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小学体育课程中的德育渗透
2020-11-24戴磊
戴 磊
(广州市海珠外国语实验中学附属小学,广东 广州 510310 )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长久以来,体育都是我国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增强小学生体质健康、培养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新时期,“立德树人”已经成为我国小学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在此背景下,小学体育教育理应与德育进行有机融合,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 小学体育课程中德育渗透的意义
1.1 有利于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
小学体育课程的开展,不仅需要学生记住相关体育知识和动作技能,还需要学生将这些体育知识和技能用肢体去展现。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体育训练,以及与同学进行交流合作中所做出的言行表现,进行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在具体的情境中,小学生更容易接受德育的内容,也更能理解德育的内涵。小学体育课程相对于其他主要课程来说,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心理活动及形成的“三观”都蕴含着体育教师的德育观念和行为。因此,就德育的长期发展而言,将德育融入小学体育课堂中,德育更容易同体育课程相融合,更有利于德育的发展。
1.2 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一方面,小学生在参与体育教学的实践中,需要依据课程需求不断地进行相关体育动作技能的训练,这就需要小学生具备良好的耐力和意志力。由于受到心理发展现状的限制和阅历的影响,一般来说小学生心理都比较脆弱。在进行体育训练的过程中,面对单调复杂的体育训练,小学生很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因此,当小学生出现消极情绪时,体育教师将德育的内容和观点教授给学生,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小学生克服懒惰和脆弱,形成强大的意志力,收获良好的耐力。另一方面,体育活动不仅限于个人活动,还包括团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很多时候小学生不能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从而产生矛盾,影响团队的成绩,不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对于体育竞赛中的团队合作竞赛项目,将德育渗透其中,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意识,从而帮助团队获得良好的比赛结果。
1.3 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阳光的心态和应对挫折、困境的信心
小学生在参与体育训练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当小学生面临这些困难时,心理的脆弱往往会导致他们产生消极心态,放弃对体育训练的喜爱,并形成面对困难退却的消极状态。长久而言,这样的心理对小学生以后的成长和生活都非常不利。因此,当小学生在面对困难时,教师如果能够融入德育教育,定能帮助小学生养成攻坚克难、越战越勇的信心和决心,收获积极、阳光的心态和摆脱困境的自信。
2 小学体育课程中德育渗透的思路
2.1 将德育内容融入体育教材、课件
小学应积极开发具有德育内容的体育校本教材,体育校本教材中应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体育运动中的遵守规则、讲诚信、团结合作、坚持锻炼、勇敢自信等内容。体育教师要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小学生讲授教材中的德育内容,让学生了解体育与德育的关系,了解体育对自身健康发展的关系等。体育教师制作课件时,要抓住小学生体育运动实践中发生的一切可以进行德育教育的事件,让小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德育的力量和价值。
2.2 将德育内容融入体育游戏
活泼好动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游戏恰好契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因此,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深受学生欢迎,这就为体育教师将德育内容融入体育游戏提供了基础。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游戏时,要深刻认识体育游戏中的德育因素,然后合理地设计游戏内容与游戏方法。以培养小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为例,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双人持球障碍跑、两人三足跑等游戏。游戏过程中,体育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提醒,如“两个人要步调一致”“两个人要相信彼此”“两个人要团结”等,增强学生对团结合作的认知,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再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为例,体育教师在游戏开始前向学生反复强调游戏规则,并及时询问学生是否都已了解规则。游戏过程中,体育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提醒,如“××要注意游戏方法”“××已经犯规了”等。游戏结束后,体育教师以保持公正、公平的态度,对违规的学生进行点名批评和处罚。
2.3 将德育内容融入体育训练
小学体育训练内容主要是田径类的项目,跑跳运动偏多,因此,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耐力、意志力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有时,持续的体育训练会使小学生感到身心疲惫,不愿意再参与体育训练。这时体育教师应对其进行语言的鼓励,并与其一起训练,让学生看到教师的坚定和负责,这样会增强学生继续体育训练的决心。当体育训练中发生突发事件时,体育教师应沉着冷静地处理,让小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强大的内心,从而获得启发。让小学生在实际体育实践活动中感受德育的力量和价值,对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会产生长远、积极的影响。
2.4 将德育内容融入体育学习结果评价
小学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重视素质”的思想,根据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建立以体育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社会媒体等多方参与的体育学习结果评价体系,评价内容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和智力,又要关注学生的意志、品德、价值观等。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体育学习结果评价提供的反馈信息及时获得有关德育渗透的详细情况,发现自己德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然后及时修正、调整和改进德育工作。
3 小学体育课程中德育渗透的要点
3.1 学校要对德育融入体育教学引起重视
学校领导要组织体育教师定期开展关于体育与德育关系、体育中德育渗透的学术交流,从“立德树人”的高度审视小学体育课程中德育渗透的现实意义。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要根据本校的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德育发展实际,科学制定体育课程中的德育渗透目标、内容、方法与手段。
3.2 体育教师要全面掌握班级学生的身心状况及性格特点,依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德育渗透
我们常说,在进行体育教学工作时,要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在将德育融入体育教学中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性格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是十分必要的。例如,有些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好、自主性较强;有些小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差,需要体育教师的管控才能学习,所以体育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各种特点来制定德育的内容和方式。在体育教学中,对理解能力较好、自主性较强的小学生,体育教师可让小学生自己摸索运动方法,然后再由教师给出正确的方法,让小学生根据不同的运动方法来总结特点和规律,最终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对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小学生,体育教师要细心地观察他们的行为表现,用激励的话语和耐心的态度来指导他们进行体育训练,要理解他们的内心,做好积极的心理建设,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缺陷,收获成长。
3.3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需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要以权威者自居,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要与小学生一起学习、一起锻炼、一起娱乐、一起比赛、一起成长。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要求很高,因此学校领导应时刻督促体育教师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真正做到让学生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收获美好的心灵和积极的心态。古语有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影响重大。在小学生的眼中,教师就是自己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切行为举止学生都会进行有意或无意的模仿。如果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形体得当、语言文明,在体育实践课程中充满朝气与活力,对教育事业充满激情和热情,这样的工作态度就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小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因此,学校领导要设置一定的考核标准来严格要求体育教师的言行和职业素养;同时还可以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在学期末让小学生进行非实名投票,评选出职业素养最佳的教师,对表现良好的教师进行奖励,对表现不佳的教师进行一定的惩罚。与此同时,体育教师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时刻谨守优秀教师的职业素养,成为值得小学生尊敬的榜样。
4 结 语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不仅有利于小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还有利于小学生掌握多方面的学科知识和生活技能,更有利于小学生养成乐于奉献、勇敢无畏、团结奋进的良好品质。需要注意的是,体育教师在将德育融入小学生体育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好方式和时机,不可将陈旧的德育内容生搬硬套,也不能揠苗助长,一定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德育的有效融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