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

2020-11-25陈奕男

小学生 2020年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教材

⦿陈奕男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对于学生的发展有了更加全面、更加严格的要求。新课标指出:除了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小学阶段教育的重要任务,要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学生养成一个积极的心态和一个独立健全的人格。因此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充分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来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一、挖掘教材资源,利用素材实现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材里面蕴含了众多精深的传统文化,加上语文本身就是我们的母语,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具有天生的亲切感。在语文教材中包含了我国悠久的文化以及很多名人典籍,这些都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引发学生的真挚共鸣。由此可见,我们的语文教材里面包含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师要将其有机结合巧妙的运用,自然而然的将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我们日常的语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松紧适度的、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这样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还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最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这样积极的环境中成长,从而引导学生养成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

在利用素材的时候,我们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身临其境的课堂环境,通过这种环境来感染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比如我们在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春》这一篇文章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的语文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学生模拟一场逼真的春季景象,为了能够增加学生的体验,我们的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去亲身感受一下春天,然后让学生写自己的感受体会,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的让学生真实的体验到大自然的美,进而让学生拥有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心理。

二、改革课后模式,放大空间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我国著名学者鲁迅先生就曾提倡:我们的教育来源于爱,根植于爱。但是在目前我国社会,教育受到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以及迫于应试考试的压力,导致我们的教学课堂十分严肃枯燥,很多教学进度过于急功近利。对此我们实施了素质教育,新课标要求我们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减少学生的作业压力,改变以往传统的“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缓解学生的学习精神压力,正确疏导学生在高度学习中的心理问题。

对此,我们应该多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让学生去感受一下外面世界的美,去体验一下大自然的美貌,舒缓学生疲倦的内心,让学生去感受书本上没有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主动交流沟通,教会学生如何去照顾自己的生活,引导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积极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我们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精细化我们的课堂知识,带领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后巩固训练,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样一来,不仅仅可以教学生如何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最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

三、分析学生性格,结合实际践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造就一个人的性格,但是我们每个人由于家庭或者其他环境因素导致形成了不同的性格,每个人的性格都是独一无二的,对此我们在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注重因材施教,这样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对于不同性格不同习惯的学生我们语文教师要给予足够的耐心,对于那些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我们教师更应该进行单独辅导沟通,帮助学生能够积极的生活学习,帮助他们战胜心理上的困难。

就比如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遇到两个孩子,其中一个活泼有天分,但就是在学习上不认真;另外一个学生非常认真的学习,但是没有天分,所以成绩一直没有很大的突破。这时候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导,比如说对于那个有天分但不认真的学生就应该严声呵责,对于认真学习没有天赋的学生就应该慢慢训导,这样才会起到真正的效果,因此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总之,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这关乎到学生今后一生的成长,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方法,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的渗透到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有效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教材
教材精读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