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
2020-11-24武威市凉州区会馆巷小学武威市凉州区和平镇学区
.武威市凉州区会馆巷小学;.武威市凉州区和平镇学区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逐渐进入课堂,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给学生提供生动具体的图像和逼真的声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和其他感官协同参与教学活动,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还能启发学生思维,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策略,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明确认识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
显然,适时利用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然而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没有明确认识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误认为只有使用信息技术才能体现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进而为了使用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如此本末倒置,必然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明确信息技术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是为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的;其次信息技术手段虽然是新课改提倡的教学手段,而且适时使用确实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因此,教学时,教师要研究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在此基础上选择是否使用信息技术,是单独使用,还是和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只有将这些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
二、准确把握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度”
实践证明,利用信息技术设计的课件花样繁多、色彩绚丽、画面生动,适时使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轻松。但如果忽视教学实际,将信息技术贯穿教学始终,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传统教学媒体的使用,必然导致教学重点无法突出、教学难点不易突破。看似热热闹闹的课堂实际低效,甚至无效。为了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笔者认为,教师一定要根据所教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制作切实可行的课件,恰到好处地使用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的使用应注意“度”。信息技术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其目的是为教学服务,它替代不了黑板的榜样和教师的示范作用。事实上,教师在黑板上书写的时间也是学生观察和思考的时间,黑板的关键内容能够一直保留,学生可以随时观察、回顾。然而,如果盲目使用信息技术,就会导致出现这样的情况,即教师认为给学生呈现了许多东西,但学生学会的东西却不多,离预期教学目标相差甚远。究其原因,主要是课件演示速度过快,没留给学生充分观察和思考的时间。表面上看信息量很大,学生反应良好,实际上本堂课所呈现的内容只给学生留下了粗浅、模糊的印象,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收效甚微。
2.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注重实用性。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时,不仅要考虑教材内容的特点,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做到恰当适度。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课时,笔者利用信息技术的三维效果,将大长方体切割成一个个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然后再将这些小正方体搭成一个个形状不同的大长方体或正方体,让学生认真观察、感知,从而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要强调的一点是:课件应该简单实用,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3.处理好课本、师生、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只有师生精诚合作、紧密配合,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手段,不是课堂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分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就会适得其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合理适当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旋转、闪烁等功能,形象、直观地将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总之,理想的课堂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要在综合考虑学情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媒体完美结合,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