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合思想”视角下河南传统武术文化特征分析

2020-11-24刘瑞玲河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

灌篮 2020年4期
关键词:少林寺少林传统武术

刘瑞玲 河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

武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河南地处中原,承东启西,是孕育华夏文明的摇篮之地,是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源头,也是主流文化和主导文化的发源地。我国和合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和、合这两个字都出现在金文还有甲骨文。和一开始指的是声音的和谐;而合一开始指的是嘴唇上下的闭合。《易经》里的和体现出了和善以及和谐的意思。《尚书》里的和则体现出了处理人际或者社会矛盾;合则有符合、吻合、相合的意思。在春秋时期,这两个字开始被连在一起使用,从而有了和合。中国人民大学的张立文教授较为全面地总结了 “和合”,他认为“和合” 多指当心灵、人际、文明、社会以及自然里面的很多要素或者元素互相融合冲突,或者是在融合冲突的时候产生了新生命、新事物以及新的结构模式的总的概括。[1]在此基础上,河南武术应运而生,形成了独特的河南传统武术文化,其中以少林武术和陈氏太极为代表的河南武术文化集中体现了和合文化思想精髓。

一、河南传统武术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特征

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传统武术体现了 “天人合一” 的思想境界。张岱年先生说 “中国哲学有一个根本的观念,即天人合一,认为天人本来合一,而人生的最高理想,是自觉的达到天人合一之境界,物我本为一体,内外原无判隔。”[2]武术中朴素的天人合一的观点就是指武术与自然规律的和谐统一。

(一)河南武术文化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河南武术文化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熏陶,在本质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一切身体活动只有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生命才得以延续并健康发展。也就是说,人们在做技能练习时,必须顺时而为,遵从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与之保持和谐,才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河南武术合乎自然规律主要表现在顺应四季变化、依凭地里方位两个方面:

一是顺应四季变化。在武术界,练功方法有应季、应节、应日、应时的说法,很多练习者都是按照四季变化来练,最后成为武术大家。如《形意拳理论研究》中讲道:“形意拳之锻炼,需要春发、下放、秋收、冬藏。”[3]在春天练习拳法的时候,要着重关注内气的运行,在走路姿态上适宜放缓,使用力气的时候以柔为主,这样才能尽可能的将筋络舒展开来。而在夏天练习拳法的时候要注重劲力的发放,要控制力度避免伤筋动骨。而在秋季,就需要转变为内力的练习,减少爆发力。而在深冬的时候,需要更加注重内力的练习,在这个时候更加应当减少爆发力,防止受伤。在习武的过程当中,需要着重关注自然的规律来选择习武的方式,这样既能修身养性,也能习武。

二是根据地理方位。河南武术除了在季节上有要求以外,而且对方位和地理环境上也有自己独特的要求。少林寺是在嵩山地区,这个地区是我国的政治地理中心,他紧靠洛阳这座政治文化中心。这里的交通十分便利,因此为少林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地理优势。所以少林寺的僧人是来自全国各个地方的,而且同时少林寺也成为中原地区习武之人交流的中心。少林寺是少林功夫发展的重要依托。他从北魏时期就开始发展起来,在隋唐时期不断兴起,在元明时期达到鼎盛,在之后逐渐衰退,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多次修葺,进而也重新发展起来。现在的少林寺主要是由达摩洞、初祖庵以及常住院等等建筑共同组成的。出于对少林寺佛教文化的保护,让其中的僧人在其中静心习武修身,当地政府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从2001 年开始就对其进行周围进行全面的休整,拆除诸多的住宅区以及商业区。并且根据史册对少林寺周边环境的描写,尽可能的保存少林寺文化的原貌,让少林寺远离烟火的气息,更加具有文化的特征。

在河南拳法当中,很多准备姿势都有 “面向南自然直立” 和 “面南,立正姿势” 的描写。朝向南是阳,而朝向北是阴。在武术当中也同样遵循着老子哲学思想当中的 “万物负阴而抱阳”。因此,在选取武术场地的时候,往往也遵循着这个原则。

(二)河南武术文化追求人自身的和谐统一

事物自身的和谐可以使事物呈现出勃勃生机,这一和谐度越高,其生命力和创造力就会越旺盛。对于人这一生命个体来说,人自身系统的和谐是其生理、心理要素良好运行的基础。河南武术文化最基本的特征是追求个人身心和谐,河南武术的发展是离不开将人当作一个完整的有机体,认为人的身心是统一的。在武术习练中追求个人的身、心、内、外的统一,如俗语所言:有内无外不成拳,有外无内难成术。河南武术注重外在形体与内在意念之间的高度和谐统一,这在文化上有一定的潜在优势。并且在武术理论当中,还有各种关于形体外的练习,要和内心的练习相协调的原则。在练习拳术的同时,不仅仅提高身体的素质,同时在内心和德行方面都能得到提升。

太极拳就是着重关注体用二者相结合以及理法兼备的,注重人与气的统一。人体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易经说,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既对立又联系,都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人是处在不断地运动当中的,其本身就是阴阳运动对立统一的产物。太极拳静以修心、动中求静的运动方式正是人在追求和谐统一的集中体现。

河南武术追求自身和谐统一,还体现在少林功夫的修心理念 “禅武合一” 上。少林寺的僧人在平时练习武术的时候,往往会对武术的套路以及动作进行循环往复的练习,这个过程看上去是不断重复的过程,实际上是在增长武术功底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提高内心的精神境界,逐渐在其中洞察少林武术的精髓。少林武术与其他武术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其是用武术的形式来参禅,将武术与禅二者有机的统一起来。通过禅来联系到武术以及拳技,它是为了依靠参禅来让武僧的内心得到磨炼,使其在学习武术的时候不能仅仅局限于此,不应该有很强的好胜心。参禅与习武具有一致的目的,均在追求不断健全自身,在参悟禅道的过程中有所领悟,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参悟禅道,以达到习武和自身和谐统一的目的。

二、河南传统武术文化崇尚仁义至德爱国主义的特征

河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既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空间概念。中原武术文化十分有名。“天下功夫出少林” 这个说法,恰恰将中国武术文化里面少林武术所具有的关键地位给呈现了出来。古代存在 “十三棍僧救唐王” 的事迹,助戚继光得以抗击倭寇立下功劳的伟大业绩,让少林寺名扬天下,现有驰名中外的太极拳为世人津津乐道。如今少林和太极作为河南省的名片,已经成为中原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品牌,为河南传统武术在追求尚武精神的同时,也将存在于传统武德里面的精粹延续了下来,应当在热爱祖国、传播祖国光辉文化以及学习武术之间建立起关联,形成浓厚的民族自豪感,对中华民族的自尊加以保护。

“以德育人” 的教育理念始终贯穿于武术教学的过程中,“未曾习武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武德教育始终是河南武术教学的首要条件。武术在中国几千年的绵延历史中,一项重礼仪,重道德,尊师爱友,崇尚武德,把激烈的攻防技术和人性的修为结合起来,是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体现。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崇尚武德不仅能很好的陶冶情操,还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促进社会稳定。

三、河南传统武术推进本土文化国际间传播的特征

中原文化能够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呈现出来,将中国历史推进的轮廓以及中华文明成长的步伐呈现出来,必是优秀的文化。作为河南文化分支的武术文化,在中华五千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的交流融合,不断的汲取营养,融会贯通,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向周围辐射,对周边乃至世界他国的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河南是武术的故乡,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和较高的国际知名度,在武术文化现代化传播过程中,河南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和积累了一些经验。比如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以 “郑州走向世界、世界了解郑州” 为主题,为推动武术运动不断发展创新,以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1992 年起,中国河南焦作市温县开始举办国际太极拳年会,以太极拳为切入点,架起了太极文化对外交流的桥梁;由郑州歌舞剧院精心打造的大型原创民族舞剧《风中少林》填补了中国舞剧没有一部大规模、全方位地开掘中华武术人体文化宝藏的空白;少林寺户外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堪称中国实景演出的扛鼎之作和河南文化旅游“新名片”;河南卫视武术竞技节目《武林风》和电影、电视剧《新少林寺》等形式多样的文化产品。

河南武术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向世人呈现了灿烂的中原武术文化,河南武术也正以成熟的模式,对外输出武术文化产品,推进了武术文化传播。

四、河南武术文化增强中华传统文化认同感的特征

文化认同是人类对文化的倾向性认可和社会成员对特定群体文化的归属感。[4]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的自信与传承是一个民族发展最基本,最持久的力量,其中文化认同就是根基,就是源泉,文化认同很大程度上坚定了文化自信。

河南武术的崇尚武德、天人合一文化思想不仅享誉国内,还在国际舞台绽放出瑰丽的文化魅力。少林拳由于产生于少林寺从而叫作这个名字,国际上又将它叫作少林功夫。它具有繁多的内容以及十分久远的历史,其在全世界基本上代表了中国功夫,是我们引以为傲的文化品牌。而正是上映了《少林寺》,引领了全世界习武的热潮,加大了河南少林的国际间传播,增进了中华武术的文化认同感;温县太极拳作为河南武术的另一张名片吸引着全世界游客的目光,每年有数十万游客慕名来到陈家沟太极文化旅游区,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股 “太极风”。河南武术文化表现出来的优秀特质,用广泛的途径让其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在了解、练习等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增进了文化认同感,坚定了文化自信。

五、结语

河南传统武术文化体现出了天人合一、仁义至德的爱国主义、推进本土文化国际间传播、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感等特征,和中华传统 “和合文化” 一脉相承,和当下倡导 “全民健康、美好生活” 新形势完美契合。河南传统武术 “和合文化” 对发扬和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河南武术天人合一的和谐发展观,应当指引着人们开展正确的锻炼方式,提高整个民族的素养,还应该推动全球的经济发展和和平观念的普及,以至于促进世界文明稳步前行。

猜你喜欢

少林寺少林传统武术
编辑部的故事
少林小罗汉拳(十)
《少林寺2》立项拍摄
传统武术对警察徒手防卫能力提高的作用研究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非遗”视角下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研究
少林小罗汉拳(五)
少林小罗汉拳茵(四)
少林寺与政治的千年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