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优良语言环境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2020-11-24酒泉中学
酒泉中学
师生关系发生和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始终,师生关系的性质、模式和质量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教育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而和谐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两方面个体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质量。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学会科学、合理、理性的语言表达,提升语言交往的质量,营造优良的语言环境,提高师生交往的质量势在必行。这也是新课改理念的要求。
2016年9月,教育部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核心素养”的观点。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指中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设计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在语文核心素养四要素中,语言是基础,也是核心。那么,怎样去提升语言的质量进而营造优良的语言环境呢?
一、平等对话是前提
我们很多老师只注重所谓的“授业”,让自己高居主导地位,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注重语言表达和语言使用规范,不注重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往往采用命令式、训斥式的语言。没有“语言的建构”自然就不注重“语言的运用”,这样的语境是霸权式的,这样的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因为它是一种支配与服从的状态,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而平等就意味着互相尊重、一视同仁,只有师生双方的兴趣、思想和人格产生双向交流,语言才会有建构的基础,才会有产生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二、自由宽松是保障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老师不应该牢牢抓住话语权不放,要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要有“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包容心态,而非用一桶水去猛灌另一棵树,用一阵风吹散另一朵云。弗洛伊德认为,语言是人类意识的基本工具,通过话语,我们可以给别人带来极度的喜悦或最深的绝望。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出口成章,齿有余香。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交往氛围,和学生平等地进行沟通交流。
三、学会倾听是美德
倾听是最有效、最和谐的沟通方式之一。《史记》曰:“言能听,道乃进。”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个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每个孩子都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立的思想,所以,当我们俯身静心聆听时,我们自会多一分爱、多一分理解,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教师作为教育者,不仅要学会教书,更要学会育人,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是教育活动的主体,理应得到尊重和理解,师生双方在心与心的交流中、在爱的氛围中进行思想的碰撞和交流,就能共同打造一条通往心灵的路。
四、摒弃语言暴力是关键
在我们因袭的语境里,特别是在我们的课堂语境中,不少教师的话语间充斥着语言暴力。如有些教师经常脱口而出“你真笨”“你真没用”,这类“硬暴力”语言会伤害学生自尊心,影响师生关系,有些教师不注重教育方式,在教育教学中经常采用训斥式、讽刺式、挖苦式语言,如,“你无可救药”“你如果考上大学,那……”“班上遇到你这样的学生,真是倒了霉了……”等语言;除此之外,有些学校里宣传用语也不规范,如,在高考季,一些学校就大张旗鼓张贴所谓“励志”标语口号:“上学有来路,高考无退路”“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诸如此类,不一而足。硬暴力的冰冷、软暴力的侵蚀,让孩子的世界变得单一苍白,毫无生气。
学生的思维发展、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均离不开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所以让真善美之准则贯穿于师生交往的始终,让我们共同营造优良的语言环境,唯有如此,才能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语言素养,学会用规范、文明的语言,用语言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