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问”设计的优化策略
2020-11-24张军
张 军
(宁夏银川市西夏区第八小学 宁夏 银川 750021)
在小学语文阅读引导中,教师作为阅读教学的引导者,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帮助学生克服阅读消极情绪,提高阅读能力的问题引导方法。为达到教学目标,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本位理念进行“提问”设计,搭建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让学生走进阅读,全面理解素材的内容。
1.结合教学目标,分层设计“提问”
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设计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设置引导。一般情况下,需要以记忆性问题为开始,然后设置理解性问题,再设置分析类的问题、评价类的问题,最后以创造性或者应用性问题为主,分成不同层次引导学生。学生在教师循序渐进地问题引导中,加深学生对阅读材料的认知。
以《将相和》中的“负荆请罪”部分的讲解为例,老师可以结合这一故事的缘由、经过和发展设置不同功能层次的问题:同学们,有没有人能复述一下这个故事?然后,让学生可以在阅读中联系人物的语言、形态、认知等多方面的内容分析,去体会文章主人公的实际经历。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同学们,通过阅读,你们发现廉颇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真的害怕蔺相如吗?最后,教师再拓展到学生主体,让学生能够发散思维,谈一谈自己的感受。通过这样的模式,层层推进,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紧结合教学目标引导,围绕教学目标设置分层次的启发性问题,层层深入分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思维。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的设置需要难易适度,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契合,切忌出现一些学生“跳一跳”也够不着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这类问题,非常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升。
2.结合学生思路,抓住合适时机“提问”
在小学语文阅读引导中,学生头脑中储备的旧知识汇合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冲突。这就需要结合个性化引导,适当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和理解,适当地帮助学生梳理阅读的思路,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涵。通过抓住时机“提问”,恰当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思维冲突,助力学生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讲解《牛郎织女》部分知识的时候,有的学生受到影视作品的影响,对王母娘娘的认知出现了一定的冲突。部分学生认她是一个大公无私、秉公执法之人;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她是一个不顾及任何情面,阴狠毒辣的人。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他们在阅读中就会出现一定的误区,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于是,但发现学生存在这一问题的时候,我就及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我们提出的秉公执法中的法应该怎样理解呢?”通过引导,学生的传统思维发生了转变,开始朝着规章制度的方向发展,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王母娘娘的形象。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文章的核心和学生思维冲突点及时引导,适当抛出一些问题鼓励学生诵读,通过这种模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从而让学生产生共鸣,实现教学的目的。
3.借助多样化技巧,灵活有效“提问”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一定的提问技巧引导学生,可以改变课堂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继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践发现,在阅读教学中,正反结合、巧设悬念、散聚结合、曲直结合等方法都是比较有效的。
第一,正反结合的方法。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一般是结合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提出问题,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正反结合提问的方式,通过两个对立面引导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逆向思维。通过交替使用,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第二,巧设悬念的方法。巧设悬念主要是借助学生的好奇心,制造“悬念”。在悬念的作用下,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激发,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这时候教师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提问,十分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当学生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之后,阅读效率自然而然得到提升。
第三,聚散结合的方法。提问的过程汇总,如果问题过于散乱十分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模式的形成。因此,在结合阅读材料提问时,一定要整合散乱的问题,从学生兴趣点入手,从课堂教学的整体情况入手,着眼全局,聚散结合引导,以突出重难点,提高效率。
第四,曲直结合的方法。“直”就是点名重点,直接询问的方法。直奔主题,可以缩短教学的时间,但是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学生会觉得问题相对枯燥,很难提起阅读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曲直结合引导学生,通过曲径通幽的方式,抓住阅读材料的问题,设置一些探究性、趣味性较强的问题,助力学生思维的发展。
结语
总之,形成高效“提问”设计的前提是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所想所需,并结合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引导,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的问题。通过围绕教学目标、学生思路、提问技巧等方式设置问题,提高问题的质量,加深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