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课余田径训练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0-11-24雁,李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1期
关键词:课余教练员田径

程 雁,李 响

(昆山市体育运动学校,江苏 苏州 215300)

小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开展对丰富小学生的校园课余生活、提高小学生的体质、培养和发现田径后备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小学课余田径训练的效果。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水平和竞技体育总体发展水平不一致,与国际水平还有着一定的差距。要想提升田径运动水平和成绩,就要从娃娃抓起,抓住兴趣培养和技能训练的先机,努力寻求小学课余田径训练的更有效的策略,以保证和提高田径训练的效果。

1 小学课余田径训练现状

1.1 学校没有系统科学的训练安排

应试教育的模式决定了学校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文化课的教学上,体育课课时经常被文化课抢占,连体育课教学都不够重视,何况是课余田径训练。学校的不重视导致小学课余田径教学安排的消极和随意。没有科学系统的课余田径训练,学生的体质就难以提高,有天赋的田径后备人才也就难以被挖掘与培养,也影响了我国田径水平的整体提升。

1.2 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制约了课余田径训练的效果

学校的不断扩招以及学校对体育教学的不重视,导致了优秀体育教师师资力量的短缺,教师疲于完成体育课教学课时和任务,缺乏教学改革和创新的精力和动力。更有甚者,有些学校的体育课教师竟然由没有体育专业技能的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这种情况下,小学课余田径训练很容易因缺少专业的指导而造成优秀运动人才流失,训练效果不佳。

1.3 教练员的综合能力有待提升

进行体育训练应该在专业教练员的辅助下进行。经过培训的教练员具备专业技能、运动负荷控制、体能提升评价以及心理辅导和运动恢复训练的知识,可以有效减少或避免学生发生运动损伤和训练事故。由于小学体育师资的缺乏,课余田径的教练员经常是由体育教师兼任的,如果不能尽快提升其相关专业知识,势必影响课余田径的训练效果和质量。

2 小学课余田径训练改善的对策

2.1 提高学校的重视度,讲究课余田径训练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学校上级主管部门应把课余田径训练的开展情况纳入学校工作考核,实行校领导负责制。校领导只有真正认识到课余田径训练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才能切实保证课余田径的训练时间和器械、场地需求。训练前规定好训练计划和训练目标,要求体育教师制定好科学系统的训练内容、训练方法。体育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身体发育情况,制定不同的训练内容和计划,这样才能取得好的训练效果。

2.2 加强教练员的队伍建设

教练员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课余田径训练的效果,因此加快建设教练员队伍,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教练员的改革创新意识是关系小学课余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制度,使教练员培训系统化、规范化、常态化,将培训工作纳入校长考核和教师评优考核,提高教练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训内容要紧密结合课余田径的训练特点,形成包括专业技能、科学选材、心理训练、运动负荷控制、训练效果评价、运动恢复训练等知识在内的系统的课余田径训练知识体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教练员的实际教学训练水平。鼓励教练员将培训所学的先进理念和知识体系运用到日常训练、比赛和运动恢复中去。对于在训练实践中能够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在专业刊物发表论文的教练员给予物质奖励,并在评优和职称评定时享有优先权,激发教练员的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小学课余田径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

2.3 增加小学课余田径训练的设施

完善的体育训练设施是小学课余田径训练效果的保障。优化改良体育场馆和跑道,添置增加相应的体育器材,完善体育医疗设备,配置理疗仪器等辅助运动恢复训练的医疗器械。在体育基础设施的完善配置上为课余田径训练做好教学准备,这样才能为课余田径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2.4 坚持科学选材,因材施教

选择符合田径运动要求的有运动天赋的少年加以训练和培养可以极大地提高运动员的成才率。以往选材大多凭借教练员的经验和各种运动比赛的成绩,这种选材方式比较主观,不够科学。应根据田径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相应的选材指标,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对运动员的各项身体机能进行测试和分析,提高选材的科学化程度,避免主观和盲目。每位运动员身体机能不同,应根据不同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制定相应的训练内容和方法,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根据运动前后的体能数据监测分析运动训练的效果,及时调整运动强度和训练方法,力求让每一位运动员都能得到适合自身情况的合理的训练,各项体能不断增强,成长为优秀的田径运动人才。

3 小学课余田径训练的方法

3.1 运用好田径专业体育技能训练方法

为更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提高竞技水平,在田径专业体育技能训练中要注意各种训练方法的运用和配合。调查显示,在小学课余田径训练中主要运用的训练方法是持续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和循环训练法,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91%、 78.3%和78.3%。持续训练法主要是指在比较长的时间内进行强度稳定、无间歇的连续锻炼,对提升学生的耐力素质效果显著。重复训练法在重复技术动作得练习中增强技术的熟练度,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循环训练法主要就是指运动员按路线、顺序依次完成练习点的任务,可以锻炼学生的各项身体机能,提高技战术水平。这几种训练方法对训练扎实的专业技能、增强技能熟练度等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这些方法比较单一、枯燥,容易造成小学生的厌烦心理,长时间使用可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起到一些负面的作用。因此,建议配合趣味性训练方法合理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还应注意血压、心跳等身体指标的监测,根据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恢复情况调整训练强度和时间,避免运动疲劳和伤害。

相对而言,变换训练法与比赛训练法运用得比较少,分别只占13%与17.4%。变换训练法是在训练中通过不断变换技术动作组合、运动强度或运动环境等因素,提高运动员的练习兴趣,避免枯燥单调的训练方式。比赛训练法力求通过实战切实提高运动员的实战水平、抗干扰能力以及技战术水平。小学生活泼好动,不太适合长时间重复单调高强度的运动训练。因此,要想提高小学生课余田径训练水平,可以多采用能够提高小学生兴趣和积极主动性的这2种方法。小学生身体正处于发育阶段,各个身体器官都不够成熟,训练时应多进行身体灵敏素质和机体协调性的训练,避免过早地进行高强度速度、耐力等体能训练给小学生带来的运动损伤,以延长其运动寿命,提高成年后的运动成绩。

3.2 重视竞技体育心理训练法

要保证田径运动员在比赛中有良好的发挥和表现,注意在训练时对其进行心理训练是十分必要的。调查发现,有39.1%的教练员表示小学课余田径教练员会经常安排心理训练,43.5%的教练员表示偶尔会安排,还有17.4%的教练员表示不会安排。这说明心理训练方法还没有引起教练员的足够重视。教练员所使用的心理训练方法主要有放松训练法、自我暗示训练法与集中注意力训练法。做好心理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控制和稳定心态,保证比赛中正常甚至超常发挥,取得更好的比赛成绩。有些平时训练阶段表现突出的优秀运动员就是因为心理素质不过硬,在一些重要的比赛中失了水准,无法取得好成绩。因此,及时认识到心理训练的重要性,通过训练提升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这与运动技能训练的意义是同等重要的。

3.3 注重运动恢复训练法

课余田径训练的运动员要面对学习和训练的双重压力,体能消耗更大,在训练后一定要及时补充营养,进行体能恢复训练。不在体能尚未恢复时进行训练,避免造成运动疲劳和损伤。在小学课余田径训练中,教练员要重视训练后的放松练习,安排一定量的运动恢复训练,应运用心理学、生物学和医学、营养学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运动恢复训练,保证运动员在大负荷运动后机体快速恢复和复原,有效避免因运动肌肉疲劳或损伤影响训练或成绩。目前大多数教练员还是比较重视运动恢复训练的,但恢复手段比较单一,主要是调整训练内容强度或物理按摩等,应加强多种方法的运用,如采用心理、营养、理疗、药物疗法等方法,增强恢复训练的效果。

3.4 训练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特点,灵活机动,易于操作

按照训练计划进行课余田径训练可以保证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但计划的执行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身份和特点。根据小学生的学习时间相应调整训练内容和计划。对小学生强调文化课学习对运动成绩提升的促进作用,鼓励小学生安排好学习和训练的时间,提高训练效率,加强业余时间的锻炼。改进教学方法,增加训练内容的趣味性,增强小学生对田径训练的兴趣。

3.5 强调赛练结合的训练方法

运动员可以通过实战比赛发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确定今后训练的重点和方向,锻炼临场发挥能力、抗干扰能力、团队配合能力,全面提高技战术水平;也能让教练员及时总结训练的经验和不足,及时调整训练内容、训练强度、训练方法。相比单调重复性练习,一场精彩的对抗比赛更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严肃紧张的比赛准备阶段加强了各种素质和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提高了体质和比赛成绩。从比赛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队友的鼓励、团队的配合、运动的成就感,这些都能不断增强小学生田径训练的兴趣和信心,激发他们顽强拼搏、力争上游的精神。根据小学生的情况,可采取时间短、距离近、娱乐性强的校间友谊赛的形式,加强学校间的交流学习,你争我赶,共同进步。通过比赛,检验一段时间的训练情况,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技战术水平和教练员的教学水平,发现和培养有田径运动天赋的少年,为各级专业田径队储备和输送人才。

4 结 语

小学课余田径训练中必须注重训练方法的灵活多样,多采取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变换训练法和比赛训练法,重视心理训练和运动恢复训练。训练中做好身体各项机能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及时调整训练内容和方法。以提高身体灵敏度和机体和谐训练为主,配合适度的速度、耐力训练,避免过早进行高强度体能训练,在提高体质和运动成绩的同时,有效避免运动损伤,延长运动寿命。在小学课余田径的训练中,制定科学系统的训练计划,采取合理的训练方法和策略,对提升小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竞技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课余教练员田径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学生课余羽毛球活动开展现状研究
教练员领导行为对运动员运动投入的影响研究——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的中介效应
重庆市击剑教练员从业满意度调查分析
计数:田径小能手
合肥市击剑青少年后备人才教练员现状分析
课余,并非闲置的空间
田径翻身 足球崴泥
咪咪曲
清华大学的学生们在课余愉快地进行娱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