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20-11-24武威市凉州区怀安镇怀安小学

甘肃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语感美的

武威市凉州区怀安镇怀安小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熟读,要求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体会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而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利用多媒体课件之后,不少教师为了赶进度、讲花样,使课堂变得五彩缤纷,却忽视了朗读在教学中的作用,没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的讲和课件的展示占了课堂绝大部分时间,没有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没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保持,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因此,语文课堂中要重视朗读的价值,这是个值得探究的课题。

一、让学生在充分朗读中发现问题和不足

朗读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表达对自身的语言进行听讲,这是学生的一种自学方式。学生没有亲自朗读课文就不能发现朗读中有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读不顺的句子和不理解的问题。“事不经过非知难。”学生读了课文,发现了朗读中的问题和不足,就会有新的想法。通过查阅工具书,求助别人,想办法解决,从而探究、合作、交流,由此形成一种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这是新课改的要求。如果学生没有经过尝试朗读,就不会主动进入下一步的学习中去。教师的替代训练不出学生的能力,尽管教师在课堂中讲得口干舌燥,付出很多,但教学效果并不完全尽如人意。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朗读,在朗读中训练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习惯,为提高教学效率打好基础。

二、在朗读中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汉语本身有较强的音乐性,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决定着汉语教学必须以朗读为主。这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积累的宝贵经验。让学生专心听一段标准的普通话会有美的享受,会感悟到自己朗读的不足,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让学生读一首诗歌,诵读声富有节奏感,如同欣赏一段优美的音乐,不仅能理解诗意、文意,积累语言,还能培养审美情趣。现行语文教材的选篇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着眼于儿童心理。课文选篇兼顾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小学生读后会受到影响和启发,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阅读是一种心智活动,是读者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需要细细品味,需要心与心的对话。只有让学生品读,才能有效进入新的境界,从而产生思想的碰撞,产生情感的共鸣。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总有一个初读认知到品读赏析的过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理解作者的思想,感受作者的情感,认知语言的精妙,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如果教师的行为取代了学生朗读的过程,学生很难感受到作者灵魂的倾诉,真情自然的流露。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要让学生有朗读的机会,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倾听作者心灵的倾诉,从而受到感染,产生共鸣,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实现教学的目标。

三、让朗读成为教学中“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

朗读是一门艺术,它能给人以艺术的享受,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教学中,或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或组织学生诵读。可读全文,可读片段,可分角色朗读。朗读要求用普通话,声音洪亮,节奏分明,语速适当,感情真挚。如,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许地山写的《落花生》,通过一家人中的父亲、哥哥、姐姐和“我”的语言,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此文贴近生活,符合儿童心理。生活中父亲对“我们”的教诲和希望,哥哥谈花生可以榨油的用处,姐姐对花生味儿美的感受及“我”听了家人的谈论悟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会加深理解,自然受到深刻的教育,水到渠成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四、朗读能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心理经验、情感经验及理解能力、判断能力、感悟能力等都会从中体现。学生语感能力的提高意味着语言直觉思维能力的逐步形成。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文章的词汇、句子的格式,语言的气势与格调,学生会在反复诵读中品读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感知文意、情感,形成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体验,加强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有了这些,良好的语感就基本形成了。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语感美的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好美的雾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