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研究
2020-11-24忻州师范学院白亮琴
文/忻州师范学院 白亮琴
知识服务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将各种显性文献资源和隐性资源有针对性地加以整合与提炼,用来解决读者个性化需求的高级信息处理,满足用户知识需求活动的过程。知识创新的目的是实现创造新方法、追求新发现,积累新知识的需要。而知识服务创新主要是把知识信息内容进行深层次的选择、加工、整理、重组,为用户提供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且专业性和针对性极强的信息服务。现阶段,高校师生对信息需求呈现出明显的专业化、多元化、新颖性、完整性等特点,以知识创新为中心,把全面、详尽、前沿、新颖的个性化知识含量高的信息资源提供给用户,成为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新方向,同时也体现了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创新。
一、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的意义
高校图书馆是传播文献信息资源的枢纽,是大学的心脏,是广大师生学习、教学、科研的坚强后盾,是教学研究、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原有的知识和技术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工作和学习,知识信息需求成为人们自学的方向和行为习惯,对知识信息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个性化,传统的简单借阅服务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知识服务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知识服务能够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发挥积极的作用。作为高校图书馆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树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人为本,服务创新”的服务理念。不断增强馆员的信息服务意识,变被动为主动服务,做师生需要做的事,做前所未有的事。运用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努力实现图书馆服务的泛在化、工作的网络化、资源的数据化、功能的智慧化、阅读的移动化、用户的自主化、馆藏的仓储化。努力打造智慧型大学图书馆的新的生态系统。为广大师生提供方便、快捷的知识信息服务,促进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发展。
二、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意识淡薄。首先,很多人认为高校图书馆工作是无事可做,如此,管理员便不会严格要求自己,缺乏一定的责任感和进取心,每天流水线作业十分枯燥,单调无趣,对学生的知识服务不到位,缺少服务的主动性,知识服务质量不高。其次,基本上所有高校均有不成文的规定,为吸引相关专业人才,以安排其家属在图书馆工作为条件。这部分管理员缺少图书馆相关知识的培训,难以提高服务意识。
(二)馆员素质和服务意识欠缺。高校图书馆正步入转型变革的阶段,在馆员队伍建设方面仍存在问题,构建知识服务型的图书馆员队伍需要从诸多方面加大力度,但很多高校馆员结构均存在不合理性,缺少创新型、研究型、复合型和专业型等高层次人才。同时,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高校图书馆的领导不重视馆员队伍人才建设。在人才管理中仍运用传统的管理手段和人事管理制度,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这是对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知识服务能力造成影响的重要原因。当前,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专业人员知识结构缺乏先进性,馆员年龄较大者居多,信息技术知识相对薄弱,不能运用先进的技术开展工作,借助信息和服务能力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三)文献信息资源和数据库完善不够。首先,开展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信息资源占据着基础地位。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对相关文献信息资源进行认真研究,和最新的信息相比,高校图书馆通常较慢,知识覆盖面较窄、专业图书技术含量低、知识趣味性不足、文献资源陈旧、更新速度慢,导致纸质图书长时间闲置。其次,构建和融合知识库长期效果不明显,现阶段只有龙源、万方、维普、知网等知识数据库,互不联系,尤其是相同类型的文章同时出现在几个数据库中,浪费了许多信息资源,同时信息冗余严重,难以深入推敲和挖掘知识,信息资源只是会议活动、数字化图书、毕业论文、期刊论文等,知识服务水平良莠不齐。
三、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创新的对策
(一)提升图书馆员素质和服务能力。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主要为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图书馆员要将有用的信息提供给用户,就必须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要求馆员成为网络的导航员、信息的咨询员、情报的分析师和知识的传递者。首先,图书馆需引进一批与学校对口学科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建立学科馆员、咨询馆员、普通馆员等服务团队,负责各学科知识服务工作,并及时反馈教师对图书馆的意见与建议,为图书馆的发展献计献策等。其次,图书馆需定期培训工作人员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技术和信息检索系统,以提高馆员知识服务的综合能力,能从繁杂的知识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知识信息,为用户打开知识信息的大门。最后,图书馆还应定期或不定期邀请本专业的专家就信息服务工作实践的迫切问题举办讲座,并指导图书馆工作激发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兴趣,提高馆员的服务水平。利用信息的检索途径和获取方法进行信息咨询,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做用户的情报分析师,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学科的新动态、新观点以及隐性的知识信息从而为用户实现知识增值。
(二)明确定位、精准服务——自建数据库。对可用性概念视角的理解主要表现在:第一,用户通过网站完成任务的准确程度和完整程度要求图书馆明确定位,自建特色数据库,作为专业学术型的网站,是为师生和教学科研人员提供相关专业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特色数据库时,在资源收集环节上应确保数据来源的时效性、精确性、完整性,连续性和权威性。第二,在资源选取标准上,确保收录资源与数据库的主题定位一致,结合高校自身优势,去繁留简,着力打造精华资源,重点学科以及专题特殊数据库,杜绝因追求数量造成冗余和繁杂的信息。实现突出“专”的特征。第三,从资源收集时间范围的视角看,文献收录时间的范围越大越好,实现资源收集“宽”的目标。第四,从资源收集渠道的视角看,要最大限度挖掘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努力挖掘网络资源,实现拓展“广”的目标。
(三)提供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建立知识资源共享模式。新信息环境导致图书馆行业和其他信息服务行业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部分新型信息服务商和出版商借助网络或联机平台直接把原始信息检索和服务提供给用户,部分大型书店也没有设置专门的场所提供图书馆的传统服务。第一,因为用户和信息资源直接接触的渠道和获取的信息十分便捷,自我使用信息资源行为越来越方便,导致图书馆核心竞争力以及信息中介地位的缓慢失去。第二,高校图书馆必须积极对服务进行改进和推广,使新信息环境下用户多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建立共享知识资源模式,实现高校图书馆知识创新。第三,图书馆知识服务以综合的集成服务为基础,只借助个别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力量开展共享知识资源模式难度较大,必须把本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纳入本系统、本地区以及全国高校图书馆的序列之中,借助网络合作,实现系统之间无缝对接,提供跨系统和跨库检索,实现知识资源共享模式。第四,借助联合知识导航、合作参考咨询、联合编目、馆际互借等方面的馆际合作的实际成效,高校图书馆依靠开发建设特色馆藏数据库,将具有本校特色的信息资源构建起来,实现高校优势信息资源的互补,为师生提供帮助,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四)与用户进行全方位的交流互动和宣传服务。信息技术环境下,读者阅读习惯和行为均发生了变化,传统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其知识信息需求。因此,图书馆急需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读者服务。第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建立日益复杂和庞大的协作系统,实现信息用户“自我服务”模式,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方便快捷地实现自主查找和自主使用信息的服务目标。第二,建立互联网经济和新媒体发展趋势下知识与信息传播的相互交流平台。基于网络信息资源缺乏秩序性,对信息“精、准、快”的获取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要利用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建立“文献信息服务群”,与读者进行全方位交流互动,及时了解用户知识需求,满足用户碎片化知识信息的需求。第三,利用微信公众号,图书馆知识创新服务可以为用户发布大量文字信息、语音信息和短视频,有效节省信息传播的时间,图书馆知识创新服务具有宣传服务的功能,必须通过网络社交软件及时交流;利用微信朋友圈,实现用户互动交流和信息共享的目的,扩大信息辐射范围;利用读者订阅、关注公众号,享受书目推荐消息、推送二维码订阅等服务。实现图书馆知识服务不受时空限制,及时把相关信息传递给读者。
四、结语
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要有效整合馆内资源,充分借助大数据带来的良好机遇,构建及时、准确、详细、全面的知识导航服务和文献信息检索系统,进而将有效的资源分享和查询服务提供给教师与学生,使师生在学术发展和课题研究等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为学生个人专业水平和学术研究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要积极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与师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不断实现知识服务内容和模式创新,给予读者更大帮助,使其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