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0-11-24秦安县第五中学
秦安县第五中学
美术是一种绘画艺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美术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绘画技能,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以艺术的眼光看待美术作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激活学生的审美思维是众多一线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系统地阐述了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现状分析
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程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学习兴趣不足,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功利心,认为美术欣赏课程属于非考试科目,不必加强学习,美术欣赏课上,存在学生在研习其他考试科目的现象。首先,美术欣赏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僵化,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向学生发号施令,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严重限制了学生的美术欣赏兴趣,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产生了不利影响。其次,在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的艺术欣赏素质较低,在上课期间照本宣科,过于依赖教材,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最后,美术欣赏课教育专业性太强,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教师过于拔高美术作品,从专家的视角对学生进行作品讲解,许多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美术教育,对教师所讲内容不甚了解,长此以往,学生的求知欲严重下降,美术欣赏课教学效率低下。
二、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策略
1.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艺术氛围。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美术作品层出不穷,例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徐悲鸿的《马》都是时代的艺术精品,体现着艺术家对美的追求,传递着作者的情感与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堪称是美术作品中的典范,高中时期开展美术欣赏课教学,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世界各国的文化作品,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升华学生的精神境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在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情景教学,营造艺术氛围,实现立体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石雕艺术》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秦兵马俑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兵马俑的恢弘气势,体会古代能工巧匠的卓越技艺,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使学生对艺术作品形成初步感受,通过艺术表象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深层含义,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美术欣赏从第一印象开始,强调学生的主观感受,在进行作品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作品表象,使学生对美术作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联系已有知识,领会作者的精神境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2.丰富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模式。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审美范围不断扩大,美术欣赏课教学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多,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接触不同的作品,了解各种艺术形式,感受不同流派的风格,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网络平台,向学生展示更多的优秀作品。例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等,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美术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美术作品欣赏课中,学生的感受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从现有的文化知识与实际经验中产生的,在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模式,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创新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生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向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学习《古代玉石》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的博物馆进行实地参观,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引导学生从美学角度欣赏工艺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美术作品是对客观世界的艺术化反映,凝缩了丰富的客观内容,面对抽象的美术作品,学生要学会发现其独特的艺术个性,读懂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在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强调学生的审美能力,充分把握高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创新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探索美,了解艺术作品的深层含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