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信息化建设 推进精准化服务
——对四川大学离退休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2020-11-24四川大学离退休工作处熊薇
文/四川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熊薇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日益严峻,据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截至2018年末,国家总人口数为139538万人,而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达到1665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1.9%。根据联合国将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列为老龄化的标准,我国已迈入老龄化社会。与国家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一致,离退休干部总人数也逐年增加,并整体进入高龄、高发病的“双高期”。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加重了国家养老的压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开展能够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起到一定作用。离退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老同志们为国家的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对新时代离退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离退休管理服务方式难以解决离退休干部人数剧增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提高离退休工作质量迫在眉睫。
一、信息化建设在高校离退休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在人们的学习、工作、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信息化爆炸时代的到来使得新时代老干部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机遇和新要求。许多离退休工作者将信息化手段引入工作当中,在创新中推动离退休工作发展。教育部离退休干部局局长于虹在2019年直属高校、直属单位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工作第四期专题培训班上的讲话中指出:“应加快推进离退休工作信息化、精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新时代离退休工作的质量。”新形势下,在离退休工作中加强信息化建设意义重大。
(一)完善离退休人员信息,形成服务高效化。高校离退休人员总数的变化趋势与国家人口老龄化趋势一致,处于逐年增多的状况。而高校离退休工作者人数相对比较稳定,常常会出现一名工作人员需服务成百上千位老同志的情况。在传统的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中,离退休人员信息数据的更新,多是依靠离退休工作者人工手动维护,既耗费时间,又难免出现错误和纰漏,工作效率相对低下。运用信息管理系统整理、归纳、分析离退休人员数据能够实现数据信息处理的智能化,降低错误率,提高离退休工作效率。此外,离退休工作信息化建设可以加强高校不同部门之间、甚至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资源共享,减少因不同部门信息沟通不畅而产生的老同志信息缺失或者重复的现象。
(二)科学动态分析数据,促进服务精准化。信息化技术可以将离退休工作人员从烦琐的数据中解放,让工作人员将更多的精力用于为老同志服务上。工作人员通过科学的分析离退休人员信息大数据,即时、动态地掌握老同志的健康状况、思想动态、家庭情况等现状,从而快速、准确地为老同志提供服务,提高离退休工作管理服务效能,促进离退休工作精准化服务。
(三)实施“因人施服”,推动服务个性化。高校离退休人员因其特殊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环境,他们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更强于物质上的需求。且老同志年龄跨度大、兴趣爱好不同等差异使其需求存在个性化、多样化等特性。信息化技术在离退休工作中的应用,能够极大地优化服务老同志的渠道和方式,实施“因人施服”。离退休工作者可以针对性地根据老同志的不同需求,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实行分类管理和服务。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收集热爱户外运动的老同志信息,为他们组织多种户外健身、参观活动;开设老同志感兴趣的老年网络课堂,满足老同志特定的精神文化需求等。
二、四川大学离退休工作信息化建设途径
截至2019年底,四川大学共有离退休人员8446人。因为校内离退休人员数目巨大,川大离退休工作施行统一政策、二级管理,即离退休处和学校各二级单位合作,共同完成全校8000余名老同志的管理服务工作。迄今为止,离退休处和各二级单位仍是通过Excel表格来收集、整理、维护离退休人员的各项数据。由于种种原因,二级单位上报信息偶尔会出现严重滞后,其中包括老同志生重病,或者去世信息等;离退休处工作人员在面对体量如此庞大的数据时,也容易出现登记错误或者其他纰漏。诸如此类问题的存在使得离退休工作中加强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一)建立离退休人员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为老同志服务的水平。要推动四川大学离退休工作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建立四川大学离退休人员信息数据库,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对全体离退休人员的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储存、分析、维护。对老同志的信息采集应该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身份证号码)、政治面貌、职务职称、退休二级单位、参加老年社团情况(是否为老年平台骨干)、身体健康状况(是否患病、生活是否能自理)、兴趣爱好、家庭困难情况、紧急联系人信息等。利用信息平台处理大数据的优点,尽可能全面、精准地掌握每位老同志的所有信息,从而为他们提供精准化服务。
通过智能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各种活动管理,包括每年一度的健康体检、校园健步走、离退休同志文艺汇演、新春游园活动等的通知、线上报名以及活动安排等。同时可以联合手机通信平台,向老同志发送节日问候短信、健康和安全防范知识及学校各类活动通知提醒。
国家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行养老服务社会化,即以居家养老及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社区在养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离退休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将四川大学离退休人员数据与相应社区共享,方便社区为其辖区范围内的川大离退休老同志服务。
(二)构建“互联网+党建”模式,紧密团结离退休党员。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是党支部每月定期组织党员开组织生活会,进行集中学习。而有部分离退休党员因为健康原因或身在异地不能按时过组织生活,不能接受组织的教育和管理。离休干部平均年龄接近90岁,大多年老体弱,有的甚至卧病在床。部分退休党员常常因为生病等原因缺席组织生活。这些老党员因为身体健康状况的不允许而游离在组织之外,他们的政治待遇得不到很好的落实。
在离退休人员信息管理系统中创建党建板块,通过互联网为离退休党员提供线上党建服务,送学上门,让老同志在家学习。同时,支部工作人员可以制作党课微视频和音频,通过新媒体技术及时给老同志传达党的精神。“互联网+党建”模式的运用能够紧密团结离退休党员,有效提高基层党组织的覆盖率,引导老同志始终保持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
(三)打造“智慧老年课堂”,满足老同志文化需求。
四川大学老年大学设有三个分校,共设置25个专业,147个班级,每年招收学员近6000人。其中老年大学二分校更是首批获批的“四川省A级老年大学”。四川大学老年大学依托川大优质的办学资源,师资力量雄厚,专业班级多样化,深受老同志欢迎和喜爱,有的热门专业常常出现“一课难求”。四川大学老年大学在满足本校离退休老同志学习要求的同时,服务于社区,对附近社区的老同志开放。老年大学挂靠在离退休工作处,但具体的办公室管理工作(包括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招生工作等)都是退休的老同志发挥余热,亲力亲为。
在离退休人员信息管理系统中打造“智慧老年学堂”板块,启动老年大学“网络报名系统”。老同志们可以在线上查看老年大学当学期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及报名情况,并进行选课报名。此外,还可以鼓励老年大学的授课教师录制“慕课”教学视频,供老同志在线上观看学习,消除时间、空间的限制,让老同志可以随时、随地学习。
(四)拓宽老同志发挥作用新渠道,弘扬传递正能量。
高校离退休干部拥有较高的专业文化水平、丰富的人生阅历,是一座座宝库,在发挥正能量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离休干部更是具有红色资源的独特优势。离退休工作者应该充分挖掘老干部红色资源,做好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川大离退休处联合新四军研究会川大分会在重大时间节点开展座谈会活动。2019年全年分别举办了“纪念渡江战役70周年座谈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座谈会”“纪念古田会议90周年座谈会”。每次座谈会都有60余名学生代表参加,老干部、老战士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用鲜活的历史事实,对大学生进行爱党、爱国教育。此类形式的红色教育效果很好,然而相对于川大几万名在校学生而言,其覆盖面太小。为了拓宽老同志发挥正能量的渠道,可以创建老同志讲述红色故事的板块,打造老少互动的思想阵地,让更多青年学子接受红色教育,弘扬革命传统,传递正能量。
三、结语
将信息化建设运用于离退休工作是离退休工作者们在新时代离退休工作中探索出的新模式。信息化建设为离退休工作创新提供了难得机遇,有利于精准掌握老同志情况,推动工作形态升级、模式优化。我们应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带动精准化服务,不断提高新时代离退休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推动离退休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