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岭“6·13”爆炸事故患者临床用血分析

2020-11-24胡哲畅潘凌凌李强韩文娟胡伟

浙江医学 2020年21期
关键词:温岭院区滨江

胡哲畅 潘凌凌 李强 韩文娟 胡伟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采供血机构的应急保障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在伤员救治过程中,血液是必备物质,早期手术干预以及快速输血,以恢复伤员的循环血容量,对于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作用。2020年6月13日温岭槽罐车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为了解爆炸伤伤员的用血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科学用血,给血液采集、储备提供合理依据,笔者对这次爆炸事故中31例用血患者6月13日至7月29日的用血情况作一回顾并报道如下,以期更好地保障突发事件的临床用血提供经验。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0年6月13日至7月29日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滨江院区(简称浙二滨江院区)、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简称温岭一院)、台州恩泽医院(简称恩泽医院)中此次爆炸事故住院用血患者共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11~94岁,平均58岁。其中烧伤20例,爆震伤2例,颅脑损伤3例,多发伤5例,眼球挫裂伤1例。

1.2 方法 将年龄分为<16岁、16~60岁、60岁以上,将时间分为爆炸后第1天、第2~4天、第5~47天。统计不同年龄段患者爆炸伤后不同时段、不同成分血的用血情况。统计浙江省血液中心在爆炸事故发生后给浙二滨江院区供血情况并与上年同期进行比较。用血单位计算方法:全血每200 ml计为1 U,分别分离制备1 U悬浮红细胞、1 U新鲜冰冻血浆,新鲜冰冻血浆可制备1 U冷沉淀,血小板以1个治疗量为10 U。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家医院不同时段成分用血量 结果显示,爆炸后第1天浙二滨江院区无用血,爆炸后第5~47天温岭一院和恩泽医院无用血。见表1。

2.2 3家医院47 d内各成分血用量及占比 结果显示,3家医院在成分用血中均血浆使用占比较高,其中恩泽医院最多;浙二滨江院区悬浮红细胞、血小板使用占比最高。见表2。

2.3 31例患者47 d内不同时间用血情况 结果显示,爆炸伤后第2天悬浮红细胞及血浆用量高峰,爆炸伤后第10天血小板用量高峰。见图1。

2.4 不同年龄组用血量的比较 结果显示,除了冷沉淀外,60岁以上患者悬浮红细胞、血浆、血小板人均用量均高于16~60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年龄16岁以下用血人数1例,样本量过少,不纳入统计。

表1 3家医院不同时段成分用血量

图1 31例患者47 d内不同时间用血情况

表3 不同年龄组用血量的比较

2.5 浙江省血液中心向浙二滨江院区供血情况与去年同期比较 2020年6月13日至7月29日红细胞、血小板、血浆3种血液成分供应量均高于2019年6月13日至7月29日的供应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见表 4。

表4 浙江省血液中心向浙二滨江院区供血情况比较

3 讨论

爆炸事故后不同时间段3家医院的用血情况不同,因为地理位置的因素,距离爆炸事故地点近的温岭一院、恩泽医院在爆炸后第1天承担紧急的抢救、输血工作,呈现紧急、大量用血。爆炸后第2天烧伤、复合伤的重伤员陆续转入浙二滨江院区抢救、手术治疗,浙二滨江院区开始出现用血,爆炸事故第4天为用血高峰,后续的抢救治疗一直持续至7月29日仍有用血。早期输血补液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处理延迟和不得力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这次爆炸事故第1天温岭一院、恩泽医院用血浆30 660 ml,悬浮红细胞52 U,占爆炸事故47 d伤员总用血量的4.74%,远远大于这47 d的日平均用血量。爆炸事故发生后温岭一院、恩泽医院的用血由台州中心血站紧急组织调配。随着患者病情好转及重症患者转至浙二医院滨江院区,温岭一院、恩泽医院爆炸事故第4天后无用血。从表4可见,从爆炸事故发生后重伤员转入浙二滨江院区至7月29日期间用血量明显增加。爆炸事故发生后,浙江省血液中心快速启动采供血应急预案,全省跨地域血液联动,多部门积极参与抢救、处理,紧急科学调配,借助新闻媒体宣传效应,尽量发挥当地采供血力量,降低了救援血液运输风险,在最短时间内全力保障了临床急救用血充足、安全。爆炸发生后由于合理引导市民献血,组织了大量采血,使得后续抢救、手术血液供应平稳,充分体现了科学合理调配血液与援助是确保应急状态供血的重要环节[2]。

输注红细胞及其它成分血是治疗烧伤的关键和主要手段之一。在爆炸事故中,伤员以大面积体表烧伤、高温热力吸入致呼吸道及肺部损伤为主,伤员病情较重,多数需要多次手术,体液丢失多、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因此用血多、补液量大于常规补液[3]。爆炸事故患者用血100%使用成分血,血浆用量最大,达到总用血量的60.49%。早期高比例的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输注,可提高患者生存率,且降低红细胞输注量[4]。Stanworth等[5]研究发现,严重创伤患者使用血浆与红细胞,以≥1:2比例输注,生存率更高。有文献推荐创伤患者血浆:红细胞:血小板的使用为1∶1∶1[6]。本研究发现,60岁以上老年患者输血浆量最大,人均输血浆量明显高于16~60岁组。这是由于年老者全身功能减退、体质较弱更易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免疫功能下降,用血浆及其它成分血较常规手术明显增大。Mador等[7]将年龄>55岁定义为老年,认为生理变化起始于这个年龄段,会降低患者对重大创伤的耐受力。

生活中不可避免遭遇各种自然灾害及事故灾难,会造成人员伤亡,伤者的抢救血液需求量激增[8-9]。血液作为重要救援物质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准确的血液需求预测能帮助临床有效开展伤员救治工作,减少血液浪费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10]。因为血液具有不易获得、保存期短、保存困难的特点,如果集中采集大量血液不能在保存期内用完,则只能废弃。而人们献全血后再次献血需要一定的时间间隔,其间隔期比血液保存期长。因此要做好血液需求预测,尽量将宝贵的血液资源储藏在献血者体内,避免造成血液资源的浪费[11]。浙江省血液中心应在血液采集、血液储备、血液供给之间寻求平衡。对温岭“6·13”爆炸事故的救治虽然充分实现了紧急情况下的血液保障供给,但有必要不断总结经验,通过对突发事件临床用血特点分析,建立更完善的采供血应急预案,为突发事件中迅速评估伤员伤情,预测血液需求,为血液应急采集、储备提供参考依据,更好地维护医疗安全和社会稳定。

猜你喜欢

温岭院区滨江
公立医院“一院多区”运营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我国公立医院多院区管理研究进展*
温岭嵌糕
甬台温高速至沿海高速温岭联络线大溪枢纽设计
永州滨江新城营销中心
院区再造
丹麦DALI 5.1.2全景声,家里的角落处处有影音 滨江一号多功能影院
温岭坞根之秋色满塘
滨江新区日雕感怀
健康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