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0-11-24秦安县教育体育局
秦安县教育体育局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体现。下面,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
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出发点在于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其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的时候,必须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具有充分的认识,要对历史课程标准进行仔细研读,从而将历史教学目标准确把握好。同时,在正式开展教学之前,教师必须详细地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然后以了解的情况为依据有针对性地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发展需求和认知水平相适应。比如,在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这一章节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时,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将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对秦汉大一统史实的认识,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历史价值观和时空观念,而是要将其设定为:通过对秦朝和西汉疆域图的观察,明确两个朝代疆域的四至;在对秦始皇为巩固国家统一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及汉武帝独尊儒术、开疆拓土等重要史实进行梳理和概括的基础上,使学生对中国历史上秦汉时期国家大一统的重要作用形成充分的认识。这样设计教学目标,除了能够让学生明确历史价值观和时空观念的指向性外,还具有很强的检测性和可操作性。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精讲多练,让学生在能力训练中提升核心素养。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仅凭一张嘴、几支粉笔就完成了整节课的教学,但在新课改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如,九年级“‘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一课,在导读中提出了思考问题:“巴黎公社”这个政权有什么特点?又是怎样失败的?教师就可以结合导读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思考这两个问题,要求学生对课本上阐述的史实进行论证,引导他们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多角度、多层面寻找问题的答案。比如,课本上给学生介绍了拿破仑三世被俘的过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从而让学生了解拿破仑三世被俘前后的历史。在这一基础上,再让学生分析巴黎公社形成的特点以及“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的条件,并在课堂上进行小组研讨及全班展示交流、辩论。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不仅能够主动进行历史学习,而且他们的历史时空观、历史价值观也在潜移默化间逐渐形成。
三、倡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可以让学生通过分工、合作、交流和讨论等活动实现技能、思维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并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等进行有效的培养。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确定一个活动主题,然后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学习。让学生以教师确定的活动主题为依据进行分组,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各个小组利用各种渠道对与活动主题有关的内容进行收集和整理,各小组在组内针对整理之后的资料进行交流和讨论,并将本组的研究报告撰写出来。通过举办交流会的方式,让各个小组对本组的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并对其他同学的质疑进行解答,再对研究报告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通过这种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除了可以对学生理解和解释历史的能力进行培养外,还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学生在学习和探究历史时,应具有价值追求,要充满人文情怀,关注现实问题,以促进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在中国,说不完、道不尽的正是家国情怀,史书万卷,字里行间尽显“家国”二字。《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这段论述将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串联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树立了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历史上很多人物的事迹都体现了家国情怀,而我们的历史教学,可以通过相关案例的讲解,让学生从历史中获取有益的养分,引导学生从实践的层面感受历史的价值。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历史教学,教师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