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摩擦力”一课为例谈乡村中学物理改革
2020-11-24李文秀
李文秀
(河北省迁安市木厂口镇初级中学 河北 迁安 064400)
众所周知,新课改理念倡导物理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创新意识、自研自探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既能知道知识的内容,又能知道知识如何产生的,也就是说让学生掌握知识获取过程。那么我作为物理一线的教师该如何实现改革,并能切实做好课改教学。下面我以我在参加市级的优质课评比时,我讲授了一节摩擦力,下面我以我在备课及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进行以下浅谈。
1.课程设计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1.1 农村的物理教育教学所用的教具真的太简陋了,只是有一些简单的、老旧的天平、直尺等,很多是调零难以做到,配件不齐等。八年级物理课程实验和拓展实验几乎不能正常进行,投影仪也都是二十年左右的、老化得难以使用,灯的亮度很差,色泽浑浊灯,想借助多媒体模拟一些实验几乎也无法实现。而物理的知识多是以物理的实验为依托的,物理实验操作无法进行展开,教学的重点、难点就无法有效突破,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综合性学习。
1.2 学生的接触面比较狭窄,知识层面低效,不利于学生接受新的知识。为了参加市级的优质课评比,我查阅了大量的网络资源,也请教了同组的老教师,基于本节课我起初设想利用课本上给出的相关的资料,以及练习册上的例题和练习作为我教授本节课的突破点,相信学生们就能一步一步的很好的理解什么是摩擦力,其影响因素是什么?如何测量,如何表示。可是当我设计完导学案后,我认为近乎完美的利用好了课本、练习册,并能真正达到了讲练结合,重难点突破。
当我一遍一遍的在脑中对自己设计的学案在大脑中进行演示、首备时,我们班上的一位小同学找我问问题看到我的设计,我也想了解了解学生的知识层面,于是我就问他“你在沙地上的人走比在水泥平道上的人哪一个更省劲啊?”学生很快回答水泥平地啊。随后我就问“那是为什么哪?是什么原因使你在水泥平道上走的省劲哪?会是什么力起了作用啊?”当我抛出这样一个一个的问题时孩子有些懵了,不知如何解答了。导学案设计的起点有些高,问题情境是学生无法了解与认识的。学生的头脑中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没有相关的生活现象掌握。学生很难理解相关的物理概念与物理情景。
1.3 本节课的学生探究的活动极为简单,只是常见的几种探究手段和形式,缺乏更多的材料和探究方案的分析、论证等,结论的得出也有些牵强,不能让学生很好地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架构。
2.结合本节课例谈具体改进策略
2.1 农村学校物理教学设备简单,我们作为一线的物理教师应多多进行相关教学实验器材的研发,同时也和学生们共同进行物理教具的构思与制作,这样既可以达到与学生共同研学的目的,体现学生的地位,同时也能开发学生的物理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物理成果的创作意识,本节课学校没有相关的教具,我就利用若干的木板,制作了一些角度大小不同滑梯,购买了大小不同的实心小球若干个,用于在物理课堂做演示实验,演示小球在斜面上滑行时摩擦力的形成中与哪些影响因素有关。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真实参与其中真正感知影响摩擦力形成的相关因素,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是对科学本质的挖掘者、实践者,学生切切实实的了解知识,掌握知识,比教师在讲台一千一万次的说教来的实在的多。
2.2 学生的接触面狭窄,知识层面低效,而且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缺乏,农村的现状我们教师个人无法一时立马改变,但是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孩子的成长不能等待,孩子的教育不能耽误,那我们该如何拓展孩子的知识储备,如何改变孩子的知识层面,让他们能更好接受本节的知识哪?多媒体,白板等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无法配置,但是利用多媒体的展示又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利于本节课很好的开展。于是我想到一个较好的补救手段——pad教学,我把我们同组教师的pad带入网络课堂,即刻组建物理课堂微信群,将学生按知识掌握情况分为六大组,各组一台pad,各组负责人利用pad录制本组实验视频,并可以时时把本组进行的实验视频发至微信群或者电视屏幕上,以供其他各组学习和参考。同时教师利用网络微信中学生上传的实验操作过程,指导学生实验中应注意事项及提炼实验规律。
3.结语
物理课程多以个性化探究为学习任务,使学生养成自觉性物理问题的发现能力和随机问题生成及处理能力,以及合理提出客观猜想的技能,让学生在实践或者探索中感到物理是如何从生活而来又回到生活中为生活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