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升级方向探究
2020-11-24李方联
李方联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213164)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与升级,目的是让人才的能力培养、技能强化、素质培育适应企业的现实需求,企业通过合作育人得到充足的、合格的技术型人才,学校与企业之间能够因此保持长远的合作关系。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模式的全面构建,可提升高职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效果,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从现有校企合作模式来看,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合作仅限于形式,重视合同,轻实质合作[1]。放眼当代社会人才需求的基本态势,高素质、高能力、高技能的技术型人才需求量较大,现有的高职院校与企业单向合作育人模式显然无法满足人才需求形势。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确立校企合作基本原则,加快校企合作模式多元化升级作为必由之路,体现了校企合作模式升级转型方向。
一、完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的意义
如今,高职教育发展到当前规模相对稳定、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主导的内涵建设期,如何形成良性的校企合作机制是困扰高职院校的核心问题。校企合作是一项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工作,应找到多元主体不同利益诉求下的利益平衡点,建立利益相关的依存型校企合作模式[2]。校企合作机制中共同管理包含的范围较为广阔,涉及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科研管理实践管理等,教学管理主要由学院及企业共同承担,以学院管理为主体,以企业管理为重要补充,可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运用企业管理模式加强教学管理的系统性。
二、确立校企合作三个基本原则
如今,对我国高职教育而言,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已成为提升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这种教育模式能够使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最大限度地连接起来。企业对职业岗位的要求成为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成为学生了解社会、提升自身职业能力的最根本途径。同时,这一活动还将高职的教育实践与学生的职业转换、岗位变动、具体工作内容的变化联系起来,促使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最终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3]。
(一)学校与企业间的互利双赢
从字面理解,“互利共赢”是指促使各自利益得到满足,推动两者共同发展,取得双赢的结果。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各自需要的利益较为明显,高职院校是以人才适应社会发展为目的,需提高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企业所要获取的利益集中表现为需要以高质量人才的补充为自身的壮大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校企之间的合作育人模式的构建,正是将企业资源充分投入高职教育之中,高职院校为企业培育出大量的合格人才。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完善,必须将互利共赢原则视为重中之重。
(二)合作流程中的共建与共控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构建与运行,企业因素与高职教育之间相互融合,应在教学资源、教学实践、教学科研方面保持双边交流及互动,合作流程的构建与控制要体现“双主体”,应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目标,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形成紧密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校企双方将管理一体化、运行机制一体化、教学体系一体化融入人才培养[4],在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中都应体现企业与学校两个主体。在教学和管理合作流程中企业与高职院校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缺一不可。合作流程的构建应将“共建”与“共控”作为基本原则,以此确保校企合作模式实现升级转型。
(三)校企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
基于高等职业学校的发展角度,校企合作的模式将作为未来发展重要手段,可以通过技术人才培养、场地建设等手段全面提升学校软硬件的水平,为高等职业学校真正走向“职业”提供良好的基础。从现实角度出发,高职院校内部教育资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企业资源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增强学生知识转化能力及技术应用、创新能力,这是高职院校校内教学资源大多不具备的。在这样的资源特征的驱使下,校企合作模式构建的原则强调二者之间资源的优势互补,即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提供企业环境资源,在企业用人需求中提供合格的教学资源。
三、加快校企合作模式多元化升级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办学模式始终是影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校企合作模式凭借自身具备的诸多优势受到足够的重视,我国针对校企合作模式开展了多年的探索,通过制定一些政策措施,促进了校企合作模式的完善[5]。为了实现校企合作模式的升级,双方应促进合作路径的多元化发展,以学院主导思想为前提,构建企业学院式发展新方向,搭建专业教学工厂化平台,促使企业与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实现共建共享,从本质层面将校企合作育人模式进行优化。
(一)坚持以学院主导思想为前提
校企联合育人模式的构建,必须确立“双主体”原则,体现合作育人模式中的学校、企业双重主体。然而,在人才知识、技能、能力的引导方面,应以学院为教学和实践的主导,让学院在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这并不是颠覆“双主体”原则,而是强调引导作用应主要来自学校教师,企业在管理工作、资源调配工作、科研工作中占据主体地位。学院主导思想的构建,能为校企合作过程中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工作开展提供良好的前提,促进企业对学生职业能力、职业技术、职业素质的强化,加快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职业人”角色转变的脚步,促进学生在步入社会时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和企业的需求。
(二)强化企业学院式发展方向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基地,应以人才职业技术的全面发展作为办学核心目标。校企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就业率比较常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很多高职院校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内部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寻找实践学习机会,积极与相关企业建立起了合作关系,探索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例如: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与蓝豹股份有限公司来开展校企合作,双方商定于2019年起在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两个专业开设每年30 至50 人规模的订单班。双方就校企综合实训项目开发、学生实习及就业等细节问题交换意见,并就“产教融合”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室参与个性化量体定制、服装终端卖场营销、活页化教材开发等方面如何落实、落细提出合作思路。通过讨论发现,企业应将高职教育流程融入企业人才培养方案之中,通过企业内部教学活动的完善实现与高职院校教育的无缝对接。
(三)搭建专业教学工厂化平台
校企合作模式的升级,是将传统的校内合作与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升级改造,促使校内专业教学方式发生转变,将专业技术实训与真实的工厂操作流程相结合,使校内实训更加具有真实性。不同专业广泛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能够促使高职院校专业实训嵌入企业发展环境之中。例如,潮汕职业技术学院与揭阳康辉旅行社有限公司联合创建实训基地,开设导游专业实训项目,为学生建立良好的职业技术引导平台,同时与广州山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开展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开设机械加工、设备维修等实训课程,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知识与技能的相互转化能力。实训基地的建设印证了高职院校教学“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思想,搭建起专业教学工厂化平台,实现校内合作与校外合作相互结合,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素质、能力之间的转化更为明显。
(四)实现校企资源的共建共享
高职院校与企业间实现资源共享平台构建,将通过网络信息传递的方式达到资源互通的目的。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人才就业与创业都已经实现网络化发展趋势,课堂教学资源、就业与创业的引导及服务资源建设将成为重中之重,网络资源平台建设只是其中的方向之一。在校企合作中,双方应将企业发展方向、岗位人力资源拓展等相关信息与高校网络信息资源平台共享,促使企业成为信息资源平台构建的一部分,让其与高校之间形成共建、共享的发展趋势。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升级,源于合作机制的高度明确,应建立合作育人的基本原则,在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明确“双主体”,建立多元化升级道路;以学院主导思想为前提,树立企业学院式发展方向及搭建专业教学工厂化平台,让企业与学校之间的教学活动、教学思路保持无缝衔接,在教学资源方面实现共建与共享,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