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活动育人理念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2020-11-24景泰县第四小学
景泰县第四小学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笔者认为最有效、最受欢迎的还是活动育人这一途径,在此途径中,既能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又能使学生受到品德教育,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下面,笔者以班级活动开展为例,谈谈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和良好品质的培养。
一、精心设计,主题明确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生作文要“对写话有兴趣”,习作起始“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这不仅是一种教学要求,更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重要向导。有趣的情境是习作的催化剂。创设一定的情境,犹如给学生再现了生活,活化了人物形象,能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境可想(想象)。在写作之前,经常有意设计并组织一些小游戏、小表演、小动画、小音乐欣赏等活动,相机启发学生注意观察、联想和想象,很容易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乐说。
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争强好胜,不甘落后,喜欢比赛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作文教学中,笔者经常组织一些写作大赛,或赛开头,或赛结尾,或赛观察,或赛想象,或赛系列日记,学生在活动中尝到了竞争的乐趣,得到了个性的张扬,引爆了情趣想象的火花,续接了习作兴趣的链条。而且,竞赛活动的本身也丰富了学生的习作素材,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班主任开展班级活动可以利用的时间节点很多,既可以借助节庆纪念日开展班级活动,也可以借助学校的各种节会开展班级活动。这些时间节点都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时机。
三、导向鲜明,积极向上
开展节日纪念日活动。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等中华传统节日,组织学生开展介绍节日渊源、内涵、习俗等班级文化活动,增强传统节日的体验感和文化感;利用劳动节、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集中开展爱党爱国、民族团结、热爱劳动、尊师重教、爱护环境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校园节活动。学校举办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校园节活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充实学生校园生活,磨炼学生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提升品德,培养习惯
要让活动育人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主设计,开展班级活动。活动育人,只有学生真正参与了,育人的目的才有实现的可能。班主任要站在学生立场,让学生了解活动对于个人和集体的意义与价值;要合理设计活动中的班级岗位,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这些都是班主任在活动育人中可以挖掘的点。活动结束后的总结反思以及写作指导,是引导学生认识深化和情感升华的关键点,更是挖掘活动中蕴含的教育因子的最好契机。在这一环节,班主任要以积极向上、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学生利用活动的特定场景,点燃学生的写作想法,提高他们的写作热情,从整体上提高写作水平。
五、抓住灵感,加强练习
灵感需要培养,也需要启发。孔子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方面要从学生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出发,尽力综合考虑写作范围、思考空间、词汇占有量等因素,少些文体、情景、风格的限制,扣人心弦,诱发其写作灵感,激发其写作思维。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联想,保持思路畅通,因为灵感的出现,往往和丰富的联想、想象紧密相连。灵感具有闪念即逝、杂乱无序的特征,要让学生及时整理自己在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形成初步的作文内容。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要从活动的过程着眼,认清学生的心态,打开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鼓励他们热爱生活,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让他们有说不尽的话题,走进自己营造的精神殿堂。
总之,践行活动育人理念,是将学生的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的重要机制,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可以受到道德的浸润,还能得到诸多能力和品质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活动开展为学生创设了提高语文能力的情境,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行文天地。精彩的班级活动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一定会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