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意境欣赏研究
2020-11-24甘谷县第三中学
甘谷县第三中学
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提高诗歌意境的欣赏水平,教师需要讲究一定的教学方法,通过有效的引导,使学生快速掌握诗歌意境欣赏的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诗歌意境欣赏水平,使学生在面对任何诗歌时,都能够快速进行诗歌意境的欣赏,确保学生欣赏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一、整体诵读
学生在进行诗歌意境欣赏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整体诵读,这是进行诗歌意境欣赏的前提和基础。整体诵读要读出声音,然后从字面读出整首诗所要表达的整体情感。比如曹操的《观沧海》要表达的是踌躇满志、老骥伏枥的感情,杜甫的《春望》表现的是国破家恨的哀愁。学生通过诵读,能够感受到不同诗歌中蕴含的不同感情,从而为诗歌意境欣赏做好充分准备,以提高诗歌欣赏水平。此外,在整体诵读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参与其中,以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使学生保持高昂的意志进行诵读,实现最佳的诵读效果。
二、琢磨标题
诗歌意境欣赏的第二步则是对标题进行细致琢磨。虽然有的诗歌从标题上不能看出作者的整体意向,可是大多数诗歌的题目能告诉我们诗歌的整体意向。比如李白的《静夜思》,整体感觉在“思”;杜甫的《春夜喜雨》,整体意向在“喜”;柳中庸的《征人怨》,整体意向在“怨”。从这些标题入手,整体把握诗意是学习欣赏诗歌的重要一步。教师可以罗列一系列诗歌的标题,带领学生对标题进行琢磨,使学生了解到各个标题作者想要表达的侧重点。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对整个诗歌有一个良好的把握,确保在诗歌意境赏析中抓住重点,实现最佳的欣赏效果,从而提高诗歌欣赏水平。此外,还能实现学生语文学习上的不断进步,促进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工作的高效率开展和完成。
三、精析诗歌,欣赏意境
我们前面既然已经把握了整体感觉,就要进入对内容的分析和欣赏阶段,对内容的学习和欣赏也要分步骤。首先要通过注释打通对整首诗歌的初步理解,然后进入分析欣赏阶段。下面我们就杜甫的《春望》来举例。杜甫写这首诗的背景交代过后,我们就从分析内容开始。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首先理解这首诗的注释内容:国破,唐玄宗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6月,安禄山史思明叛军攻下唐都长安。感时,感叹时事。恨别,怨恨与家人离别很久的社会现状。连三月,连续三月或言其久。抵,值。短,短少。浑,简直。
看完注释打通难点之后,我们进入析赏阶段。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山河依旧,春色满城,但草木深深,没人修葺,一片破败画面。一个“破”字写尽国破家恨的悲哀;一个“深”字再现荒无人迹的凄凉。“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在“国破”与“山河在”,“城春”与“草木深”的对照中,充满了伤国感时的悲痛。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离乱之感。春天的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想到国破的时事、家离的悲哀,花也为之“溅泪”,鸟也为之“惊心”,自己更加伤怀落泪了,这是触景生情,移情于花鸟,情景交融悲痛欲绝的境界。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想见家人。天宝十五年六月,叛军攻占长安,诗人被困长安,他离家已半年多,家书渺茫,音讯全无,所以他感叹在烟烽不断的战乱时期,一封家书真是胜过“万金”!这联的“烽火”与“国破”,“抵万金”与“恨别”相照应,层层深化悲愤之感。“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具体写搔头忧思的凄惨之状。眼看烽火遍地,家书不通,愁绪满心,愁生白发,一“搔”便断,发“短”愁长,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国破离恨之忧思更添一层。本诗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感情强烈而不浅露,意脉贯通而不平直,连环承转可谓“惊心”“溅泪”,故而成为千年绝唱。
诗歌意境欣赏对学生诗歌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教授学生诗歌意境欣赏的方法,以便学生能够掌握诗歌意境欣赏的精髓,提高诗歌意境欣赏的效果,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快速提高,同时也推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