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型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运行机制研究
2020-11-24李静张雪东鲍一莹
文/李静 张雪东 鲍一莹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职业教育院校培养的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阶段,社会对实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迎来了新增长,也成为了职业教育现代化改革的机遇。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推动职业教育向现代化发展,打造一批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实训基地。本文针对共享型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探讨[1]。
一、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
以辐射引领为目标、以高水平为标准、以共享为理念进行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训基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能够为我国经济社会定向输出大量人才,经职业教育培养形成的人才技术强、上岗快,能够缩减企业培养员工的时间。接受过实训教学的学生,能够提前熟悉相应岗位的工作要求,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可以更快地为企业创造价值。有学者认为,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很大程度上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导致的[2]。高质量的配套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是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培养优势的关键因素[3]。学生学习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必须到实训基地接受高质量的实训,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符合职业人才培养要求。
我国的教育资源有限,高质量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缺口巨大,想在短时间内建成相对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任务艰巨。通过校企合力共建,最大限度调动区域内多个学校和企业的建设资源,建设共享型职业教育基地,能把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入到更高质量的实训基地建设中。区域内各职业院校的实训教学在基地内协调开展,提高了实训设备利用率,加快实训基地设备更新换代,避免了实训内容和实际工作需求脱轨。通过及时更新实训基地的软硬件配置,使职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始终与行业应用技术发展方向高度一致,更好地适应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
(二)有利于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
纵观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并为我国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人才,但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程度横向对比,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程度相对较低,特别是缺少高质量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节点”和“突破口”是实训基地的建设,它关系到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和就业率,实训基地作为实训教学不可或缺的前提和保障,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影响重大,搞好实训教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4]。通过共享机制为区域内职业院校提供实训基地,可以集中各方资源,快速提高实训基地的服务能力,有利于提高各职业院校的育人水平,加快职业教育现代化。共享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为各校合作开展实训提供了可能,能够让不同职业院校的学生开展综合训练,模拟真实工作场景,提升实训效果。共享实训基地的同时,各校可以了解加深各方面的合作交流,了解各企业的技术发展状况和人才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安排、实训计划等,提升区域内职业教育水平。
改革方案特别指出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建设职业教育现代化需要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而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的基石,是现代化的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
二、实训基地运行保障机制
高质量实训基地的建成、运营,需要一系列的保障机制,需要地方政府、校企多方的合力。
(一)专项政策指导开展工作
当下我国不断加强政策引导,致力于建设一批资源共享、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提升我国的职业教育水平。各级政府部门应出台各项相关工作细则,将工作重心逐渐转变为宏观调控,积极借鉴德国、日本等国家的经验,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特色行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分布状况,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推进校企合作,鼓励校校、校企、企企合作共建、基地共享,探索新型实训基地运营模式[5]。政府应担负起宏观调控的职能,划拨实训基地建设用地,规划基地功能、资金使用、实训资源,督促实训基地软硬件配置紧跟行业发展,特别是引导建立与当地支柱产业和紧缺人才专业相关的实训基地。
此外,地方政府要按规定制定并落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根据发展需要和财政能力逐步提高拨款水平。扶持产教融合型企业发展,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从国家财政扶持、社会出资两个路径为实训基地提供资金,为实训基地的稳定运营提供资金支持,保障设备损坏快速修换、配置落后立即更新,维持实训基地始终向着先进技术方向发展。
(二)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实训基地
校企双方在政府的宏观指引下,共同制定行之有效、贴合实际的合作方案,在实际开展实训活动中,双方应严格落实相关协议。校企双方应共同监督实训基地活动的开展状况,参照各地的相关制度,不断完善合作方案。在实训基地运营中遇到问题时,双方能及时沟通协调,切实反馈问题,积极推动高质量实训基地的建设。各企业应迎合未来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划分专职部门负责管理实训基地的事务,提供实训基地教师在企业内的兼职岗位,侧重为实训基地提供资金、场地、人员支持。企业应落实自身职责,抽调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人员在实训基地进行辅导。各职业院校应主动寻求条件的企业进行合作,安排特定单位负责统筹管理实训基地的事务,各专业应指定老师负责组织学生进行实训,任课教师应合理安排实训计划、组织开展实训活动,制定企业职工在校内任教的规章制度,侧重为实训基地提供师资和相关实训计划。各职业院校应响应政府政策指导,适当调整专业的设置,重点建设特色专业和地方支柱产业的实训基地,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
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校企合作机制应能创造一定的收益,保持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营之余,为合作企业创造一定的收益,以保持企业参与育人的合作积极性;并保证学生的工作、学习安排均衡,保证学生在实训基地内与企业导师充分接触,学生应获得符合相应岗位、相应工作能力下的报酬;校企双方应合作选拔“双师型”教师在实训基地内任教,推荐资深员工兼任实训活动指导老师。
三、实训基地共享策略
共享型实训基地并不属于某一院校或企业专有,运营管理由专职管理机构负责。政府在实训基地建设管理过程中,主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脱离具体事务管理。实训基地管理机构应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协调各职业院校的实训需求、安排承接校企项目、组织院校企业委派的人员开展工作、管理实训基地的日常运营。实训基地运营事务的具体管理,应结合当地的产业分布状况、未来发展趋势、院校专业设置等实际状况综合考虑,充分借鉴常见的“订单制”、德国“双元制”、美国“社区制”、英国“现代学徒制”的管理经验,探究出一套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管理方案。
学生在实训基地进行实训的内容包括情景模拟训练、真实项目训练。企业可将部分生产转移至实训基地,既有利于学生尽早达到上岗水平,又可以为实训基地创造收益,弥补设备磨损所造成的损失。在实训基地内,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实训基地内训练项目的开展,合理利用场地、人力资源。将实训基地创造的收益划分为企业收益、实训基地运营经费、学生实习工资等,企业获得收益应与企业在实训基地建设中的出资、提供实训指导的规模等挂钩。在实训基地建设时,应寻求区域内企业的合作支持,引导企业根据自身规模、未来发展目标等,投入一定资金建设基地,在后续的收益分配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企业的投资金额。对于企业的项目,成本应由企业承担,获得的收益应支付参与实训的学生工资,剩余部分主要流向企业。无论是企业还是职业院校在实训基地开展的项目,都要向实训基地管理机构支付一定的场地、损耗费用,这笔费用由实训基地独立管理,作为实训基地的运营基金,支付实训基地的运营开支,逐渐减少政府的资金投入。
四、结语
为推动职业教育向现代化发展,需要建成一批共享型实训基地,作为区域内职业院校、企业合作育人的基地,对提高我国的职业教育质量至关重要,是我国职业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这需要职业院校、企业、政府的多方参与,合作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