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IPE”课程体系及其对中学校本课程创新的启示
——以华中师大一附中初中部为例
2020-11-24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初中部教师
王 瑞/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初中部教师
杨韵韵/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盛显容/武汉音乐学院副教授
王瑞老师课堂展示
当下,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华师一附中”)初中部虽然面临着教育均衡背景下生源层次多元化、公办初中与民办初中的竞争白热化等诸多挑战,但仍然坚定不移地走优质特色发展的道路。在创新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学校探索出“CAMIPE”课程体系,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开辟了一条富有特色的教育新路径。
培育核心素养——校本课程创新的核心
近年来,以课程改革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愈加明显。从国际上来看,更多的国家强调教育应关注学生发展,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所需的能力。国际课程改革的整体特征也表现为,越来越重视中学教育对进一步提升青少年整体素质的作用。与此同时,我国当前正处于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在教育改革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也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位置。
由此,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这一研究成果可以说是“沟通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教学实践的桥梁,它将宏观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转化为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便于操作的具体要求,引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育要回答好“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在整个教育阶段中,初中更是衔接大中小教育的重要环节。初中是学生初步形成自我认知和建构价值观念体系的关键阶段,而对初中生来说,自我认识的重要来源仍然是“社会比较中的他人评价”。但当前网络信息繁杂、社会思潮多元,部分不良信息很容易对初中生造成长远的负面影响。因而初中教育要在最开始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独立思考自己的人生发展,为未来高中、大学乃至整个人生过程中的学习与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在初级中学开展核心素养教育?我们试图通过探索新型校本课程实施路径,促进学校课程改革。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始终将学生核心素养置于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的中轴线位置,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校本课程的建设与管理,最终确定了一条目标鲜明且富有成效的校本化实施路径——“CAMIPE”(科迈普)课程体系。
“CAMIPE”课程体系的框架设计
“CAMIPE”课程体系是华师一附中初中部基于北京师范大学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阐释,并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以培养初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以校本课程为实施手段,构建的一种跳出常规教学体系思维模式的新型校本课程体系。该体系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维度分别有针对性地设置特色课程内容,由此全方位、多角度地促进初中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见图1)。
(一)巩固学生文化基础,强化科学与人文精神
图1
在文化基础维度,主要设置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Class 课堂教学和Art 艺术教学,以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正确科学精神的学生。
Class 课堂教学,即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文化类课堂模式,涵盖七年级数学、语文、英语、道德与法律、地理、体育、音乐、美术、历史九门课程。在这一环节中,不同学科的任课教师则需要结合学科特征分析所授学科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的侧重点。以历史学科为例,教学中对学生的培养不仅停留于对历史事实的记忆或空洞的理解,而更为重要的是,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的能力以及历史价值观的形成。
Art 艺术教学,则是指将核心素养培育融入美术、音乐、剪纸等艺术类课程。在这一过程中,开展音乐、美术等传统的常规教学,帮助学生积累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提升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达到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剪纸课程以及“美丽武汉,艺术家的摇篮”主题创作活动等形式,使学生以主动探究的方式深入生活素材,从切实的生活体验真正去感知艺术,从而创作出具有真情实感的艺术作品,上升到艺术的高度——情感的表达、文化的解读和心灵的对话。
(二)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学习与生活双方面发展
在自主发展维度, 学校将Mentoring 导师助长和Inspiration 启发育人相结合,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健康生活。
一是Mentoring 导师助长,是针对传统中学德育工作中存在渠道单一、方法机械等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德育工作模式。学校秉承“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理念,制定成长导师制,即成立以班主任为核心、任课教师为成员的导师组,在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方案要求每名导师带1~4名学生,每周至少与学生谈心一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建立指导学生成长的档案袋,记录所带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点,制订学生的改进和发展目标并指导其完成;每月与学生家长联系,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建立导师工作记录袋,记录师生活动的全过程。由此,营造亲情化、个性化的德育和教学管理氛围,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育人模式。
二是Inspiration 启发育人,以系列主题班会以及个案跟踪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理想启迪、安全教育、身心健康教育、感恩教育、自我管理教育、诚信教育、校园文化引导等。学校一方面利用班会开展主题教育,如《做时间的主人》《心怀感恩·走进父母》《放飞理想》《奔跑吧青春》等。另一方面尤为重视部分学生的个性化疏导,要求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及时察觉班级中尤为特殊的一些学生,如不自信、爱说谎、遭遇突发变故的学生等,需要对其展开个体辅导与心理疏解,并记录案例追踪报告,从而实现群体和个体教育、普遍化和个性化培养相结合,做到对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成才尽心尽责。
(三)加强学生社会参与,提升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意识
在社会参与维度,为了增强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学校主要设计了Participation 体验教学和Exploration拓展探索两方面的课程安排。
一方面,开展Participation 体验教学,结合核心素养中的基本要点,设计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各有侧重地培养学生。例如,开展“新生教育周”活动,目的在于增强学生步入初中后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明确新的奋斗目标;举办“中华诵·经典诵读会”旨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对经典诗文的学习与创造性表现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百家大课堂”系列活动通过邀请家长进课堂实现校内外资源互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知识学习平台,并通过五期不同主题的活动树立学生的生命意识、法律意识、科学意识和家国意识;“我身边的雷锋”微视频大赛活动则既培养学生基本的视频剪辑、制作、审美等基本技能,又能引导学生从生活小事做起,将志愿服务精神扎根内心;“足球联赛”活动则做到了“以球辅德,促进学生责任担当”“以球健体,引导学生健康生活”“以球促智,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也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逐渐深化对学习与生活的理解。
Participation 体验教学:足球联赛
Art 艺术教学:美术《欢颜大武汉》
另一方面,开设Exploration 拓展探索,主要以不同类别、具有特色的校园选修课为载体,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积极参与选修课的探索与学习,全面挖掘学生的个人特长,帮助学生个性发展。例如,开设《合唱团》《美育特长班》《跆拳道》《篮球基础班》《羽毛之家》《作家作品欣赏》《英文影音》《数学王国》等不同学科的拓展选修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启迪学生敢于寻找自己的兴趣及特长所在。同时,开设《创客3 机器人》《电脑DIY》《光影世界——数码摄影基础及赏析》《模型制作》《电子制作》等创意选修课,加大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与考察力度,以培养创新型人才。
“CAMIPE”课程体系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
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摸索与多次完善,“CAMIPE”课程体系已经趋于成熟,充分思考并回应了当下我国中学教育现存的问题,在德育工作、实践教育、教学思想与方法以及信息技术运用等方面都做出了许多创新,提出了一些富有参考性的创新措施,为我国中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借鉴经验。
德育工作上,首先,“CAMIPE”课程体系跳出传统课程育人的局限,充分利用学校内外、课堂内外一切资源,全面保障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健康化生活。从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出发,提出“成长导师制”,增强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德育者”意识,切实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各方面问题。其次,开设多种类选修课程,大幅度地延伸教学空间,从不同的角度拓展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认识到教材之外的广阔天地,领略不同的人文文化、科学世界。最后,借助“新生军训”“阳光成长教育实践”“华师一附中初中部与来凤一中初中部学生手拉手”等多种多样的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锻炼坚强毅力等,从而改善学生整体精神面貌和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教学思想与方法上,学校在以往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之外,根据课程特点,在实际教学中成功实施了翻转式教学、问题探究式学习、TPS 教学探索、综合实践、体验式学习等现代式的教学方法。此外,“CAMIPE”课程体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不再局限于以当下的语文、数学等学科分类为标准分别设置教学目标,而是以校本课程为载体,把所有课程的整体育人目标聚焦于学生核心素养这一核心目标,采取多种形式,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基础、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打破分科界限,并不意味着忽视或企图消解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别,而是统筹不同学科,形成教学合力。例如,在Class 教学中,每一门学科的教学创新都指向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这一价值旨归,因而不同学科需要从自身特点出发思考如何将学科素养培育融入课堂。“CAMIPE”不仅仅局限于追求学生的高分数,更为重要的是注重通过对学生的科学基础、学习方式方法、实践创新等方面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认知和自我学习能力等,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学科素养基础,打通学生从知识认知到掌握知识的关键环节,形成终身受用的学科素养。
实践教育上,针对我国教育中较为明显的传统问题——重理论而轻实践,“CAMIPE”课程体系着眼于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维度,多方位、多角度地挖掘或拓展了许多适合学生的实践平台。一方面,在校本课程中加大实践教育的比例,重点发挥机器人、剪纸、科技手工、机器人设计等选修课程的重要作用,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解决实践难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开展户外野炊、工厂参观调研等校外实践性活动,以及“英语情景剧大赛”“小小统计家”“趣味运动会”“小小外交官”等校内活动,增强学生感悟生活、融入社会的能力。可以说,“CAMIPE”校本课程体系为中学开展实践教育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
新信息技术运用上,“CAMIPE”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育教学,推动信息化教育的实践发展。为进一步加强学生信息管理,实现学生信息关系的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和自动化,学校开发了SIM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对学生各种信息进行日常管理。根据学校具体实际,在主系统之外设计相应的子系统,并将结构化设计技术应用于子系统中,按照低耦合、高内聚的原则划分或设计各个模块。教师、家长及学生均可自行在系统中查询相关信息,主要包括学生基本信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各类惩奖信息以及学生成绩信息等。此外,在其他教学实践中,学校也充分运用各类信息化手段促进教学环节。例如,教师利用“电子书包”进行集体备课;学生利用“武汉教育云”“菁优网”“盒子鱼”等进行课程预习与课后巩固复习;以“腾讯视频”会议的形式实现无教室家庭授课;运用阅卷APP 软件进行大数据分析;利用“班级优化大师”等APP软件全方位跟踪学生成长等。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CAMIPE”课程体系紧跟时代发展,推进教学育人与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使学生信息管理工作、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现代化、科学化与人性化。
“CAMIPE”课程体系的实践成果及推广意义
“CAMIPE”课程体系实施以来,在六个方面积累了大量实践成果,为进一步实施并完善校本课程奠定了深厚基础。
在课堂教学和艺术教学方面,形成40 分钟教学视频资源12 个,共计8 门课;精品课件制作、教学设计及评课14 个,共计9 门课;学生艺术作品集3 册;基于核心素养各学科相关教育教学论文共计15 篇。
在导师助长和启发育人方面,制订了1 套素养育人导师制的完整实施方案、工作手册及相关案例,撰写个案追踪研究报告9 份、启发育人论文4 篇,设计系列班会精品教案及课件10 例(见表1)。
在体验教学和拓展探索方面,创办《学者无域,行者无疆》杂志;开设丰富的校外实践活动(见表2);完成校园特色实践教学活动方案15份;开设拓展教学选修课17 节;形成学生手工作品集一份,包括星状放射灯、温控器、抢答器、模型飞机、悬浮小球等作品10 余件。
相应地,教师与学生的整体素质在“CAMIPE”课程体系的落实过程中也取得了显著提升。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华师一附中初中部任课教师曾获湖北省第21 届中小学生幼儿美术书法作品展览辅导奖、武汉市无线电制作竞赛与无线电测向竞赛优秀辅导教师;在武汉市第20届职业技能大赛、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五项基本功大赛等教学类竞赛中获得奖项11 项;《巧拿善用,增强说服力》《主动思考交流中提高审题能力》《语文课堂怎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等7 篇教研论文在各类教学研讨会中获得奖项;《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荣获全省中小学优秀德育论文评比三等奖等。
课程体系的改革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与育人水平,同时促进了学生的各方面发展。华师一附中初中部学生不仅在语文类、数学类、英语类等竞赛活动中荣获国家、省、市级奖项31 项,还在科学类、信息技术类、艺术类、体育类、社会公益类等竞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荣获国家、省、市级奖项62 项。与传统课程模式相比,基于“CAMIPE”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艺术、科技等综合实践方面的素质提升十分明显,同时对待基础学科的学习也更加具备主动寻找问题的意识和独自思考的能力。
实践表明,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所设计的“CAMIPE”课程体系是一套实用且有效的教育模式。这一模式是华师一附中初中部基于学校自身办学特点对校本课程实施路径探索的一项研究成果,不可否认,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其中蕴含的许多创新理念同样适应于我国目前大部分中学的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表1:相关个案追踪报告及部分主题班会展示(以七年级为例)
表2:校外实践活动安排
首先,横向整合,融会贯通学科素养。从来没有孤立的教育,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把所有各种各样的影响汇集到一点上,尽可能地实现和谐——这就是教育家的任务”。“CAMIPE”课程体系突破传统的孤立式的教育,把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培养融会贯通于各个学科之中。从课堂到育人,再到活动拓展,各方面都体现着多学科相互补充、支撑与优化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运用学科综合知识与技能处理多种复杂情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纵向衔接,前瞻新高考改革。根据新高考改革的价值导向,中学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现在和未来生活,重在提高学生竞争力,应对高学段挑战和时代发展。“CAMIPE”课程体系正围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这一关键核心进行改革,力求让学生获得以下核心素养: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问题总结、技术运用、劳动意识;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并且,在课程设置上,“CAMIPE”课程体系的方案与标准设计十分重视整体性,强化各学段、各学科纵向有效衔接和横向协调配合。
最后,教学相长,师生达成共识,实现共享共进。教育信息化时代下,教学绝不再是传统的单向传输,而越来越多地成为教与学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应做到相互启发、补充、交流,进而达到共识、共享和共进。“CAMIPE”课程体系在核心素养模式下开展教学,既积极吸收新式的教学理念,又关注新教学技术的开发与运用,一方面激励学生面向未来,勇于创新;另一方面也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从“学科知识本位”向“学科思想本位”转变,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