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大学生形体礼仪课程实践与研究

2020-11-24胡晓华范莉莉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形体姿态礼仪

胡晓华,李 欣,范莉莉,董 菲

1 引言

根据《中国学生体质监测发展历程》显示,我国大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身体形态也在发生变化,近视、驼背、肥胖等问题持续上升,每5年提高2%-3%。大学生形体礼仪课程正是介于这些问题,顺应高校体育改革的需求,大胆创新,利用课程自身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及其独有的实践特征,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延伸体育的教育功能。课程从“美”作为教育的切入点,指导学生首先用形体训练解决体质健康、体态美的问题,其次,通过基本姿态训练,形成举止优雅,端庄大方,美的身体姿态。最后,通过行为、细节规范、同学处事交往等方面的礼仪训练,培养学生美的气质与修养。

2 形体礼仪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形体礼仪课程倡导“生本课堂”。通过设定目标、认识自我、学习交流、巩固提高、表演展示五个环节实现 “以学生终身体育为本”的教育理念。课堂注重营造积极向上、共同提高、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以学生的自我认知、积极参与为前提,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充分表达和展示的舞台,让她们在互相指导和讨论交流中获取正确的认知,提升运动能力,感受美的愉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1 形体礼仪课的教学理念

2.1.1 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综合素质

形体礼仪课定位于是一项向美运动。首先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有了好的审美意识,再塑造健美的形体、优雅的气质、得体的行为举止。从而达到形体美和行为美统一,外在与内涵相互和谐。

2.1.2 内外美的相互转化相互激发焕发大学生的自信与热情

形体礼仪课是通过“整形”和“形训”克服某些生理的遗憾和不足,改变某些不良的习惯姿态。塑造健美、端庄挺拔、举止高雅大方,靓丽、自信的体态。在这个过程中,外在形体形象的趋美性,会转化为人内心美的深刻体验。同时,人内心的美感对人的形体美又会增加活力和魅力。

2.2 形体礼仪课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新内容

形体礼仪课是体育与形体设计、公共关系、文化素质的交叉研究,是体育功能的延伸,是社会体育美学中一个合理而大胆的创新。在教学中倡导“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相互转化相互激发,形体和形象相互塑造、行为和内涵相互和谐”的主要观点。

2.3 优化教学内容,建立科学的形体礼仪课程结构体系

针对大学生体质、运动能力、视力下降,脊柱侧弯、肩颈、腰椎疾病越来越多等问题。课程以美为目标,开发以身体素质、形态训练来增强体质、强健身体、优化形态;以规范肢体语言来培养形体礼仪;以表情、细节、举止习惯训练,提升行为规范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

2.3.1 形体礼仪理论部分

建立以身体训练、形体塑造,姿态培养相结合的体育课形式。在部分理论课堂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学生建立形体塑造的正确概念和训练方法,了解人体形态美的标准、了解科学测量与评价、科学的饮食与营养等方法。

对个人行为、礼仪规范的培养。一方面要对传统的礼仪有所了解,另一方面要使礼仪为己所用,建立正确的行为准则。让礼仪内化成为自己简单而又朴实的行动。(个人行为规范、校园礼仪、 交际礼仪、仪表仪容、 面试礼仪)

2.3.2 形体塑造部分

2.3.2.1 基本形态训练

通过对身体胸、腰、腹、臀、腿等各部位的强化训练,提高身体的支撑力量和柔韧性,加强腿部及腰腹肌的力量,加大挺拔的力度和动作幅度,为塑造良好的身体外形,提高形体的控制力打下良好的基础。训练主要是通过形体梳理、形体芭蕾、形体舞蹈、普拉提、韵律操、艺术体操等有节奏的形体动作为主要练习手段。利用把杆、垫上、徒手、器械等形式进行学习训练。

2.3.2.2 形体姿态训练。

美的身体和体型需要通过优美的姿态来表现,人在坐、立、行、蹲、跑时的身体形态和面部表情是姿态训练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从举止中呈现出良好的形象和美好的仪表,形成富有个性、韵味的美感。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2.3.2.3 素质与体能训练

健康是美的基础,通过素质与体能训练来有效的增强学生体质、消除身体多余脂肪和增强肌肉力量,促进人体形态更加健美。在训练内容上主要有耐力、弹跳、灵敏、速度、协调等身体素质和柔韧、力量等专项素质训练。增强体质和运动能力。

2.3.2.4 行为与习惯训练

课内训练从要求学生走进教室就压腿,练柔韧,不使用手机开始。保持微笑、同学之间互相指导、帮助,你好!再见!谢谢!保持教室环境卫生。课外训练,每周3-4次,每次20-50分钟等等。力求将一些小的细节、要求培养成习惯。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和团结互助、积极向上,具有团队意识的集体精神。

2.3.3 礼仪情景训练

通过对不同环境中的情景展示,让大学生溶入各个礼仪环境中进行训练学习,并在演绎中,展示自己置身不同环境、不同角色时,如何与他人交往、沟通,才能做到待人真诚,有礼有节,举手投足优雅大方,个人谈吐自如、气质独具魅力具有较强个人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2.4 创新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学

分组讨论、轮流带操、教学比赛、T台展示、情景剧表演,分组演示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不再单纯以技术训练为核心,而是将教学重心放到“体育方法、体育活动、体育体验”等方面。教学呈现多元化,实现教学的娱乐性、实用性,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平台,使学生能够大胆积极的去追求美、创造美、展示美。

2.5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精品课程网站、微信学习群、慕课”等各种先进的教学资源,加快了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模式的转变,进一步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努力实现学生由“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自主学习模式。

3 结果与分析

1.提出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相互转化相互激发,形体和行为相互塑造”的新观点。大学生保持美感应是内外美的兼修,即体形美、姿态美、气质、风度美的多位一体化。

2.提出了“以课程结构改革研究和学科建设提升教学质量”的思路,形成了教学与科研互动的机制,对培养女大学生整体素质,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构建和谐社会”,提高人文素质,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3.通过对课程结构及考核方式的改革,采用了个人形体塑造与模拟礼仪教育环节相结合,学校教育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人才相结合。将素质教育放在首位。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提高自信心,培养个性发展为社会培养全方位高素质人才。

4.存在不足:高校形体礼仪课是体育与公共关系、形象设计等学科的交叉研究,是体育功能的延伸,是社会体育美学中一个合理而大胆的创新。但由于是新开课,目前没有形成较全面、系统的理论体系与规范的实践训练方法,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与研究。

猜你喜欢

形体姿态礼仪
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
另一种姿态
以文青的姿态回归主流——对《后悔无期》的两重解读
阅读是最美的姿态
形体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