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青少年武术散打教学与训练的几点思考
2020-11-25劳承业湛江市体育学校
劳承业 湛江市体育学校
武术散打在近年来,由于其体育性、灵活性等多种特点,同时也包含了体育竞技的意志、心智、精神的培养,可以帮助青少年全面健康的成长。而青少年武术散打训练是推动我国武术和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但是由于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在青少年学习武术技能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其中存在的多种问题。因此必须从基础训练阶段就严格抓起,培养正确的武德和武术基础。
一、理清青少年武术散打的教学阶段
在青少年阶段,由于孩子年龄普遍较小,在接触散打训练较早的情况下,就必须要重视基础素养的构建和培养。因为动作定型之后很难纠正,所以在基础训练阶段的纠正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基础准备阶段
在所有的武术体育项目当中,基础阶段是尤为重要的。在这个阶段,首先就是利用各种科学的训练手段来提升运动员的基本力量、灵活性、柔韧度、耐力等必需的身体素质。然后就是从技能开始,培养运动员的基本武术步法、身法、拳法等必备技能。让运动员先了解其中各类进攻和防守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明确其中的要领和作用。日常的训练可以借助辅助器材来锻炼运动员的击打力量、抗击打能力等,同时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战术原则和方法。在简单的训练对抗时,要指导运动员在过程中注意保护自己的要害部位,同时为进攻做好准备。所以总体来看,基础准备阶段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教练要先讲解各类动作的特点、作用、方法,攻防含义等[1];第二,带领运动员来学习模仿招式,教练做好正确动作的示范,学生可以在后续进行分解式的训练模仿等,直到可以基本熟练相应的基础动作;第三,是巩固和深化动作的阶段,这个时候教练就需要重点加强运动员的动作规范性、适用性、技巧之间的快速配合。不断强化技术运用的基础上,可以采取二人合作训练的方式,提升实际作用。
(二)组合提升阶段
组合提升阶段,就需要逐步开始实战训练阶段,全面学生过招、对抗的组合式训练。要帮助运动员熟悉各类招式的配合,提升出招的速度、着力点以及对于距离的把控。了解深化对于进攻、防守配合的正确意识,在逐步完善动作技巧的同时,初步形成运动员自身的战术意识。在实战训练的过程中,相互对抗的两人,互相进行攻防,按照规定的动作点到为止。然后在进行换位练习,在双方人员已经掌握自身的技术动作后,可以相互交换学习对方的动作技巧。开展启发式的学习训练,来相互提升帮助,并且可以及时的纠正运动员的错误动作。
(三)发挥特长、实战训练提升阶段
在经过了基础阶段和提升阶段之后,就需要重点考虑最后的实战训练阶段以及运动员自身的优势长处。根据运动员的特点,教练来帮助其确定发展方向,在其优势方向奠定基础。这个阶段就要大量的开展模拟化的实战来提升运动员的综合实力,通过各种对抗和练习组合方式来对能力技巧进行锻炼提升。自由化实战检验,来对运动员所学习的各类攻防动作进行检验,了解他们的实际运用程度。
二、青少年武术散打的正确观念教育
(一)树立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
青少年开展武术散打的练习与职业化竞技有所差别。青少年练习武术散打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提升竞技水平来为国争光,更多的是围绕相关的各类知识技巧,本质的目的是为了完善青少年运动员的人格,帮助他们获得强壮的身体、磨炼坚忍的意志品质,实现全面健康的发展成长。所以,在青少年进行武术散打的训练时,教练和运动员都应该树立良好的理念,在以人为本的基础观念上来深化学习和训练。以健康安全发展为指导思想,遵循教育学习的客观规律,促进青少年的身心成长,并促进他们个性化的发展,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武术兴趣、民族精神和文化等。
(二)青少年武德教育和培养
武术界公认的道理,习武者无德将会是一件危险品。武术散打作为一种近身格斗的搏击技,训练有素的人员可以对普通人员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武术意义和作用的发挥也是一把双刃剑。而不难发现,武德充沛之士,可以利用自己的所学所得来强身健体,除暴安良;而武德缺失,则可能会利用自己的优势来欺压弱小,好勇斗狠,严重的可能会危害社会的安宁稳定。因此在对青少年传授武术知识的过程中,要不断对他们进行武德渗透,灌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武德精神,要让青少年懂得修身养性、遵纪守法。在习武的过程中,还要不断的提醒自己,内外兼修,习武要以德为主[2]。
(三)武术散打中的礼节教育
中华武术的思想素来就有讲礼法、重礼节的思想。武德、礼节是武术活动中的一种标志,是一个习武者自身品德素养和武术修养的重要体现。比如抱拳礼就是传统武术中的优良传统,是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同时也能彰显出习武者尚武和崇德精神的品质面貌,可以对武术运动员的行为举止起到一定的规范。所以,在武术散打的教学中,从武德、礼节的教学入手,也是武术训练的必要前提。不仅要运动员们掌握礼节方法,还要明确其中的内涵,培养他们良好的武德礼节习惯。
三、注重专项化的体能训练
(一)间歇性训练法
间歇性训练法的主要目的是需要严格控制训练中的休息时间,在运动员身体还未能完全放松的情况下继续开展训练,然后来达到肌肉的超额恢复,而且这样的训练方法一定程度上还能培养运动员坚忍的意志品质。在技巧和体能的训练中,适当的插入间歇练习,可以提升运动员在疲劳状态下完成动作技巧、对身体的控制能力,有更加良好的使用价值。当然间歇性训练法并不是盲目开展的,间歇时间需要根据运动员的实际训练情况来严格的调整规定[3]。总的规定和方法在于:当机体还处于为完全恢复放松的状态下,继续开展下一项练习,一般来说,当心率在休息时恢复到120-130次 / 分钟的时候,就可以继续开展下一次练习。间歇训练中可以采取:一到两分钟的空击组合,可以根据情况来做 8-12 组,间歇时间以心率恢复情况为准;然后可以做一到两分钟的背摔沙人;一到两分钟的手靶、腿靶练习;一到两分钟的控腿练习;一到两分钟的接腿摔练习等,具体的组合练习方式根据运动员状况来具体调整。综合下来,间歇训练法的基本要素就会包含到休息方式,间歇时间,负荷数量、强度、时间等。这些练习的方法和要素都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训练时需要做好要素控制搭配。
(二)重复性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一般都是在相对规定的条件下,反复进行某一项的练习。因为重复训练法的强度和速率相对较为平稳,可以让运动员的大脑和肌肉有规律的放松休息,所以可以进行长时间的训练,可以不断提升机体的恢复效果,在不断积累的情况下来提升身体素质。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这类方法来进行练习:一分钟快速冲拳击打练习;一分钟横踢腿击打练习;一分钟前蹬腿击打练习;一分钟侧踢练习等。具体的练习时间教练可以适当的增减,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运动员可以利用身体中所储备的磷酸肌酸来进行供能完成训练。在重复训练中,原则上是要逐渐的减少组数和次数,这样就可以保证运动员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也能最高质量的完成动作。
(三)循环式训练法
循环练习法严格意义上来讲,更多的是一种组织方法。循环训练法是通过许多个“练习站”来循环组合构成的,从第一个练习站结束到第二个练习站开始,之后的每个练习站都会在运动员的身体上留下相应刺激的情况下继续进行的。从第二个练习站开始,此后的每个练习站都需要超过之前的练习的负荷量,逐步提升运动员身体的耐力载荷。而这种练习方式也与间歇训练方法相似,都有利于提升运动员心肺功能和血液循环系统的水平。在教学训练的过程中,可以搭配十人一组的车轮战练习,每人依次和其他九人展开对打练习,直到其中的某一方打倒,然后循环开始与其他人的练习;之后还可以开展五人左右一组的攻防组合式练习,每人都依次利用进攻或者防守的方式来与其他人员进行固定化套路的循环练习。
(四)灵活变换式训练法
相对于其他训练方法,这种训练方式主要突出的是灵活多变,不拘泥于某一种方法、场合。比如可以随时对动作的结构、运动的负荷和训练的环境等进行变化和训练。在开展实战技术训练的过程中,通过各类方式方法的变化,让运动员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空间感、时间感、速率感等多种运动体验,内化运动技巧和体验[4]。而且通过不断的变化运动方式,训练环境和各种条件,可以让运动员摆脱枯燥、厌烦的情绪,从而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实际的训练中,可以采用更换训练对手来进行配合练习,当开展实战训练时,要尽量选择运动员之间不熟悉的人员;当走出体育馆之后,可以将训练的环境放在不同的场合下、时间段下;适当让运动员改编一些组合技巧、拳法、腿法的练习顺序;对训练负荷进行突然的减轻或者是提高,提升运动员的适应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言,若想进一步推动青少年武术散打的训练学习,就需要从精神品德和专项能力训练两方面做起。当然,仅仅依靠文中这些方法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练需要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优化方法,从学员的教学来改进教学内容,发现新的问题,推出新的训练方法,将专项化的体能训练放在首位,同时不断渗透武德教育。通过多样化、灵活化的方法来提升技能的使用组合,最终提升青少年运动员的综合素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