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

2020-11-24卢晓鹏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1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体育教师中学

卢晓鹏

(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中学,江苏 扬州 225001)

1 中学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必要性分析

1.1 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传统的健康观“无病就是健康”,正确的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众所周知,影响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遗传、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营养、生活习惯、药物及运动等因素。运动对健康的作用只有在上述因素的密切关联中才能够发挥有限的作用,“生命在于运动”或“参加运动有助于增进健康和减少疾病的发生”。所以,对“健康第一”的理解应是注重健康观的培养和健康观的形成更为确切。所以,对学生来说,充分的体育锻炼能保证身体各器官正常发育、优化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神经系统发育;从预防疾病的角度看,体育锻炼还可以全方位增强体质。总之,适度的运动有益健康,对保持和促进健康有重要作用。

1.2 “健康中国”是国家战略

1989 年国家教委体卫司进行了“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改革试验,但大多是理论上的宏观探讨,都是对健康教育和体育关系的研究。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 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2017 年2 月政协委员李国平提出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接着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成立了体医融合促进与创新研究中心,并提出了“健康中国”。

1.3 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需要

2001 年课程标准再次提出“健康第一”,强调了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意义,首次将“体育”课程名称改为“体育与健康”,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分开进行教学,健康教育还是多为理论课,且课时得不到保证。《课程标准》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凝练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涵盖的内容有: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体育品德3 个方面,强调这3个方面不能割裂开来进行教学,必须把它们作为有机联系的整体贯穿在教学实践的全过程,这样学生的身心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1.4 研究的意义

健康是体育教学永恒的目标,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结合中学生生长和发展规律,整合体育课程标准水平目标要求的内容,融合健康知识,可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使学生自愿地采取健康行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创造健康的环境,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并学会在必要时求得适当帮助,增强体魄,保护和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

2 中学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

学校体育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促进健康为核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融合健康教育,将其贯穿于体育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每一个环节。中学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融合贯彻了国家战略,是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融合健康教育,能帮助学生培养健康意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从而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同时也能使体育工作者与时俱进,更新观念,丰富体育教育教学内涵,改革课堂教学,做智慧型的体育教育工作者。

3 中学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融合的实践路径

在“健康中国”和《课程标准》实施的大背景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研究中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促进学生健康为核心,在教学中注重设置与健康教育融合的目标、内容、教学策略、评价体系等,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的教学,使学生养成健康意识、健康行为以及良好生活方式,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害因素,达到健身、健心和适应社会发展,为学生一生奠定健康的基础。

3.1 体育教学目标与健康教育目标相融合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此标准还明确提出,健康教育由体育教师承担,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最终使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可见,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的目标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为此体育教学必须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3 方面进行设计,与健康教育相融合,才能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和“健康中国”的理念。作为中学体育教师,不仅自己应懂得健康教育,还应能向中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因为在体育教学中融合健康教育是新课改的要求。

3.2 体育教学内容与健康教育内容相融合

将“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相融合,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融入健康知识。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和运动项目的不同,抓住课堂时机适时地融入相关的健康知识进行教学,如常规习惯、运动场地、运动服装、季节特点、运动技能系统、运动损伤、运动健身等健康知识。每节课融入有关知识点,让学生掌握健康知识,运用健康知识合理参与体育锻炼,使学生既能掌握运动技能又能学到有价值的健康知识。

3.3 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融合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地融合,首先充分利用开学第一课和阴雨天气,按教学计划传授以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5 个领域为专题的系列健康知识。其次,利用室外体育课结合课的常规、课的教学内容和课的结束部分、运动安全隐患、突发事件、季节的特点、学生运动后的片刻调整等合理的融入健康知识进行传授。在教学中,为了保证学生的活动时间,每节课尝试用约1 min 时间进行健康知识传授,真正将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相融合,落实到每节课中,这样学生掌握了健康知识、明白了健身的道理及怎样才能科学合理的健身,相信学生会养成健身的意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体育课的积极性自然会提高,最终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一定能养成,也为终身体育奠定了良好基础。

3.4 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评价体系融合

过去的评价属于教师的单一的量性评价,是结果性评价。《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实行综合评价特别注重过程的评价和综合、动态的多元评价,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在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融合评价体系中,综合评价的方法有: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与家长评价相结合,应让家长参与其中,来提高学生学习健康教育专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健康知识可采用理论测试、心得体会以小课题研究进行评价;健康意识、能力和行为可采用观察记录和生活实践进行评价;学习态度和健身意识可通过平时课堂表现和实践活动进行评价。这些评价不能局限于单独使用,应合理结合多种评价方法使用,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这样能激发学生学校积极性,改进学习行为,最终达到多元评价的效果。

3.5 体育教学与校医务、心理部门进行健康教育融合

体育教师对健康教育5 个领域的知识应融会贯通。作为教师,知识应该是高于教材、高于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这就要借助校医务、心理部门的专业力量达到医体融合,让他们在阴雨天的体育课时间进行教学,或者体育教师用他们的讲稿和课件进行教学,其教学效果一定优于体育教师自身。

3.6 信息技术助力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融合

信息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到中小学的各个环节,大部分体育教师传授健康知识都是用语言表述讲解或简单的PPT教学方式,教学方式、信息资源单一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打了折扣。在大数据时代,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助力教学与健康教育的融合,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和信息资源传授健康知识,使学生有一定的直观感受、身临其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中学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融合实践研究应注意几个问题

(1)教师要转变理念,加强健康知识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2)教师要认真学习2017 年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3)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加强健康教育自学和培训。(4)教师要在体育教学实践课中科学地对学生传授健康知识。

5 结 语

中学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在《课程标准》和《“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的引领下,学校体育应抓住良机,将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相融合,以健康为核心,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与技能,养成健康和安全意识以及良好生活方式,为学生的健康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体育教师中学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高校课程标准编制质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