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策略探究
2020-11-24庄浪县紫荆中学
○ 庄浪县紫荆中学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不仅包含经典诗词,还有传统艺术等,如,熠熠夺目的丝绸锦缎和巧夺天工的刺绣,古色古香的各色印花布,琳琅满目的各种手工制品,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对世人的馈赠。这些传统文化是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积淀,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改革和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现阶段教学方法创新主抓的内容之一,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研究对象。为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学校有必要将传统文化引进校园,并制订相应的策略,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一、营造诵读氛围,植根中华文化
1.夯实教学,课内课外互补。为了能够比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应当开展名师授课,可以鼓励全校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经典、研读历史、品鉴艺术等,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水平。为了能够全面促进学生素质和水平的提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参加或者开展相应的读书活动,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学生可以将课内、课外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进而比较有效、快速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水平。
2.注重诵读,变阅读为“悦读”。为了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要引导他们参加读书活动,将传统的诵读变成“悦读”,学生只有比较快乐地阅读,才能真正理解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内容。此外,为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学校还可以定期邀请名师作讲座,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演讲比赛”“诗词配画”“朗读比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可以设立相应的奖项,这样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进行阅读,博览群书,由量变到质变,进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水平。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水平,学校还可以利用校内外的资源,正确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使学生能够真正走入阅读的世界,走进经典,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其核心素养。
二、师生共写随笔,歌咏中华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开阔师生的视野,有效地提高师生的思想觉悟。师生共写随笔,能够比较准确地记录老师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故事、教育案例等,可以从中了解老师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这对于促进学生科学阅读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师生共写随笔不仅对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老师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能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认识,可以掌握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状态,对于正确引导学生阅读传统文化经典书籍具有重要作用。写随笔还能够起到练笔的作用,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并在阅读中不断反思自我,提高自我。
在师生共写随笔的过程中,师生应当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进行相应的记录,写下自身的心得体会,通过欣赏、感受、体验等途径,为学生们的不断发展埋下求知的种子。而将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既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三、聆听专家讲座,了解中华文化
为了促进学生文化素质和水平的提高,学校不仅要定期开展相应的读书活动,还应邀请一些专家作讲座。其主要目的是分享专家的阅读体会,使学生能够从中得到启发,提高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这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聆听专家讲座,教师和学生能够比较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的内容,这对于促进学生文化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能够实现心得体会的共享,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都可以开展相应的心得体会交流活动,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此外,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一些校外资源,如中央电视台《大家》《百家讲坛》等栏目,将这些资源融入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使学生更加乐于接受,对于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具有重要作用。学生也可在实际的生活中接触到更加高深的知识,能够与大师一起阅读,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此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不能够忽视智慧课堂的作用,学校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同时还应当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进而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学校有必要引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其掌握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水平,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