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020-11-25朱正杰

小学生 2020年4期
关键词:菱形课桌平行四边形

⦿朱正杰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探究体验、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建构新知的基本学习方式。”因此,数学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时,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从自己的感知到对知识的理解,直到新知识的建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性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体验、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嘴交流来体验数学新知的产生与发展,真正自己去探究新知识,构建并掌握新知识,直至理解并运用新知识,让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升。

一、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习素材

“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内容在小学数学教材上有许多,这些内容都是让学生直接动手操作的,以此来获得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知道科学合理操作,应该通过多样化的剪辑、移动、拼装等操作活动来进行体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动口等多种能力,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感悟知识,通过体验,获得第一手的学习感受,让抽象的学习内容变得形象具体、直观、便于理解掌握,从而更快地学会并运用知识,举一反三。比如,教师在教学“工程问题”时,让学生每两人一组,合作完成一项用双拳依次换位移动课桌的工程,看看需要多长时间完成一张课桌总长度的移动。首先,二人依次用自己的双拳进行换位移动整个长度的课桌需要用多少时间完成,再二人同时相向移动进行换位移动自己的双拳,看看在相遇时合作完成课桌总长度需要的时间。通过这样的体验操作,学生知道一人完成移动课桌长度与两人合作共同来完成一张课桌长度的工程问题;并且还知道了二个人共同完成的工作和工作时间的变化,学生也就顺利地掌握了关于数学工程方面的内容,从而也就有效地达成了课堂教学目标。

二、让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体验

小学数学课堂是动态的,教师要营造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并体验操作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体验操作,探究性学习。教师在让学生进行探究知识时,要促进学生体验、操作、去动手,通过折、剪、拼等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并通过自身认知水平,寻找规律,检验自己的感知是否科学合理,以此来建构新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去体验、实践,学习感悟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自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并能牢固地掌握所学数学知识。比如:我在教学“菱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先叫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边长都相等的菱形和平行四边形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各自的边和顶点有什么区别,通过怎样的移动菱形就变成平行四边形,通过计算,菱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以及它们的面积是否相等。学生通过操作,体验学习菱形和平行四边形等方面知识的过程,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变化过程,以及菱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性,知道了菱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基本性质,为以后的数学学习铺垫了扎实的基础。

三、让学生呈现推导学习成果

教师在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情,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让学生能够把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顺利获取数学知识后,让他们各自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操作的经验和心得与同伴进行分享,也可以进行各个小组的学习成果汇报。教师进行引导,通过各个小组的新颖多样,多维度的信息交流,在进行系统的分析、比较,总结后进行归纳,梳理,形成系列化的数学知识,在体验中分享学习的快乐。例如,教学“推导等腰梯形面积公式”时,在学生猜想和体验操作验证等腰梯形面积公式后,我让各个小组进行展示各自的学习成果。第一小组把等腰梯形剪下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然后进行移动拼装成两个长方形,进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第二小组,直接剪下左边的一个直角三角形,移动拼到右边三角形上方,最终形成一个最大的长方形。并找出了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等腰梯形的关系,推导出等腰梯形的面积是(上底+下底)乘以高除以2。学生进行自身的体验,交流探讨,从而让学生掌握了等腰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顺利掌握了数学知识,并在享受快乐的过程中学会了数学知识。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情,要大力开发小学数学新知识大量的操作性素材,让学生进行实践体验,鼓励学生通过大量的体验来学习和获取数学新知识,建构学习数学知识新体系,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体验性的教学成为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主体,为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菱形课桌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烦恼
课桌上的小闹钟
“平行四边形”易错题
换课桌
选课桌
找图形
特殊平行四边形与图形变换
多角度想问题
菱形数独2则
菱形数独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