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

2020-11-24陈梓曦新疆师范大学

灌篮 2020年33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艺术

陈梓曦 新疆师范大学

近年来,整个社会更加关注艺术教育,各种校外艺术培训机构正在“爆炸性”发展。但是,在过度的市场化运作下,各种违反《艺术教育法》的行为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虚假的注册广告也引起了行业动荡,例如教育水平的混乱,一些号称“老师”的无证人员的出现,教师缺乏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不足导致了多种教学纰漏与短板,扰乱了整个艺术培训市场的秩序,给学生、家庭和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在“假老师”的错误指导家长一味追求考级的心理的驱使下,家长和学生对艺术教育的兴趣正在增加,艺术教育的审美教育功能被忽略。通过学习《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为美育工作中的一些反思。

一、总体要求

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艺术是美的集中体现,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主要形式。它包含用于审美教育的大量资源,因此,艺术教育一直被用作学校美育的主要手段。美育是审美教育,其目的是激发人们对美的兴趣,提高人们对美的认识、理解和创造力,并使人们在美的体验中享受情感和精神上的愉悦。因此,审美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丰富情感、培育情感、温暖心灵、强调情感和精神体验的过程。特别是在艺术领域,作为审美主体的人通过艺术品获得良好审美体验的能力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一个是审美的兴趣;另一个是审美能力。前者决定是否可以激发审美意识并通过行动提供美好的体验。后者影响体验的深度与有效性。同时,前者也是后者的基础。如果不激发审美兴趣,就没有办法谈论审美能力。

(一)美育的目的是促进人格完善

以笔者的理解,通过审美教育,增强了人们的审美能力、创造力,促进了人格发展,提高了人们的整体素质。重视审美教育的父母可以让孩子学习艺术教育,并且一些孩子逐渐开始追求专业的艺术学习。实际上,艺术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美育的发展是健康社会自我完善的标志。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艺术培训,而是每个人都需要美育教育。我们所说的“审美教育”是包括艺术在内的,还没有延伸到培养人格完善和创造力,我们还将重点放在人类的生活上。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美育的最大优势在于它丰富了我们有限的生活。在和平时期的现代社会中,为物质而努力工作只是生活的一方面,丰富审美教育是人类学会享受生活,完善人格的另一种能力。

(二)审美能力需要后天培养和学习

人们的审美欲望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审美能力需要后天发展才能获得。就如同人们生来就会吃东西,但需要训练才会品尝美味的食物。当然,对于美食家来说,可能更容易达到美学的主题。我们需要的是在自我完善过程中用心感受认知能力提升和审美能力的进步。美学无处不在,但美学并不是生活中的必需品。美育带领我们感受生活,是填充我们精神世界的途径。另外,由于现实生活中人们缺乏审美教育,而忽略对事物的审美意识,因此我们常常缺乏对美的真实体验。目前,它确实涉及我们对美和幸福的理解。美育教育是带领人们走向幸福的重要方式。因此,审美教育是一种人们在物质满足后对精神生活的日益增长的需求的方式。美育无处不在,它包括自然之美、艺术之美、社会之美、科学之美等。人类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是与生俱来的,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美丽,以及长江南北之间的差异。一旦地球开始忙碌的工作,人类便会感受到自然的魅力,这是迈向自然的第一步,人文科学的审美能力实际上是教育的结果。每次进入博物馆,笔者都会感叹智者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美好的东西,但是我们缺乏了解这些文物和艺术品的知识储备。从视觉和历史的角度来看都有恨自己少读十年书的惭愧。笔者认为,审美发展应该成为成长教育的一部分。不论审美能力是大还是小,第一责任是家庭,第二责任是社会(包括学校)。通常,儿童个性发展的最佳时间是0-7岁。相比之下,审美发展需要更长的时间,并且可能无法量化。像阅读习惯一样,它首先是刻意学习,然后才能感受到快乐。笔者也要先学习和享受审美能力最终达到体会乐趣的阶段,这是数量和质量的变化。所谓的美育无处不在,融入生活的审美享受是多么快乐!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如果大学里没有养成阅读习惯,以后将很难。同样,审美爱好和习惯可能和养成阅读习惯一样——实际上,美育本身就是另一种阅读形式。

(三)审美能力需培育而非教育

在人类成长和教育的过程中,孩子人格发展的责任在于父母,美育是社会倡导和家庭参与的结果,许多教育问题在于家庭和社会,而不是学生。审美教育处于一个培育和改变家庭与社会氛围的途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美育不能通过特定的外部法规来创造个人的内部需求。培训机构对美育中艺术教育给予了强烈的支持,而父母却暗中担心孩子学习负担的增加。首先,我们必须确保政府职能部门促进美育教育的发展,所谓的真、善与美是美育中相互依存的三个方面,培养人类的真诚、善良以及美丽,学校在考试中包含了此类教育,在中考加入了艺术知识的考察等。乍一看,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之间存在着联系,但是内容太过于形式化,一味的强调艺术知识理论而忽视了美育培育人的真正本意。

二、不断完善课程设置和教材体系

课程设置和教材在提高审美能力方面起着明显的作用。在艺术课程内容设置中,通过艺术教育获得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也可以帮助激发学生的艺术审美兴趣,但这不是决定性因素。例如,一个不知道如何唱歌甚至不在调的人不一定讨厌音乐,也不会阻止他从音乐作品中获得情感共鸣或精神上的快乐。相反,过分强调艺术技能或强迫学生在考试压力下学习不仅不会激发兴趣,而且会抑制兴趣,并产生相反的效果。

教材体系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教材的过程也是完善教学的过程。教材体系不一定是书本类型,但一定不能脱离教学内容。一些学者不仅以审美教育为目的教授基础知识和作为艺术教育的技能,而且使学生能够通过各种艺术活动获得丰富的审美经验,这也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笔者提议,在认识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一定要不断完善课程设置和教材体系,最终让学生享受情感和精神上的“纯粹的幸福”,激发和培养对艺术和美学的兴趣,并使其成为“业余艺术爱好者”。

三、全面深化教学改革

实际上,培养兴趣的艺术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比纯技能教育更高。时至今日,在美育教育技术化的影响下,现在大多数美育老师都强调艺术的专业背景,造就了会教艺术却不懂美育的老师,这也会导致许多问题。美育的含义比艺术教育的含义要复杂得多。客观上讲,美育教师的培训不应局限于艺术技能的水平,而至少应具有艺术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美育需要注意艺术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关系,学习艺术时要强调创造力,启发人们的智慧,丰富人类文明的果实。对审美教育的理解也必须是广泛的。父母应注意3至7岁儿童的个性发展。音乐、美术、书法和其他艺术领域的学习皆是美育教育的范畴,甚至运动也是一种美育。心灵的美好和身体的健康皆是美育教育成果的体现。美育教育可以从多方面的内容进行训练,但不应限于“技术”。当代的孩子学习课外知识越来越多,不管从小就学到什么,学习的目的要有两点:首先是要对审美认知发展,培养能够辨别美的能力。其次是个性(习惯)发展,艺术教育不仅仅是学科教育,通过对某一项内容的学习,可以让孩子养成自信、坚韧 的性格。艺术是社会生活中最柔软的领域,而美育则是让人们学习如何享受生活变得柔和。

当下美育教育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一些群体看来,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艺术”基本上等同于“技术”。教育的目的不是要给学生一种审美体验和培养艺术兴趣,而是要追求“一种技能”。这种强调“实际使用”的目标取向违背了审美教育的本质。审美教育不是实现精英管理的工具,它的作用是消除功利化和对精英管理的束缚,培养道德风范、丰富情感、美化心灵、提高创造力。学生通过学习体验高尚和纯粹的艺术教育,追求更深层次的灵魂共鸣和生活乐趣。为此,审美教育的从业人员应及时更新审美教育的观念,进一步明确美育教育的目的,更新艺术教育的内容,按照美育教育的规律和审美方式创新教育方法。制定适合学生的有效教育理念,将兴趣爱好、审美能力、技能训练和审美体验兼容起来,将知识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并将审美教育课程与其他课程整合融汇在一起。另外,如何进行美育评价也是当下美育教育中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这也是当前在艺术教育领域中困扰着师生的难题。示例:在美育评估中应该评估什么?仅评估学生的技能素质是否科学?如何尊重个人的审美差异?等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查和研究。评价是教育的“教棒”,只有确立了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向,美育才能真正回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标准。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艺术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打破平衡
纸的艺术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美育教师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