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体育竞赛活动育人价值及实现路径探究

2020-11-24蒋红文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1期
关键词:体育竞赛竞赛体育教师

蒋红文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体育系,广西 南宁 530003)

体育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学校教学育人的基础。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如2017 年修订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明确指出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在学校体育工作开展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科学的健身方法和运动技能,还要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发挥体育独特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体育育人,竞赛引领”,体育竞赛活动载体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内容,是学校体育育人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

1 学校体育竞赛活动育人价值分析

学校体育竞赛活动是指在规则的约束下开展的所有校园体育竞赛活动,可分为体育课上的游戏、教学比赛和课后学校组织的各级各类体育竞赛活动,是学校体育育人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

1.1 培养学生拼搏精神

“爱拼才会赢”,拼搏是一种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精神,是超越自我、战胜对手的精神力量,是体育竞赛活动的灵魂。在体育竞赛中面对强者永不退缩、敢于竞争;努力进取、突破自我;充分挖掘个人潜能。现代学生大多是在家庭的“呵护”下成长,从小就缺少拼搏精神,遇到困难不敢面对,选择退缩和逃避。体育竞赛活动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拼搏精神的内涵,面对强者不退缩,敢于挑战,顽强拼搏。

1.2 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团队合作是指团队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团结互助、顽强拼搏的过程。现在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不懂配合,责任意识不强,集体荣誉不足,团队意识薄弱。学校开展的体育竞赛活动大多是集体项目,学生要想取得好的成绩,队员之间必须密切配合、团结合作。通过体育竞赛活动能让学生意识到:个人能力再大,也需要他人帮助,要懂得合作。现代社会人才的竞争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团队合作是综合素质的重要表现。体育竞赛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的有效途径。

1.3 培养学生尊重对手的意识

“尊人者,人尊之。”尊重他人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是一个永恒的人生课题。在体育竞赛活动中无论对手实力如何,都要认真对待,尊重对手。切不可因对手实力弱在场上趾高气扬、藐视对手、傲慢无礼、伤及对手尊严;也不可因对手实力强在场上消极比赛、嫉妒对手,甚至做出故意伤害对手的不道德行为。在体育竞赛活动中尊重对手是参与者必须遵守的准则。通过体育竞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尊重对手、尊重他人的意识。

1.4 培养学生遵规守纪意识

遵规就是遵守规则,守纪就是遵守纪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体育竞赛活动都有相应的规则。参与的学生都要自觉遵守规则,如违反了规则都会受到相应的惩罚,要想赢得比赛必须在规则的约束下进行。体育竞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通过长期的教育引导让这一意识成为一种习惯。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其实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学生在体育竞赛活动中养成的这种品质,会带入到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去,走入社会能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1.5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竞赛结果

取得胜利是体育竞赛的形式,并不是体育竞赛的全部。大部分人只看重比赛结果,这一观点对体育运动的评价存在偏颇。运动员即使没有取得最终胜利,他们在竞赛场上竭尽所能、顽强拼搏、超越自我的精神,也应该得到大家认可,受到人们的敬重。体育竞赛活动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在规则的约束下去赢,更重要的是要去教会学生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有尊严的输是人生第二次成功。

2 体育竞赛活动育人功能实施路径

在“阳光体育运动”的倡导下,学校每年都开展体育竞赛活动。但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都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指导方针,忽视了体育的育人功能,重体育竞赛轻育人,体育竞赛活动的育人功能没有得到发挥。本文提出了以下几条提高体育竞赛活动育人功能的实施路径。

2.1 思想上重视体育竞赛活动育人价值

目前体育竞赛活动的育人功能普遍不受重视。一些学校领导对体育竞赛活动的态度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学校体育主管部门在开展体育竞赛活动时只注重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忽略了体育育人功能。体育竞赛活动育人教育关系到学校体育文化构建,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格发展,因此学校从思想上要重视体育竞赛活动育人的开展。首先,学校要将体育竞赛活动育人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将它列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体育部门和其他部门要加强合作,根据学校和学生情况,多层次、多项目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体育竞赛活动,为体育竞赛活动育人教育提供平台。其次,在体育课堂中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游戏和教学比赛,增加体育竞赛活动在体育教学中的比重,在竞赛活动中教师要积极传播体育精神,把竞赛中蕴含的体育精神传递给学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2.2 提高教师在体育竞赛活动中育人意识和能力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堂和竞赛活动的策划者和执行者,在发挥体育竞赛活动育人功能中起主导作用,他们的育人行为会直接影响到育人效果。受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部分体育教师为了评职称,在所谓的理论研究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在钻研教材、教学方法和育人教育上投入时间和精力不足。部分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后天学习不足,体育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缺乏,是实现体育竞赛活动育人价值的“瓶颈”。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工作中“只教书不育人,只竞赛不育人”。在组织学校体育竞赛活动时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每年的活动项目一成不变,没有创新,不能吸引学生眼球,参与人数少,开展效果不佳。因此,要提高教师在体育竞赛活动中育人意识和能力。首先,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体育教师培训计划,加大培训力度,鼓励和支持教师外出学习、交流,提升体育教师综合能力。其次,学校要定期组织体育教师开展教学讨论,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活动,树立强烈的体育育人意识。最后,丰富体育竞赛活动,改变体育竞赛活动开展的思路。每次竞赛活动都要有明确的育人主题,将育人工作贯穿整于个体育竞赛活动中,做到“竞赛、育人”双管齐下。

2.3 研制体育竞赛活动育人评价体系

评价具有引导和激励作用,是学校对体育竞赛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是检查体育竞赛活动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体育竞赛活动育人价值的重要保证。许多学校基本没有体育竞赛活动育人教育的相关文件,也没有将体育竞赛活动育人思想纳入体育教学计划中,导致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出现了“重竞赛轻育人或不育人”的窘境。因此,要研制体育竞赛活动育人评价体系。首先,体育竞赛活动育人教育评价体系的制定要结合竞赛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一些育人教育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提炼出来,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如拼搏精神、团队合作、遵规守纪等。其次,每次竞赛活动要有育人主题,在整个竞赛中围绕这一主题对学生进行育人教育。最后,对现有体育竞赛育人教育体系进行评价,找出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修正、补充和完善。

2.4 创新激励机制和宣传报道

激励是个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努力的强度、方向和持续期。良好的激励机制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竞赛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持续激发学生内在潜力,激励学生朝着目标努力。应创新体育竞赛活动的激励机制,反对“金牌是唯一”的观点。在精神层面奖励设置上除了奖励取得名次的个人和集体外,还应设立“最拼搏”“最团结”“最坚持”“最守纪”等运动员体育荣誉称号。宣传报道方面采用网下网上相结合的宣传方式,对获得体育荣誉称号的个人和集体在校园里要进行大力宣传报道。

3 结 语

“体育育人,竞赛引领”,体育竞赛活动是体育育人最好的媒介和载体,是实现体育育人教育行之有效的途径。学校应重新审视体育竞赛活动育人的价值,积极弘扬和传播体育竞赛精神,构建良好体育竞赛活动平台,践行体育育人功能,从而实现学校体育竞赛活动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竞赛竞赛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职业院校体育竞赛开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高考数学中体育竞赛类概率问题解析
高中体育竞赛现状及对策研究
创新思维竞赛(3)
我国青少年体育竞赛改革策略的探索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