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培根铸魂
——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正确观念的培养
2020-11-24庆阳市东方红小学
庆阳市东方红小学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一、拓展视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为了引领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达到主观认识的明确清晰,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以下两种有效途径。
1.运用丰富的视频资料,延伸观看范围。人的社会性决定了教育必须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身处日新月异的时代,学生的认知应当是明确和清楚的。从家庭、社区、学校到家乡、国家、世界,学生的生活范围不断拓展,眼前呈现的内容愈发丰富多彩,他们主观上加深了对外部世界的了解。课堂上除了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图片外,还可播放视频资料,以此加深学生的印象。如,学习“多元文化多样魅力”一课,教师可带领学生了解地球六大板块构造以及197个国家和36个地区的不同,直观感知世界的广阔,体味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意义。
2.应用多样的艺术形式,提升表达水平。除了认识外部世界外,认识内部世界也很重要。教师要努力保持开放的态度,教学中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创设情境,搭建平台,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多地与其他同学交流,在沟通中表达真实的想法,产生思维的火花;二是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对世界的看法,如,绘画、摄影、文学、音乐、体育等。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通过声音、色彩、图画、触觉等方式来感知世界的。教师可以让他们采用喜闻乐见的方式直观地表达自己的世界观。
二、乐观积极,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生命是伟大的奇迹,坚强和勇敢是最可贵的本色。学生人生观的树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间会有反复。道德与法治课程所要达成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树立自尊自律、乐观向上、勤劳朴实的观念。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和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1.认识生命的意义。以古今中外著名人物的杰出成就为切入点,用名人名言启迪学生。如,教学“生命最宝贵”一课,教师就可让学生铭记所摘录的十句有关生命的名言,从中感受诺贝尔、米歇潘、爱默生、塞涅卡、文天祥、范仲淹等人的高尚追求。
2.树立乐观的态度。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前进的道路上肯定会遇到困难。我们要教育学生从小树立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从更高的起点规划自己的人生,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要迸发光彩,并激励学生从自身做起,满怀激情地面对人生。
3.磨砺坚强的意志。学生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缺少挫折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名人在逆境间奋起的故事中受到启迪,自觉地磨炼自己的意志,如,贝多芬耳聋后创作交响乐成为乐圣,司马迁受辱十八年完成鸿篇巨制《史记》,李世民励精图治、高瞻远瞩开创初唐盛世等,让学生从灵魂深处强化主体意识,主动悦纳自己,传播正能量,学会热爱生活。
三、知行合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新时代呼唤广大教师接续奋斗,引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就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教学中,主要抓住以下两个方面。
1.以学习为中心,加强道德判断。这里的学习不仅指学习书本知识,更是指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意识的自觉。教材中的每一课都设计了一些情境问题,就是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人对事作出正确的判断,我们要强化和落实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在对与错、是与非、好与坏之间进行准确的价值选择,不容置疑地坚守正确的价值行为准则。
2.以培养为目的,重视实践检验。道德品质的形成最应关注的是知行合一,它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道德评价层面,最好的成效是学以致用,以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教学中我们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日常表现,促进良好行为内化为教养,让意识、行为、观念具有一致性和长期性。如,教学“我很诚实”一课内容,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诚实行为是一种做人的美德这个肤浅的层面上,更要剖析说谎背后的心理原因:或许是因为恐惧,有时是因为胆怯,偶尔是因为虚荣,往往是因为好胜,可能是因为善意等。如果能找到学生不由自主说谎的确切原因,再对症下药,我们就可以从心理上引导学生战胜自我,克服心理障碍,正确地看待自己,从而真正做到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品行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