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招生考试中主体诚信建设探析

2020-11-24岳苏日娜

大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监考诚信主体

岳苏日娜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110001)

“公平”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的重要价值,诚信则是实现公平的有效路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步得到满足,人们对于诚信社会的构建越来越关注,“诚信考试”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选取其中的高校招生考试进行探讨,通过分析我国招生考试的现状,找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招生考试诚信环境概述

招生考试诚信环境实际上也是我国社会诚信环境的一个缩影,所以备受人民关注[1]。招生考试的诚信环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招生考试的参加者,即考生;二是招生考试的主体,即招生考试主办方,高校的领导以及监考者等。对于高校来说,构建诚信的考试环境不仅要求监考老师做到诚信监考,而且要贯穿始终,如招生计划制定,考生的信息采集,高校招生考试试卷命题的保密,以及考试结束后的录取环节的透明等。若其中任意环节出现虚假信息或者欺诈行为,都会影响招生考试的诚信环境。另一方面,作为招生考试参与者的学生也应该做到诚信考试。不仅要在招生考试的考场上做到不打小抄、不交头接耳、不相互传递答案,而且在考试之前,不应主动非法获取试卷信息,在考试之后,也不应通过任何手段更改成绩等。因此,招生考试的诚信环境由两部分组成,两者相辅相成,任何一方出现违纪行为,都将对招生考试诚信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本文将从招生考试的主体一方来进行相关的探讨和研究。

二、构建招生考试诚信环境的原因

招生考试是高校筛选人才的重要步骤之一。高校招生考试也是实现资源分配的重要途径,而诚信则可以为其保驾护航,保证公平公正招生,达到其应有的作用。纵观我国历史,严格的考风考纪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推崇。拿科举制来说,它不仅对我国近现代考试有着深远影响,并且被很多西方国家的考试制度所借鉴[2]。而其备受统治者推崇的原因就在于严格的考风考纪,在考试中能做到公平公正,从众人中挑选出优秀的人才,并为国家所用。我国高校的招生考试也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相同角色,一方面高校筛选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学生也希望通过考试为自己创造更好的未来。因此,我国的招生考试必须要注重诚信的考试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社会资源分配这一功能。在高校招生考试中构建诚信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高校能录取真正优秀的人才;第二,为学校树立良好形象,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报考;第三,激励更多的学生努力学习,活跃学习氛围。

三、高校招生考试主体诚信环境的现状

高校招生考试作为我国人才选拔性考试之一,还存在部分问题。在高校招生考试的过程中,大部分工作人员都能做到诚信对待,但是也有少部分工作人员出现徇私舞弊的行为[3]。高校招生考试中,招生考试主体的失信行为是不容忽视的,这将严重影响考试的作用发挥。其中,招生考试主体有意的失信行为最常见,例如少部分招生考试的监考人员擅自利用职位便利,通过泄漏考题或阅卷改分等方式与考生进行不合法交易。以上属于招生考试主体主观意识上的失信行为,严重损害了我国招生考试的诚信环境,必须严惩。另一方面,部分工作人员也会无意识地影响我国招生考试的诚信环境。例如,工作人员因为工作疏忽而导致试卷丢失,致使考试内容泄漏;部分监考人员由于粗心,提前发放考试试卷,使得本场学生有更充裕的考试时间;部分阅卷人员在阅卷过程中批改错误,导致考生没有获得真实的分数等,上述行为也会影响招生考试的公平。

四、我国招生考试主体失信的原因

(一)影响我国招生考试主体失信的主观原因

就我国招生考试主体失信的主观行为来看,主要是因为部分招生考试主体的诚信观念不强,并没有将“诚信”二字贯彻在自己的工作中[4]。部分招生考试主体在面对个人经济利益时,将自己的工作职责抛之脑后。从主观意识出发,工作人员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了学校的公共利益以及其他学生利益。例如,主动向学生提出一定的金钱交易要求,给考生全程“开绿灯”,完全漠视招生考试的相关规定,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还有少部分监考老师对考场的作弊行为不闻不问,助长考生作弊等歪风邪气。这反映出我国少部分招生考试主体诚信意识薄弱,职业道德欠缺,在招生考试过程中不断产生失信行为。

(二)影响我国招生考试主体失信的客观原因

第一,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物质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但是素质教育并没有及时跟上,而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完善。目前招生主体的素质参差不齐,少部分人把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以权谋私,扰乱招生考试的良好环境。第二,对于我国招生考试主体本身的监管制度并不健全。虽然招生考试作为我国主要考试之一,相关部门制定了规章制度,并且明确了招生主体的责任和相关的惩处措施等等,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我国招生考试的徇私舞弊行为。但是由于我国招生主体在实际操作中几乎拥有全部决定权,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相关制度,包括少数民族加分项,全国竞赛得奖加分项,艺术、体育优等生加分项等灵活多变的招生政策,让少部分招生主体有着暗箱操作的机会,而相应的监管制度并不健全。

五、加强招生主体诚信建设的措施

(一)提高我国招生主体的诚信意识

诚信作为现代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之一,是我国公民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招生考试主体失信的根本原因是其职业道德败坏。所以应加强招生主体诚信建设,提高招生考试主体的诚信意识,加强其职业道德建设。例如,高校应严格按照我国《国家公务员法》来对招生主体进行考核,并且定期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其次,对于徇私舞弊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惩,轻者通报批评,重者直接开除,必须在招生主体中起到威慑作用,让招生主体真正认同工作,了解工作的重要性,树立起诚信观念,逐渐形成一种自我约束的道德行为规范。

(二)完善招生考试主体管理制度

职业道德是招生主体诚信建设的内在动力,而管理制度则是让其恪守诚信的外在保障。构建招生主体诚信建设必然离不开招生主体管理的制度构建与完善。因此,需要专门制定一套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相结合的科学管理制度,做到权责分明、奖惩分明。例如,建立诚信档案管理体系,对每一位招生主体的诚信记录都登记在册,将其诚信记录与个人发展相挂钩,如年终考核,奖金评定等,提高其诚实守信的意识。一经发现有招生主体受贿,掌握证据后立即记入诚信档案,并予以重罚。

(三)建立健全诚信监督机制

为了确保招生主体的诚信建设,必须加强对招生主体招考的法制建设,建立健全相关的诚信监督机制[5]。首先,加强对招生主体的社会监督,相关媒体、教育行政机关、考生和社会公众等发现招生主体存在失信行为应及时披露,让其得到相应的惩罚。例如,鼓励社会公众进行匿名举报,如果相关高校出现以权谋私的行为,知情者要及时举报至相关部门,并且获得一定的监督费用,提高其监督积极性。其次,制定与招生考试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招生考试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完善相关司法部门对其失信行为的惩罚制度,加强对失信工作人员的惩治力度。将“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贯彻落实于招生主体诚信的监督中。

六、结语

总之,招生考试主体的诚信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研究可知,目前招生考试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招生主体的诚信建设必须从其失信的主客观原因出发,提高我国招生主体的诚信意识,完善招生考试主体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诚信监督机制,最终构建诚信的招生考试环境。

猜你喜欢

监考诚信主体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论碳审计主体
监考时……
西安监考老师上门送考后就地隔离
何谓“主体间性”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这哪里是怀疑学校,分明是不信任孩子
监考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