围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仅靠课内有限的阅读书籍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把阅读范围从课内扩大到课外,让学生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汲取更多的营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思想认知,提高其阅读能力。

为了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开展“故事会”,让学生把在课外阅读中读到的精彩故事、鲜明人物讲出来,并“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讲得最好、最精彩。对讲得好的学生,教师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以此激励更多的学生阅读更多的书籍。同时学生为了在比赛中有良好的表现,在阅读中会有意识地思考和记忆,从而培养他们边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并且,在活动中,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享受无限的阅读乐趣。

结 语

总之,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小学是培养习惯和各项能力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师要紧抓这一阶段的阅读教学,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优化阅读方法,让每位学生都爱上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课文阅读教学
脑科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举隅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谈小学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