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下

2020-11-24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0年43期
关键词:王昌龄王勃表现手法

应考锦囊

解答“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类题,考生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审题型

从题干的提问形式来看,题目类型主要有明考型和暗考型两种。所谓明考型,就是要求考生直接答出诗歌的表达技巧,题干中明确含有“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等信息;所谓暗考型,就是题干中不直接含有“表达技巧”“修辞手法”等提示,而是以“如何写”“怎样写”“如何表现”“赏析”等用语来提问。例如“这首诗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析”,这属于明考型提问;“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则属于暗考型提问。

2.审范围

指鉴赏范围的大小。依照范围大小,题目可分为局部型和全诗型。局部型是指对诗歌的某句某联(片)表达技巧的判断,全诗型是指对全诗表达技巧的判断。考生要先分清范围,再进行答题。“整体看手法”,意思是鉴赏全诗的表达技巧要先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切入;“局部看修辞”,意思是鉴赏局部的表达技巧要先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切入。例如“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就属于局部型鉴赏。

3.审角度

此类题的提问角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宽)角度,即题干直接提问表达技巧是什么;一种是小(窄)角度,即具体到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行文结构等。分清提问的大小角度是答题的关键,考生要注意不能混淆。例如“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属于小角度提问;而“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属于大角度提问。

4.审数量

考生在答题时,要根据题干提示的相关信息,审清楚答题的数量,即要分清楚题干中“一”与“些(多)”、“主”与“次”的区别。题干中说“哪种”,则只能答一种;题干中说“哪些”,则要多角度切入,不能只答一种;题干中说“主要”(突出),则一般只答出一种,至多两种。要求答一个的,绝不能答多个;要求答多个的,绝不能只答一个;要求答主要的、突出的,绝不能答次要的、不突出的。这样,才能确保答题的规范和准确。例如“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考生应着重关注“最突出”一词,答一种即可,不能多答。例如“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则要求考生从多角度思考和权衡。

5.审步骤

考生在答题时,可实行“三步走”:指出表达技巧(是什么)——分析表达技巧(为什么)——点明表达效果(怎么样)。此方法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题大都适用。

考题连线

1.(2020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小题。

秋江送别

〔唐〕王勃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请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

【解析】本题在提问方式上,属于大(宽)角度提问;在答题数量上,要求多角度、多方面切入。首先,从意象的运用上,王勃的诗选用了“山”“水”,却将“一水”“山川”隐于句中。而王昌龄的诗则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意境开阔,具有鲜明的个性。

其次,在空间处理上,王勃的诗化近为远。“已觉山川是两乡”,由于离别,江水不再是一个小区域,而成了两个不同世界的分界线,强调了心理距离之远。而王昌龄的诗则是化远为近。云雨相同,明月共睹,使“两乡”为“一乡”,它蕴含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语意新颖,出人意料。

最后,在抒情方式上,“誰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王勃自问自答,以议论的形式直接表达了别离的感伤。而王昌龄则以景作结,融情入景,反诘收尾,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了字里行间。诗人用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比一览无余的直说更加耐人寻味。

【答案】(1)在意象运用上,王勃诗的意象隐于句内;王昌龄诗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富有象征意义(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意境开阔。(2)在空间处理上,王勃诗化近为远,强调心理距离之远,为送别诗传统写法(如谢朓诗有“何况隔两乡”);王昌龄诗则化远为近,强调心理距离之近,是创新性的表达。(3)在抒情方式上,王勃诗以议论直接表达,意尽句中;王昌龄诗融情入景,反诘收尾,余韵悠长。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小题。

谪官后却归故村,

将过虎丘,怅然有作

〔唐〕刘长卿

万事依然在,无如岁月何。

邑人怜白发,庭树长新柯。

故老相逢少,同官不见多。

唯余旧山路,惆怅枉帆过。

请赏析诗句“邑人怜白发,庭树长新柯”的抒情艺术。

【解析】对于解答本题,考生需厘清两个方面的思路:(1)从审范围(区间)角度来看,它属于局部型鉴赏,明确了赏析的内容;(2)从数量来看,题干明确了答题的数量,要求考生从抒情艺术这“一个”而非“多个”角度进行赏析。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考生在答题时要从这两个角度入手,指出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邑人怜白发”写作者生出白发,一个“怜”字直接体现出作者对年老的感慨,以及对生命的惆怅茫然;“庭树长新柯”是写景,描绘了院中的树木长出了新的枝干,呈现出一派生机。这句和前一句形成对照,用新枝和人的年老对照,是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作者被贬后的哀怨之情。

【答案】“邑人怜白发”属于直抒胸臆,点明作者生出白发,从而体现出作者对年老的感慨,以及对生命的惆怅茫然。“庭树长新柯”一句是写景,描绘了院中的树木长出了新的枝干,呈现出一派生机。这里用新枝与人的黯然衰鬓相对照,以乐景衬哀情,使垂垂老者更显憔悴不堪。这两句诗体现了作者因被贬所遭到的打击之重,流露出哀怨之情。

拓展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小题。

晚泊岳阳

〔宋〕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此诗中有对渔歌的描写,而《琵琶行》一诗中有对乐声的描写,两首诗对音乐的描写有哪些相通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小题。

虞美人

〔宋〕舒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①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②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南朝宋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本词是如何表现词人思想感情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

【江育红/供稿】

猜你喜欢

王昌龄王勃表现手法
Poesía En la frontera
少年王勃
[唐]王昌龄诗二首(书法作品)
出塞①二首(其一)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蜀中九日
浅析低碳园林营造原则及表现手法
室内园林绿化装饰布置原则及主要表现手法
出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