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习习惯养成 提升履职尽责能力
2020-11-24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化发展中心梁林泉
文/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化发展中心 梁林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多次引用古语名言,劝诫党员、干部加强学习,指出“党员、干部学习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更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要求领导干部要践行“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学习的一系列论述,加强学风建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党员、领导干部提升履职尽责能力题中应有之义,是各级必须重视、持续研究的课题。
本文分析了党员、干部学习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间歇式”“选择式”和“标题式”等现象及其形成原因,围绕加强学风建设、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出了“三固定”“三做”“三结合”“三尽量”的措施。
一、不良学习形式的表现
(一)不够持久的“间歇式”。主要表现为:对待学习时紧时松、随机随意、被动从动、摆位次要等。比如,有组织集中学习就参加学习,不集中组织学习时就顾不上学习;业务工作优先于学习,而且有时以业务工作为由逃避学习;学习说来重要,真正要学起来则变成了次要;虽然制订了个人学习计划,但往往落实率不高或者“纸上谈兵”,等等,归根结底还是学习的紧迫感不足、必要性认识不够、恒心毅力欠缺;或者,存在以阅历见识、职务高低评估学习成果,沉溺于过去的成绩,以致形成了“走过的桥比走过的路还多”的“经验论”,以职务高低评价学习效果的“职务论”,以学历高低评价学习成绩的“学历论”等等。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通过开展业务工作获得的成绩、职务晋升等获得成就感幸福感,比通过学习获得成就感幸福感更直接更显性、更荣耀和更容易被认可。
(二)不够稳定的“选择式”。主要表现为:对待学习随性自发、目的不定、兴趣零散等,所学内容没有系统的着力点、明确的交汇点、稳定的聚焦点,缺少主题主线主攻方向。比如,今天焦点在A,明天兴趣在B,后天又有新的关注目标,随着不稳定的“感觉”前进,特别容易在学习中养成遇到困难就退躲、遇到疑惑就绕、遇到瓶颈就退的畏学怠学懒学等习惯,学习上的“偏食”和“营养不良”,效果提升有限。“选择式”学习尤其不利于系统概念和逻辑素养训练。像一幅漫画所画的“一个人挖了好多眼井,垂头丧气,认为此处没有水源”,不断地选择“新址”,实际上仅仅是缺少“再挖一锹的坚持”。
(三)不够深入的“标题式”。主要表现为:基于书本的学习,注重学习题目或者内容提要;基于信息平台(APP学习平台、学习类网站)的学习主要是浏览信息标题多,而对题目(内容提要)或者标题下正文内容没有完整地阅读,以看标题代替学内容,对所涵盖的信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往往是“学过了”“看过了”“知道了”,结果只获得了一堆似是而非的、“想当然”的概念。“标题式”的学习,呈现的是“浮躁”的状态,养成的是“浮躁”“想当然”的经验式思维习惯,长此以往,也会蔓延到工作、生活的其他方面,导致在其他事情上也沉不下去、“想当然”凭经验。
二、原因分析
“间歇式”“选择式”“标题式”等不良学习方式,既有干部自身与主观的原因影响,也受到了一些外界客观原因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信息供给量大,信息供给质量不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在学习领域的表现则是:可提供的学习载体或平台增多、信息量增大、信息更新及时快速,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信息供给“高不成、低不就”,低质量重复出版、低成本反复推送等问题,难以满足广大干部随着知识储备、知识素养、教育水平等提升的要求,这个矛盾是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够浓、学习情绪不够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依赖网络终端设备,被动干扰与主动干扰并存。依托于信息技术革命的网络社会,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空间和时间感受。依托网络平台以及接入网络的终端设备(如:台式机、笔记本、手机等)学习越来越普及,而且“离开了网络的学习,就是落后于时代”的观念被普遍接受。广大干部主动顺应时代形势,积极使用网络终端设备开展学习,但是,一方面,客观上不可避免地会被弹出的购物、游戏等广告干扰,也会受到接收来电,或者接收QQ消息、微信消息提醒的干扰,主观上会不自觉地关注微信群、朋友圈的信息而分心。被动干扰与主动干扰“夹击”,分心成了习惯,专注力降低了,专注时长缩短了,思维的跳跃性不连贯性逐渐成为常态,并在不自觉中养成了“间歇式”“标题式”学习习惯。
(三)评估学习效果方法单一,疲于应付学习积分。信息时代,学习内容供给数量充足、途径增多、方式灵活,上级机关重视干部的学习,各单位在提高学习成效上做了一些思考,结合行业、领域特点制订了相关的制度和措施,如:明确学习内容、下达学习任务、推送学习APP平台、积分量化学习成绩,并进行数字式测评考核等,但是实际中每人每次的学习时间、理解速度、接受容量等有限,效果也因人而异。以参学人数、登录次数,统计网络学习时长、回帖和答题积分等量化方式督导学习,以“数字”考核和评估学习质量效果,干部则以“复制”“粘贴”“挂机”等方式疲于应付学习任务、完成积分目标,看似“数值”达标了,实际上则是学习目标“脱靶”,学习动机偏离预设轨道,消耗了有限精力、有限时间,做的却是无用功。
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对策思考
立身百行、以学为基、学贵在恒、学须扎实,良好学习习惯是高效学习的重要保证,是人格修养的重要体现,也是学风建设的关键内容。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应积极认识信息时代的学习特征,紧跟不掉队,适应不盲从,以技巧性训练和有效方法加以养成。
(一)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地用于学习。“生物钟”具有提示时间、提示事件、维护状态等功能。坚持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用于学习,天长日久,也能形成自身学习的“生物钟”。笔者在部队院校工作时,星期五下午,是专用的基层连队党团活动时间,其他工作不能随意占用;下午五点到晚饭前,是学员和战士的体能训练时间。如此制度和方法,对习惯养成确实比较实用。
各单位和机关部门可以参照这种方式,以专门的学习时间、场所、专用于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营造爱学习、好学习的氛围。领导干部在积极参加所在单位集体学习之外,也可以自己结合每天工作安排,也要选择固定的时间,固定地场所,专门用于学习,增强学习的仪式感,让仪式感放大学习情绪,让学习成为生活必需,形成自身学习的生物钟。
(二)做小、做全、做细。我国成功学专家易发久,将习惯养成分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为“刻意,不自然”阶段,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约1-7天左右;第二阶段为“刻意,自然”阶段,需要意识控制,约7-21天左右;第三阶段为“不经意,自然”阶段,也即习惯养成固化阶段,无须意识控制,约21-90天左右。
顺利地经过这三个阶段,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可以从“小、细、全”做起。小,就是要制订小的学习任务或者短期的学习计划,适当降低学习任务压力,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全,就是学习任务要完成,计划目标要实现,做到有始有终,增强学习过程的完整体验,以有效地完成学过程增强学习信心;细,就是在学习质量上要高、标准上要严,对学习内容要通读细学,学习任务和计划目标要有总结评估,提升学习效果、强化学习思维,增强成就感。“小、全、细”的方式促进习惯养成的方法,重在保证每次学习任务的完成与质量、重在保证每个阶段学习信心的增强、重在为下一次的认真学习做好了铺垫、打下了基础,并逐渐在“量”上有所增加。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由外在到内心、由不适到乐学的“克己”过程,“小、全、细”不失为适应“克己”过程较好之法。
(三)结合主要业务、结合兴趣爱好、结合新形势新信息。学用结合不紧不实是学习消极被动的主要原因。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用好“跟进”用好“联系”的结合学,会使学习更有生命力持续力。结合学的内容主要有:主要业务、兴趣爱好、新形势新信息。比如,在思考“结合什么、怎么结合”等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对想要学习的内容与业务工作的关联程度的思考,携带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潜含着知之不多不深的疑惑、求知求解的欲望、为我所用的目的。另一方面,业务是着力点,兴趣是牵引力,而新形势新信息则是加速器,辩证地协调好“业务”“兴趣”“新形势”关系,更容易开阔视野,提升欣赏水平,满足知识需要,从学习中获得新知识指导工作实际。
结合主要业务、结合兴趣爱好、结合新形势新信息的“三结合”式学习,是获取信息的动力最强、距离最短、效果最明显的路径,是向深处走、向应用走、向专业化走的快车道,是养成学习习惯的一个有效方法。
(四)尽量用纸质学习载体、尽量有鲜明主题、尽量有笔记做到眼到心到手到。信息时代虽然有多种信息载体和学习方式,如音频、视频、电子书、纸质书等,可选择性更强,但就学习习惯的训练和养成而言,应尽量地用纸质载体学习,纸质载体可以有效防止干扰,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同时,纸质阅读具有较好的舒适度,可以较好地根据个人实际,控制学习“输入”信息流速。
要尽量有一个主题、一根主线,有系统有脉络地学习,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为例,不但要学习讲话原文,还要系列地学习《取得全面从严治党更大战略性成果》《勇于直面问题 不断自我革命》《坚持知行合一 严肃党内生活》《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等人民日报关于讲话的评论,也要贯穿着学习与会人员、干部群众对讲话精神的热议内容等。只有主题明了、路线清了,才能在深度、在实处、在行中才能有所收获有所突破有所体现。
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勤于做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通过做笔记的形式,摘录精彩的内容、重要或优秀的词句,记录自己学习的感悟心得,等等,进一步调动眼睛、手、脑的综合参与,促进学习效果提升。“学而记”的前提是“学而思”,“学而思”就是甄别、思辨、取舍、吸收的过程,是增强印象、巩固知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