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西地区残疾人体育活动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2020-11-25莫涛肖和伟杨洁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灌篮 2020年19期
关键词:城镇残疾人体育运动

莫涛 肖和伟 杨洁 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目前,我国现有残疾人8000多万,他们的健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全国近20%以上的家庭,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全国范围掀起了一场运动的盛宴,残疾人体育作为全民健身计划的一个重要部分,长期以来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对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关怀,充分展示了国家的人文情怀和经济水平,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发达国家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残疾人体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和友情支持,我国对残疾人竞技体育运动和群众体育十分重视,但是发展的力度不够理想、受各种原因的制约残疾人体育 推进过程中的阻力较大。残疾人从事体育运动的基本权利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但是并没有引起各职能机关应有的关注。众所周知,残疾人体育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体育和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指标,残疾人通过体育运动锻炼可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和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促进其康复功能、锻炼身体、获得幸福生活的乐趣、增强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残疾人参加体育运动可以有效融入社会生活当中,有效扩大社交圈,体验社会发展带来的福利,是有效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一、制约因素分析

(一)自身因素-内驱力是发展残疾人体育的前提

残疾人由于其身体的特殊原因,导致运动的生理局限性,使其在体育运动中出现诸多不便,影响他们自由参加体育运动。更重要的是残疾群体并没有意识到体育运动对自我保健康复的重要意义。同时,残疾人的内心更加脆弱,走出去从事体育运动锻炼怕遭到他人的嘲笑,在运动过程当中会放大残疾人残缺不全的运动功能,使残疾人在心理上形成自我封闭、不适合从事体育运动的刻板观念。调查显示:自愿参加体育活动的农村401名(占 42.5%)、城镇 508名(55.2%);行动不便、没有兴趣的农村201名(占23.5%)、城镇 102名(11.8%);想活动、又怕暴露自己的生理缺陷的农村104 名(占12.5%)、城镇名50(6.8%)说明城镇残疾人体育活动意识较好,充分认识到体育活动对提高自身健康水平的重要作用,能够克服置身因残疾运动带来的不便,这也说明了城镇残疾人自我保健意识较强,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残疾现状,能够自我接纳。

(二)经济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

体育运动的发展受制于社会经济水平,只有当恩格尔系数达到一定数标准,社会体育活动才能够被激发,由此可见经济因素决定了上层建筑。残疾人因其丧失部分劳动力,在社会上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大部分残疾人的经济来源于国家的相关补贴、家庭的资助以及社区的福利补贴总体而言残疾人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被动收入。由此可见,残疾人的经济收入水平明显要低于正常劳动者,特别是在农村以及偏远地区。调查显示:基本的生活没保障、没有想到体育活动,农村505名(68.1%)、城镇127名,占(15.2%);经济允许、能参加一定的体育活动,农村68名(15.1%)、城镇147名,占(40.2%);有一定收入后会想到参加体育场活动,农村68名(12.1%)、城镇145名,占(26.2%)。数据说明大部分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这种情况在农村以及偏远地区更加明显,城镇残疾人的经济水平相对要好于偏远山区以及偏远农村。大部分残疾人为了生活而奔波忙碌,很少有闲暇时间去参加体育运动,更不用说花钱买相关体育产品和服务。因此,要提高残疾人从事体育运动,首先要解决残疾人的生活问题,提高其收入水平,尊重其劳动价值,为残疾人从事体育运动创造良好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满足其物质、精神需求,让更多的残疾人感受到社会的美好,让他们能够在生活中都有出彩的机会,让他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充满希望、充满信心、重新融入我们美好的生活中去。

(三)残疾人体育锻炼场地、器材因素

场地器材是影响残疾人从事体育运动的根本因素之一,各地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体育运动场地、器材支撑的重要认识,想方设法开辟残疾人体育运动专有场所,残疾人残障种类繁多,如何根据区域不同残疾人的种类和需求,设计开发符合残疾人需求的体育运动场地和器材是解决残疾人从事体育运动的前提条件。调查中显示:粤西地区残疾人专用的运动场地极少,简单的配备盲道,常规社区基本体育设施,大部分器材只能满足正常人体育锻炼的需求,几乎没有专门为残疾人设置的体育运动器材。部分器材长年日晒雨淋,已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数据显示,粤西地区缺乏必要的适合残疾人体育活动的场地、设备、器材等设施,说明农村体育设施严重缺乏;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城镇残疾人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城镇残疾人从事体育运动锻炼的设施设备和器材相对完善。因此,农村及偏远山区应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体育运动锻炼的设施设备和场地,满足农村残疾人从事体育运动锻炼的物质保障。

(四)情感因素-亲人支持、陪伴是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纽带

情感因素是支撑残疾人从事体育运动的前提条件,反映残疾人从事体育运动的心理和情感变化。残疾人从事体育运动能够借助家人、同学、朋友、亲戚的帮助,能够得到亲朋好友的大力支持,得到精神的鼓励,并形成一种良好的精神体验和情感维系,是支撑他们从事体育运动锻炼的不竭动力。因残疾人在体育运动前需要亲朋好友的帮助,运动中需要亲朋好友的指导、指引、保护、帮助,运动后需要同伴的相关护理。在调查中,残疾人体育运动的情感因素情况不容乐观:农村606(占62.1%)、城镇201名(占30.9%)。数据显示,城镇残疾人从事体育运动锻炼更能受到家人、亲戚、同伴、朋友的支持和帮助。主要原因是城镇人口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要显著高于农村地区,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陪伴残疾人士的生活起居,为城镇残疾人参加体育运动创造了更好的情感和人文关怀。

城镇残疾人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普遍能得到家人、朋友的认可和支持。所以残疾人在参加体育活动时情感上依托着朋友、家人的帮助,需要良好的精神情绪和亲情来维持,使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内因得到加强,并努力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创造出更好的情感因素和环境。

(五)受教育因素-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残疾人受教育程度的不同,直接影响其对体育观念的形成、体育活动的自我保健与康复作用、体育活动的社会意义及参与体活动的意褒等方面。残疾人群体中受教育程度不尽相同,城乡差别较大,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极少,受过高、初中教育的人占多数,而且大多数是城镇人口,农村则只有极少数。由于受教育程度的不同,造成城乡残疾人群众体育的不平衡发展。只有提高残疾人受教育程度,平衡开展城乡残疾人教育事业,才能形成城乡残疾人群众体育平衡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发展与对策

(一)提高残疾人体育锻炼的认识

意识决定了人的行为,加强残疾人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可以有效的提高残疾人参加体育运动的行为,残疾人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相关研究数据显示:粤西地区残疾人初中以下文化的人数占比达85.6%;高中文化程度的残疾人占比13.5%;大学文化程度的残疾人占比 0.9%。由此可见,粤西地区残疾人文化水平不容乐观,直接影响了该地区残疾人体育活动意识的形成。因此,各地级市相关部门和职能机构应不断加强残疾人教育,进一步普及九年又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有效实现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特殊教育、中等职业院校教育、高等教育的有机衔接。让残疾人在学校教育中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终身体育意识,为他们走向社会继续从事体育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二)落实残疾人体育的人才队伍建设

相关数据显示:特殊学校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大部分来自各师范院校和体育专业院校,他们在校期间没有接受残疾人体育教育的相关课程和训练,在从事残疾体育教学中,他们教学组织形式单一、教学内容的选择缺乏针对性、教学目标不够明晰、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难以满足残疾学生的需求。从社会层面来看:现有的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数量稀少,综合能力不足。近年来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有不断增加,但是仍然很难以满足庞大残疾人的体育锻炼需求。因此,各职能部门要定期举办各类残疾人体育培训班,培养残疾人教练员、裁判员、体育教师、和相关工作人员,努力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各项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敬业精神。有条件的高校根据市场需求,招收专门的残疾人体育教师和科研人员,为服务残疾人体育活动作出应有贡献。

(三)转变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的观念

残疾人自身的缺陷,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从事体育活动中更是如此,在运动过程中放大了他们残疾的缺陷,他们在运动中受到异样的眼光,导致他们不愿参加体育运动,这样的观念将阻碍残疾人从事体育运动。因此,相关部门和充分利用现在多媒体传播的优势,为残疾人开创专有的体育生活专栏,唤醒残疾人参加体育运动健身的强烈渴望,吸引更多的残疾人加入体育锻炼的队伍中来。

(四)加强残疾人“体医结合”模式发展,助推残疾人体育复兴

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融预防、疾病、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基层公共服务,该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为残疾人体育实施“医体结合”创造了有利条件。只有树立起与残疾人共生、共建、共融的观念,才有可能让平等参与、融合发展成为现实。通过体育锻炼能有效提高残疾人身体素质,有效降低因残疾给生活和工作带来的不便,通过医学检测,了解残疾人身体状况,根据科学的评价,有针对性的给残疾人开运动处方,通过运动锻炼来促进身体的康复,以提高残疾人的身心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大力发展“体医结合”模式,发挥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推动残疾人实践“体医结合”模式。而如何将体育与医学更好地融在一起,相辅相成,还需要更多的人去研究、探索和实践。

(五)加强社区、农村的乡镇体育文化站建设

社区和农村乡镇是残疾生活的主要阵地,加强社区和农村乡镇体育文化的建设,让残疾人更多的了解体育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并不认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以文化的形式展现在残疾人的生活中,进步激发残疾人从事一锻炼的动机,激发残疾人困不困难、挑战极限、发奋拼搏的体育精神。

(六)协调各级残联统筹残疾人体育发展

残疾人体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发挥各级残联,相关部门协调统一配合工作,才能将残疾人体育事业推向更高的台阶。各级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落实责任制,落实责任主体的明确目标和具体时间,对按时完成任务的组织或者部门提出表扬,逾期未完成的要追究责任主体,只有做到赏罚分明才能保证残疾人体育事业蒸蒸日上。

(七)拓宽经费来源,整合体育资源实现体育资源共享发展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坚持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残疾人体育权利不受侵害及更好地实现是共享理念的基本要求。资源共享是有效解决残疾人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重要举措,是将现有体育资源合理进行安排,满足人们锻炼的需要,有效解决体育场地器材资源配置不均衡的尖锐矛盾。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残疾人大众体育的开展虽然有具体法律法规的保障,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收到很多因素的制约,体现在残疾人自身对体育认识的缺乏,残疾人经济因素的制约,残疾人体育锻炼场地器材因素的制约,残疾人文化程度的制约,情感因素的制约等等。为有效解决粤西地区残疾人体育活动的这些因素提出以下对策:加强社区农村乡镇体育文化建设;拓宽经费来源,整合体育资源实现体育资源共享发展模式;协调各级残联统筹残疾人体育发展;加强残疾人“体医结合”模式发展,助推残疾人体育复兴;转变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的观念;落实残疾人体育的人才队伍建设。总的来说,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的主观能动性,为把残疾人体育运动更快更好地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残疾人享受到体育运动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让我们携手合作让残疾人和我们一样幸福的生活在社会主义的美好新时代。

猜你喜欢

城镇残疾人体育运动
试论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相关要点
体育运动
“十四五”时期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研究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我骄傲
在钟鼓楼上回望——宾川县州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