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研究

2020-11-24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运动心理

王 翠

(徐州市铜山区郑集实验小学,江苏 徐州 221143)

小学阶段体育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既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能够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起到良好的锻炼效果,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和健康的生活习惯。除此之外,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科学合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促使其树立健康强大的心理素质,健全学生的心智,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使学生能够阳光快乐地学习与生活。基于此,本文结合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和现状,围绕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展开探讨。

1 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结合现今我国小学阶段体育课堂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教学中普遍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及健康水平的提升,但忽视了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作用。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已经逐渐能够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但在实践教学中,由于缺乏经验和科学的方法,导致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方面的作用和影响仍比较小。

目前小学体育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教师对教学的重点缺乏充分的把握,将教学重心放在了体育成绩和运动实践上,希望借助提升体育成绩来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这种观念导致体育教学重心出现偏差。体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地获得成绩和分数。除此之外,由于教学工作围绕体育活动而展开,缺乏对学生兴趣、个性和成长特点等方面的关注,导致学生的主体性不明显,难以调动学生的体育参与热情,缺乏对学生心理层面的关注,不能够有效地发挥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和心理的教育效果。

除此之外,受以往教学模式的局限,导致现今小学体育课堂仍采用较为落后的方式,通过大班化教学形式进行授课,教师教学也仅限于动作的演示和训练,教学手段缺乏创新与变革,不能够有效地对学生的意志、品格和心理进行磨炼和培养,导致体育教学的效果停留在表面。教师在思想上和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都缺乏足够的重视,不能够有效地融入和渗透,最终的教学效果自然受到影响。由此可见,若想有效地融入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上进行转变和突破,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和目标,进而有效地发挥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和功能。

2 体育教学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2.1 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坚强的意志

体育运动大多需要意志力和毅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安排小学生进行一些强度适宜的体育项目,如长跑、接力赛或篮球赛等运动,能够较好地培养小学生坚忍的意志,让小学生在高强度的运动中提高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勇于挑战的精神和意志,从而摒弃退缩、软弱和畏惧的心理,引导小学生树立坚强的品质和精神,促进其内心的强大和坚定,从而有效地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与发展。

2.2 有效缓解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和生活压力

结合相关研究资料和数据显示,当人们在进行运动时,能够一定程度上帮助自己缓解精神上的负担和心理上的压力,排解负面的情绪和不良的心理问题,从而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这对小学体育教学而言同样适用。小学阶段学生虽然在家庭和学校的庇护下受到的挫折和困难比较少,但在日益繁重的学业压力及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或多或少会导致小学生在心理上和情绪上出现问题,尤其是繁重的学业负担和沉重的竞争压力会给小学生带来不良的心理影响。而在体育课堂上,通过趣味化、生动化的体育运动项目和体育游戏能够较好地帮助小学生排解心里的苦闷和压力,为小学生解压提供途径和渠道,让小学生通过酣畅淋漓的运动和趣味化的体育活动来有效化解心理上的阴霾,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从而促进其心理的健康成长。

2.3 有助于帮助小学生构建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现今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更多的宠爱和呵护,容易导致其性格上的自我与自大,在与人交往中缺乏为他人考虑的意识与习惯,包括在与同学进行交往和互动时也缺乏正确的方式,欠缺协作精神与团结意识,这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产生较多不利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则能够通过合理的体育运动来培养小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与能力,通过组织一些合作性、集体性的运动项目来帮助小学生养成协作的精神。例如,通过“两人三足”“大脚板”等游戏活动,让小学生成为共同体来进行运动,从而有效地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与意识;还可通过“接力赛跑”“拔河比赛”等传统运动项目来锻炼小学生的集体精神。在这种集体性的运动中,既能够帮助小学生克服自我的性格障碍,又能够促进小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小学生形成积极开朗的性格和心态,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4 帮助小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来看,大部分运动项目都具有集体性与竞争性特点,通过竞技的方式来取得成功和胜利,如篮球运动、足球运动及接力赛跑等。通过在体育运动中获得成功和胜利,能够较好地满足小学生的好胜心,让小学生获得胜利的满足与喜悦,当小学生表现好的时候也能够赢得掌声和赞赏,从而有效地帮助小学生建立自信和动力,让小学生体验认可与胜利的快乐。尤其对一些文化课成绩一般但却有体育特长的小学生而言,通过体育运动能够较好地培养其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运动意识与习惯,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3 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3.1 提升体育教师的心理素质,为小学生树立榜样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做好表率作用,只有自身具备良好的心态和心理素质,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小学生形成积极正面的影响,做到言传身教。首先,教师需要提升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储备,学习和掌握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对自己严格要求,以热情饱满的心态来对待每一节课,用积极热情的情绪来感染小学生,让学小生受到正面的影响。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给予小学生更多的关怀、理解和帮助,为小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生动的课堂环境,让小学生在愉悦快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和运动,从而对小学生的心理起到积极的影响和教育。如果教师自身负能量比较多,总是不苟言笑、严肃苛刻,则很难实现理想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应在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方法的基础上,提高对自我休养,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来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影响。

3.2 创造健康积极的课堂氛围

体育教学的课堂氛围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受,对心理健康教育也起到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要能够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和构建。首先,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和谐与融洽,这是为小学生创造良好氛围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消除隔阂,如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一起与小学生进行篮球切磋和比赛,从而让自己更有亲近感,更好地发挥对小学生的开导和关怀,可以为小学生解决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和障碍,促进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友谊比赛、合作游戏等方式来促进小学生间的交往与合作,培养小学生间的友情,以形成和谐的同学关系,从而让小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同伴的友情,更好地帮助校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另外,还可以通过采用有效的体育教学手段以及科学的设计教学场地,来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节和条件。例如,确保运动器材摆放的整洁、美观,如将器材摆放成一些趣味化的图形,让小学生进入体育场地时会产生新奇和愉悦的兴趣,以更好的心情和状态投入到体育运动中,从而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做好铺垫。

3.3 心理健康教育中做到因材施教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能够对小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对不同学生的情况有所把握,包括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等均要有所了解,这样才能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做到有的放矢。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够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和效果。针对一些不太自信且运动能力比较差的小学生,教师可以让其尝试一些简单的运动项目,并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帮助其树立自信与信心,发掘小学生的潜能。对一些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的小学生,教师可以安排他们参与集体性运动,引导其与他人交流与合作,从而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敞开心胸,乐于与他人交往,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借助体育教学来开展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实现较为理想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促进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与发展。

4 结 语

对现代人才教育而言,不但要培养其广博的知识、良好的能力,还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有效地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促进小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为祖国的发展培养出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结合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展开了探讨与研究,以期促进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运动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不正经运动范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