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20-11-24兰州市城关区秦安路小学
兰州市城关区秦安路小学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学生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具体体现。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提出问题,从而获得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预学前置
预学前置就是新课之前的小研究或是课前的预习作业,它是教师在课前有计划、有目的地精心设计的学习内容,能引导学生尝试性学习。实践证明,预学前置能引发学生对新知识深入思考,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例如,教学“反比例”一课时,笔者设计了如下前置性作业:1.成反比例的量是怎样的两种量?请举例说明。2.圆柱的体积一定,它的底与高成反比例吗?为什么?3.周长一定,长方形的长与宽成反比例吗?这些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并在课堂上提出了如下问题:“如果两个相关联的量既没有相乘关系,也没有相除关系,那么它们成什么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会存有哪些关系?”“一个人的身高和年龄会成什么比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反比例”的初步认识,为后续“反比例”一课的教学打好了基础。由此可见,预学前置不仅教会了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提问,还引发了学生深入思考,进而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搭建提问平台
首先,明确目标,准确提问,营造轻松愉悦的提问氛围。教师应深挖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准确设问。其次,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激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促使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最后,运用活泼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
如,上课时,笔者首先组织学生做“抓鬼”的游戏:让学生写下三个自己想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并自愿选择同伴,互相提问准备好的问题。然后协商,从中选出三个彼此都还想多做探讨的问题。接着,每两组合为一组,也就是四人小组重复上述提问过程,最后只能保留一个大家都想深思的问题。每组最后存留下来的问题就由全班共同探讨。由于每个人都参与并讨论了自己提出的问题,每个人既是提问者也是解答者,因此可以更快地让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进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精选会问
精选会问指教师应在重点、难点问题上,有针对性地精选,应注重学生的思维误区和知识衔接。因此,设问的针对点应主要放在如下几个方面。
1.在重点、难点处提问。教材的核心、课堂的主线、学生理解有困难的部分往往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把握了这部分内容,对固旧学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应针对重点、难点设计一系列由易到难的“问题串”,帮助学生把重点、难点进行分解,为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提供台阶。
2.在学生的思维误区处提问。学生往往会因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原有的知识基础形成定势思维,这会影响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学生由来已久的错误概念,在学生的思维误区处提问,以实现固有观念的纠正与转换。如,在学完“比例尺”一课后,对学生进行提问:“你认为比例尺是什么?它会是一把尺子吗?”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对“比例尺”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与探究兴趣,快速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在新旧知识联系处提问。小学数学中的新知识一般都是从已经学过的旧知识引申出来的,因此,在回顾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能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为了从旧知引申出新知,教师可以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提问。如,在学习“梯形面积”时,可以这样提问:“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探索出求梯形面积的方法吗?”问题一提出,学生自然会想到“用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式来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如此,学生不仅学会了发问,还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然而学生的质疑能力和问题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采取多种措施,促使学生“好问”。除此之外,还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鼓励学生“会问”“善问”。笔者在教学中使用“预学前置、搭建提问平台、精选会问”三个策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当然,教学无法,贵在得法。只要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教师就要勇于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