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教育反思
2020-11-24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病毒的全球大流行一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这一年,我们见证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一批批的逆行者,医护、科研、工程人员,不怕苦累,不计生死,日夜坚守在抗疫一线。这种悲壮,这种“速度与激情”,令世界震惊。与此同时,这场看似偶然的疫情从发生、蔓延,到全面抗“疫”,推动着我们去思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思想也在经历着最长寒假的洗礼,对于学校教育,权作如下反思。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全面、完整的人,培养社会需要的人。然而,事实又如何呢?很多时候,我们都忽略了道德教育,使教学沦为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使教育沦为单纯的“知识传授”,以雅斯贝尔斯的观点审视,我们恰恰掏空了教育的“灵魂”。
疫情期间,李兰娟院士的一段话引发了大家的热议。其大致表达的观点为:把高薪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人员,教育孩子崇尚科学、尊重科学。”作为教师的我们,面对娱乐圈的种种乱象,自然无能为力。但我们一样拥有自己的战场,那就是多彩课堂!我们一样拥有自己的武器,那就是教书育人!《学记》有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我们至少可以借着人类文明的光火,开启心智,传播文化,帮助学生从小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努力做一个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人。
我们要让学生铭记抗疫中的不朽英雄,激起学生的奋发之志。面对国家的需要,面对人民的危难,他们挺身而出,逆行无名;他们日以继夜,守护生命。无论是白头或是黑发,他们可以在科研攻关的实验室泡一天,呆一宿。病人命悬一线,他们与死神搏斗,抢回生命后来不及歇息,又奔向下一个战场。在建设医院的工地,在生产药品的车间、在每个交通关口……他们如同萤火,汇聚成星河。在抗疫战线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心中有国,心中有爱,平凡亦能造就伟大,民族、国家才有真进步。
我们无法强求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高精尖人才,但是,我们要将家国理念根植在他们内心。未来,即便他们只是各行各业的普通一员,但是因为拥有民族大义、家国情怀,他们终会善良、正直、勇敢,终会热血澎湃、努力进取,终会收获梦想、幸福满怀!
最佳的教育方式是什么?
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孩子多次逃学,仅小学就两次留级,你认为这样的孩子还能成器吗?按照一般的思维,肯定不会!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孩子,最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他就是我们的超级英雄——钟南山院士,他的父亲钟世藩,是中国著名的儿科专家。探究他们背后的故事,我们会发现一些教育成功的“密码”。
钟世藩的一生,有三件不得不说的事:一是解放前夕,他毅然拒绝随国民党撤退,并说:“我要留在这里”;二是解放初期,国家一穷二白,科研条件有限,他省吃俭用,买回三四百只小白鼠,在家里建起了实验室,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常常在家接诊、出诊,得不到休息。面对儿子的不解,他说“所谓医者本分,就是治病救人”;三是古稀之年,眼睛接近失明,但他却耗时四年,完成了一部凝聚40多年从医经验的巨著。
父亲一直以来都是钟南山最好、最亲近的老师。仁心仁术、家国情怀、一丝不苟、实事求是、追求卓越、淡泊名利……可以说,钟南山身上所体现的这些精神元素,都和他父亲一脉相传,从中我们也可以得到一点启迪:以身作则、润物无声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老师想让学生成为怎样的人,自己就得先成为这样的人。不是耳提面命的要求,而是实实在在地做榜样。老师的思想风骨、学识智慧永远是学生的榜样!
钟南山成才,离不开父亲的示范引领,也离不开父亲的灵魂拷问。如今的钟南山已是耄耋之年,但他时刻铭记父亲的话:“只要能为人类创造点东西,那就没有白活。”这是他的人生信条,也是让他不畏高龄、倾心致力于全球第三大致死病——慢阻肺研究的精神源泉。
我们经常抱怨学生启而不发,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有效的启发,需要契机,这个契机,就是学生想弄明白某一问题的时候。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学会制造这样的契机。很多时候,对于问题学生,我们都要探究“病因”,满怀同情,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学生常常迟到,我们何不变责骂为打电话或闹钟录音做提醒?学生但凡取得一点进步,我们何不给他一点小小的鼓励?施爱于生,然后抓住每一个细微的契机启发他们,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疫情还在继续,但春天已经来临。整个社会需要我们,为人师者,爱生如子;为人师者,传授知识,传播真理,塑造灵魂;为人师者,勇于担当,舍我其谁!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让我们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