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11-24镇原县兴华初级中学
镇原县兴华初级中学
在20世纪中叶,英国学者首先提出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思维导图,进而慢慢扩展应用于化学教学之中,思维导图有助于把教材中凌乱的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帮助学生提升思考能力,使化学学习更有层次性和系统性,有效提升课后复习效率。
一、展示教学目标,突出层次性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口头讲解或板书文字罗列出本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当课堂讲解完成一项目标后再顺延到下一项目标,这一教学目标的展示过程形式单一、字多图少,学生无法从中体会到关键,不能及时记忆内容,也无法体现出教学目标间的联系和层次性。借助思维导图,教师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目标,在开始学习时就确立本节课整体学习任务,明确教学目的,有效突出层次性。
在讲解“氧气的制取”这节课时,教学目标为学习氧气制法,学生在学习中要能够熟练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其中包括操作过程的整个流程,还要总结、分析实验室制取过程中所用到的装置及作用,促使他们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为后续系统学习打下基础。上述内容零散、繁多,看似毫无联系实际却有着密切关系。面对着这一难题,教师不妨帮助学生建立思维导图,以“氧气的制取”为主题,引出七个分支(药品、所用仪器、实验步骤、收集方法、检验方法、验满方法、注意事项),再用虚线来表示上述各个分支间的关系,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目标。借助思维导图,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建立起整体和局部概念,发展了整体性思维,从而有效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二、建构认知结构,优化学习过程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新知识的学习要经历主动构建过程,唯有对新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才能构建自身知识体系,这需要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在新知识的授课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复杂概念和原理讲解,深化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深入掌握新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引导他们从个别特征与具体事实中概括得到事物具体特征,学会根据已知判断推导出新的内容。借助思维导图,教师帮助学生形成较为直观的知识系统,紧密联系旧有知识,在原有分支图上形成新的知识点,借助“最近发展区”优化整个过程。在讲解“二氧化碳”这一知识点时,教学的重点在于二氧化碳及其性质,以实验来了解二氧化碳的制取,能够简单设计出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本知识点与氧气的教学有相似之处,教师通过氧气性质与收集装置的教学,使学生回忆起选择收集装置的经验,便于与以往知识产生紧密联系。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画出关于二氧化碳的思维导图,带领他们在探究学习后把所学知识填写到导图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新知识,再运用导图与氧气的性质、制取过程进行对比,联系旧知识优化整个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导图发挥了积极作用,帮助学生对比、区别氧气与二氧化碳,掌握二氧化碳性质和制取过程,有效促进了学习质量的提升。
三、便于课后复习,提升学习效率
在授课活动完成后,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习效率。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科学、高效复习能够帮助学生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通过复习巩固所学化学知识,提升化学教学效率。在复习课中,教师可以以思维导图为框架,引导学生完善以前学习过程中的薄弱之处,培养其总结、归纳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和交流时间,要求他们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以便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发展个体化学核心素养,促进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化学是一门初中阶段才进行学习的学科,部分学生觉得化学复习时间不够充足,加上元素周期表、方程式、概念等知识点较多,复习起来非常吃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化学知识的学习较为基础,知识点较多、分散,需要记忆的内容多,如果不能有效理解和掌握知识点背后的规律,复习起来会比较困难。面对上述难题,思维导图便于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点,引导学生重新串联和补充所学过的零散知识,以结构化形式起到串联和补充的作用,伴随着复习过程固定在学生脑海之中,长此以往学生会提升个体梳理和查漏补缺的能力。此外,小组合作开展复习活动,让学生在组内进行交流,学习他人的优点,标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能有效提升课堂复习效率。
总之,九年级化学教师要从教学目标、知识系统建构和课后复习三个环节来展开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弥补学习的疏漏之处,以思维导图有效提升化学综合能力,落实新课改教学理念,发展个体学习积极性,为高中化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