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班制”下体育教学的困境与策略

2020-11-24李红叶浙江师范大学

灌篮 2020年33期
关键词:走班制体育教师班级

李红叶 浙江师范大学

2014年12月16日,《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指出,调整教学组织方式,满足学生选学的需要,把走班教学落到实处。[1]2019年6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再次明确提出,适应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依据学科人才培养规律、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学生兴趣特长,因地制宜、有序实施选课走班,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2]走班制教学也因此“一炮而红”成为教学改革中的“红人”。实行走班制并不只是因为它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更是因为它应该为高校科学的选拔适合高校特点和专业要求的学生,从而促进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但现实无奈,实际上,走班制应该怎么“走”、如何发挥“走”的最大价值等问题,还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入地思考。本研究以肯定走班制的价值为起点,就体育走班教学实施存在的具体问题做进一步深入探讨,为解决体育走班制教学的现实困境提供帮助。

一、走班制的价值

体育走班制教学是指在同一时间里同一年级的体育课同时上,上课时打破行政班按学生的自选运动项目进行教学的形式。在年级内打破班级进行可选择性的专项化体育教学。[3]它被赋予新的价值,符合教育教学、学生个性发展的时代要求。

体育学科内容编排的逻辑性是“每个学生瞄准自我终身体育发展的由浅入深的掌握好1-2项运动技能的科学发展过程”。体育走班制教学改变了学生学了12年一项运动技能也没学会的现状,其效果可以辐射到体育教学的各个阶段,是小、中、大学体育课程衔接的纽带。走班制教学的实施对学校有较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充足的硬件设施还要有足够扎实的软资源,学校应注意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与发挥学校现有的资源,这就有利于推动学校全面改革与发展。对于教师来说,进行走班制教学后,促进教师传统教学理念的转变,促进了教师的体育“一专多能”充分地发挥,促进体育教师自觉锻炼、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4]对于学生来说,走班制教学充分考虑了学生自身兴趣与能力,这对于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对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等也有积极作用。[5]由此可以看出,体育走班制教学是可以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服务的。

二、走班制的困境

(一)学生选课的盲目性

我们对走班制教学的期待是可以通过学生自身的兴趣特长选择自己走班的方向,解决“学了十二年一项运动技能也没有掌握”的难题,完成小、中、大学体育课程的完美衔接,满足学生生理、心理以及国家的教育需求。走班制注重学生对项目的个人选择,要求学生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未来希望做什么,而不是“乱走”,“形式走”,处在身心尚未发育成熟阶段的青少年,其选择带有明显的盲目性与跟风性。在2016年大众网的一次报道中指出“现在很多学生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未来想要做什么,绝大多数学生平日所谈与未来规划没有任何关系。”[6]学生会根据体育项目的难易程度,得分高低而仓促决定走班方向,对于性格内向或不善于与人交流的学生来说,他们的选课可能不只是简单地追随自己的兴趣,而是为了寻求一种归属感而盲从他人。[7]这样盲目随性的走班成为学生“投机取巧”的产物,与走班制的初心相违背。

(二)学校资源缺失,项目设置不全面

由于体育课具有其特殊性,体育活动的开展需要考虑学生体育锻炼的场地、器材、运动环境等,这对学校的硬件设施资源有着较高的要求。体育教学离不开体育教师,体育运动项目的多样性使得体育教师的专业性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着考验,在2020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师人数已经增加到约60万。而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共有21.08万所,在校生1.56亿人。[8]这对于庞大数量的学生来说,体育教师数量仍较渺小。体育走班制使得教学班级数增加,教师资源短缺的现状更为严峻,这就使得体育教师教学任务严重超标。为改变这些问题部分学校选择减少可选项目以降低要求,但这样却无法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致使走班制最终走向“形式化”的归途。

(三)班级管理难度大

走班制教学使得固有的行政班里面的学生经常分散至不同的班级,学生一直在更换不同的班级,学生对于班级的归属感和班级凝聚力缺失,影响班主任和班委的日常秩序管理。同学间的亲切感大部分也只源于课上,部分同学之间彼此不熟悉,对于性格较于内向或不善于与他人沟通的学生来说在课上参与度会降低,课堂氛围不积极,增加体育教师的教学难度。体育教师很难在课后找到学生进行具体指导,辅导时间体育教师在所涉及学生的行政班级进行“串班”,“串班”走到哪个行政班,该班级学生可以请教,当教师离开以后,学生遇到问题时不能及时给出建议,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有一定的影响。[9]

(四)走班制仍然无法摆脱应试教育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最终都离不开体育成绩评价,加入各种升学考试后,由于决定了考生优质教育资源的选择权,“成绩”仍是学生、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最看重的终极目标。部分学生、家长与教师对走班制缺乏认识与了解,由于大多数学生面临着中考、高考等升学压力,因此,他们极易认为走班制最终会演变成快班与慢班的形式,从而致使对学生按优劣进行等级划分的情况出现。[10]为此在选择时,无论是从学生、老师、家长还是学校的角度来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导致走班制中的“选”无关乎爱好与未来规划,而是关乎拿高分的机会。田忌赛马般的选择在这种背景下显得理所应当。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广受好评的体育走班制也逃不脱成为高考的“指挥棒”的命运,“一考定终身”的问题也终是未得到好的解决,出现这样的局面仍有违改革的初衷。也并没有很好地实现新高考改革的预期。体育走班制如若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仅是为了“选拔”适合的人才,那将会极大地损害学生的发展,严重的违背教育初心。

三、走班制的解决对策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完善家校协同机制

考虑到体育运动项目的多样性,学校应该在学校官网上建立体育课程管理网络,及时更新相关数据库,走班制教学的进行离不开学校的真实校情来进行每一步的规划实施,其操作具有相对的专业性,学校可以选择与专业的机构进行合作,采用智能化的软件进行选课、分班、排课以及进行课表的查询等。应该尽可能多的培养专业的指导教师,将生涯规划融入必须课程以及为学生开展与之相关的讲座、活动等,让学生充分了解自我和社会,为学生选课奠定坚实的基础。在选课时体育教师、家长、班主任等应适当把握学生的选择,学生、教师、家长应积极、及时沟通交流,尊重学生兴趣的同时又不能过度迁就学生的兴趣泛化。兴趣爱好具有“广泛接触”和“深入学习”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考虑,不能盲目扩大,把迁就错当成尊重,这不但违反了学生体育兴趣的发展规律,也违反了义务教育的真谛和本意。

(二)开拓优化学校资源,合理设置体育项目

学校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是保证分层走班制教学实施的基础。[11]“走班制”除了各级教育部门制定概念性规划外,地方教育局等部门也要认真努力研究做好切实落实方案,相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体育师资队伍和学校的硬件设施、投入运作经费等制定规划方案,依据学校实际情况分析而设定“走班制”的具体实施方案。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争取满足体育走班制所需要的硬件设施以及部分经费。学校的软件资源是核心,尽量满足体育教师数量与质量的要求,定时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争取与其他学校教师交流合作的机会,完善基层体育教师再教育机制。体育走班制的实施,关键是项目的设置,要充分挖掘学校的资源设施,充分利用体育教师的专项类型以及学生想学、爱学的角度层层递进,设置学校能开、教师能教、学生爱学的体育项目。

(三)加强与走班制相适应的制度建设

由于走班制是一种动态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静态管理方法已不能十分适应学生不断变化、流动的课堂节奏,因此,只有改变静态的班级管理,使之动起来,才能达到与走班制相适应的管理效果。由此笔者认为,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均应该主动承担班级管理的责任。首先,学校要建立专门的“指导教室”,具体来说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点名考勤;处理班级的事务;与缺席者和后进生谈话;对学生进行学业、生涯、品德、心理等方面的指导;学习娱乐的场所;重要的考试所在地;学生各类投票所在地;课前宣誓。主要目的在于方便师生沟通和增强学生的班级集体意识;其次,教师应自觉提升自身的班级管理意识以及管理能力,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应该建立共管、共享的信息交流平台;最后,充分发挥学生班干部的管理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是关键,班主任应该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了解保持学习意识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并积极与班干部、教师和班主任配合。[12]

(四)引用西方学分制评价体系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我们可以引进国外盛行的学分制,打破学年制和年级制,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提供空间,缓解“应试”压力。美国各高中对核心课程都是既有学分数的要求又有修习学期数的要求,[13]其不仅考虑到毕业的要求,还考虑到升学的要求,其中毕业要求的宽松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我国若要引进西方学分制的管理,就必须要对现行的体育课程体系进行全方位的配套改革,要打破僵化的管理体制,重构评价制度,完成观念、模式、内容的全部改革。在中国,学校主要是以学年制管理为主,可以将学年制和学分制结合起来,这样“它不仅可以满足课程的多样性的需求,反映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还能在全国范围内顺利地开展实施”。[14]此外,走班制的实施,需要更多采取开放式评价方式,通过评价体系的改变,教师将从原来的学科教学转向课程设置、学习方法和评价方法以及转向学生的终身发展。最终完善体育课程体系,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学分制。

猜你喜欢

走班制体育教师班级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班级“无课日”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班级“四小怪”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班级英雄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浅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学的变化
论走班制的应然追求与实然现状
普通高中走班制背景下书院式管理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