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体育课程改革下高校篮球教学模式探析

2020-11-24袁学翔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7期
关键词:篮球教学模式体育

袁学翔

(合肥师范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主要要素包括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教学评价5个方面的内容。高校传统篮球教学主要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的形式进行,虽然在一定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这种教学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如何更好地理解新课程改革下高校篮球教学发展的方向、探索高校篮球教学新模式成为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1 我国高校篮球教学现状

篮球作为我国最为普及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深受大学生的喜爱。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猛,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升,但在高校篮球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较为陈旧,教学理念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更新,严重影响了高校篮球教学质量的提升。

现阶段我国高校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1)教学思想较为陈旧。在高校篮球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进行练习的形式进行,这种教学形式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2)高校篮球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定较为单一。教学目标的设定大多停留在运动技能层面,对篮球综合育人价值的挖掘力度不足。(3)教学方法陈旧。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课堂成了教师表演的舞台,而非学生学习的平台。(4)教学评价手段单一。评价方式主要包括运动技能和理论考试2个方面,评价较为片面,篮球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足。

2 新体育课程改革下高校篮球教学模式构建路径

2.1 正确理解新体育课程理念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是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使学生成为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教学环节的设定中应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并不是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与传统的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留有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释放情绪和体验愉快,并获得更多的认识和理解。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部分教师由于对新体育课程理念的认识不足,甚至形成了新体育课程理念下的篮球教学就是“放羊式”的教学,学生在课堂中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学什么就学什么的错误理念。

新体育课程理念的理想状态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处于平等地位,学生和教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共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引导和帮助方面,与学生的关系更多的是平等与合作,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进而处理问题。

2.2 明确高校篮球教学目标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了高校体育教学的5个目标: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可以看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除了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之外,还高度重视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身心健康是实现个人理想、发挥社会价值的基本条件和要素。因此,高校篮球教学也应按照《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制定的目标,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为核心目标,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设计高校篮球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考核评价等方面考虑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

高校传统篮球教学中,只注重篮球技能的教学,忽视对大学生运动兴趣和运动习惯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样的体育教学效益是极其有限的,大学生的篮球运动参与行为并不能得到有效的延续并持续发挥作用。新时期高校篮球教学应注重大学生篮球兴趣及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帮助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2.3 创新高校篮球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目标的载体和实现途径。当前高校篮球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教学方法陈旧,导致教学过程枯燥、教学质量较低。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在传授体育技能上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但其以教师为核心和主体的教学模式,既不利于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也不利于大学生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的发挥。

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认为,教育教学应以大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大学生应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并提出了注重发挥大学生自主性、培养大学生创造性和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游戏教学法等。在高校篮球教学中,可以与时俱进地采用这些新式的教学方法,并结合高校篮球教学实际进行创新。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满足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

2.4 高校篮球教学中强调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

高校传统篮球教学中只关注大学生运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大学生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高校传统篮球教学中大学生在教师的“强迫”下进行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在这种状态下篮球课程氛围较差,甚至形成了大学生喜欢打篮球但是不喜欢篮球课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1)大学生在篮球教学中没有愉快的体验和良好的感受,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学生在篮球课堂中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差,影响了教学效果。(2)高校传统篮球教学中只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大学生的学。大学生学习篮球技术和动作是在教师对动作技术的强调和对错误动作的反复纠正下进行的,在这种学习状态下大学生学习运动技能不需要思考,久而久之,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被限制,甚至影响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因此,在新体育课程改革下高校篮球教学应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改变教师是主角、大学生是配角的状况,营造交往、沟通、合作、发展的课堂氛围,转变传统的灌输式学习方式,引导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学习的方式,使大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处理和解决问题,以篮球课堂为媒介,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5 改革高校篮球教学评价

高校篮球教学评价包括2个层面:一个是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一个是对大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的指挥棒,有什么样的教学评价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有什么样的教学评价标准,就会指引教学往哪个方向走。

在当前高校篮球教学评价中,无论是对教师教学还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都存在2个方面的弊端:一是评价的标准过于单一,只重视大学生学习成绩这一维度的指标;二是只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因此,高校篮球教学模式的创新必然需要改革高校篮球教学评价模式。在对教师的评价方面,除了大学生的篮球学习成绩外,还要将大学生的满意度、课堂效果等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并注重对所教大学生教学前后篮球技能的动态变化进行评价。在对大学生的评价方面,要将大学生的篮球兴趣、课外体育锻炼、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等方面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大学生整个篮球课程学习过程进行过程性、动态性的评价,如在课堂上的表现、篮球技能提升情况等。

此外,在评价中,要考虑大学生先天及个体的差异。由于每名大学生的先天素质存在差异性,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有的大学生能够很容易地完成运动技能,而有的大学生即使很努力进行训练也难以完成动作。因此,对每名大学生不应采取一致性的评价标准,而应根据大学生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评价。

3 结 语

教学模式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和外在形式。在当前高校篮球教学中,现有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影响了高校篮球教学效果及育人作用的发挥。因此,在高校新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应对高校篮球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构建“健康第一、全面发展、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篮球理论的学习和反思,提升理论素养,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促使教学目标更加清晰;完善操作程序,保证操作程序更加科学和合理;保证教学过程中条件的实现,为篮球教学提供外界条件支撑;完善教学评价,使教学评价更加全面。

猜你喜欢

篮球教学模式体育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篮球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过了把篮球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