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建设改革与创新创业课程结合的方式与创新

2020-11-24韦宁照

就业与保障 2020年2期
关键词:思政课思政思想

文/韦宁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课程,通过思政课的学习,可以不断地加深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及对思想政治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思想意识。但是目前高校在思政课与创新创业课结合的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阻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比较晚,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还不够成熟,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更是薄弱,将二者融合起来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还相当有限,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指导力度较低。

本文以这些问题为导向,从提升主导认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强化主体认知、提升创新创业课教育的价值与成效,完善创新创业育人体系、系统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探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和改革方式[1]。

一、思政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作用

思政课主要是思政课教师以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为指导,组织、引导大学生参与实际生活,开展思政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增设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实践教学环节。

思政教育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高校的思政课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创新思维、拓展就业视野,更好地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基本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科技进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助于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在国家经济正在转型的新时代下,创新创业的普及从多角度为各行各业增加了就业岗位,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

思政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育理念上,要着力于培养富有创造力、意志力、判断力及独立人格的优秀人才,在教学内容上,塑造学生求真务实、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美好品质,这些都在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通过开展思政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能力。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根据培养目标,引导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并从中受到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思政教育还有助于大学生培养风险意识与危机意识,当今社会经济背景下,大学生创业除了需要具备创业者应有的能力和素质外,同样需要增强防范风险和应对风险的意识。

由于大学生在校园中缺乏实践经验和对市场的了解,因此在创新创业的初始很容易遭遇失败和挫折。因此思政课可以培养大学生的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让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可以更快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有着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主观能动性,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创新创业教育还能够培养大学生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这些品质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方法和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从根本上来说,与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具有一致性[3]。

二、思政课与创新创业课相结合产生的问题

大学生的创业问题已不是一个新话题,面对正在兴起的浪潮,创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新型商业模式层出不穷,融资渠道多元化,政府也出台了众多扶持政策,这些对于有心创业的大学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然而在创业初始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问题,例如缺乏经验和资源等。创业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市场不会因为创业者是学生就网开一面,在单纯的校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在面对社会和市场时,比有社会经验的人更容易迷失和迷茫。大学生创业的资源相对来说也是不足的,创业很多起始于好的创意,但是大多数学生都缺乏创业必备的技术资源、资金资源、人才资源、社会关系资源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教育过程和教育方式上。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创新精神、创业管理、创业知识、创业大赛乃至创业项目等属于理论范畴,未经实践检验的理论都比较抽象,未能满足其创新性的要求,迫切需要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来检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可行性、可操作性。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动脑,而且要动手,强调手脑并用,其最终目的是创新创业的实践,这才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理论源于实践,没有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理论的教育教学就是空洞的。

面对这些问题,学校可以给予学生一些资源和资金上的帮助,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快的积累经验,为以后步入社会的创业打下基础。在创新创业的问题上,目前国内缺少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研究,有些高校会把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创新创业,忽略其教育属性。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教育,不是让大学生直接去开设公司,不是让大学生去直接冒险,而是要让学生培养出一种创新的能力、创业的意识、创新创业视角的思考方式。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及教育方式上,要理论结合实际。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开展体验式教学与实践教学,通过创新创业实践课程,让大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和感性认知,掌握更多的创新创业技巧。把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创业教育也是错误的教育方式,因为认识水平、知识局限、历史认知、社会机构等因素的影响,大量的部门领导、执行人员把创新创业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创业教育,造成了一些执行方向上的偏差。

创新创业教育不等于创业教育,而是以创新为根,以创新为主,用创新来驱动创业,创新可以不创业。在高校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思政课和创新创业课由于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在实施实践活动中往往存在人员、财力和物力等资源的重复利用和冲突,不利于创新创业活动的有效开展。在二者有共同教育目标的大前提下,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为理论依据,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资源,实现在实践内容、形式、载体、环境、人员、考核等方面,实现二者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整合,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学习成果和质量。

三、思政课与创新创业课结合的方式与改革创新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理念创新、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内容创新、载体创新等方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顾名思义,创新乃是核心要素,也是创新创业教育最重要的理念。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其概念、内涵及其教育内容也都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去探索和创新。

它要求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创业技巧、创业素养等多方面的创新。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引入思想政治课程,建立新思路、新方法,为课程优化提供可能。优化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完善的必然逻辑。具体实践中可以将创新创业课教师和思政课老师统一组织起来,利用各自的工作优势为大学生实践活动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活动形式,使创新创业活动不仅从活动形式上具有创新和仪式感,在实践活动内容上更有思想性和获得感,实现课程内容与创新形式的完美结合,增强实效性。

高校的大力支持和有效管理,才能让创业经费得到更有力的保障、创业资源得到更有力的支持,最终使思政课与创新创业资源得到有效整合、集中发力,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在教学优化方面,可以通过意见反馈,与时俱进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时,必须结合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国内外经济形势、学生的身心特点等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的观念,方能事半功倍。

在开展创新创业时,要紧密结合高校实际资源,集中本校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既要保证学生在思政课和创新创业课结合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同时也要进一步丰富创业相关知识。打破大学生现有的活动空间限制,使其随时随处都可以创新,拉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距离,最大化地实现创业环境的建设。

四、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为素质教育,其内涵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对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质上是实践观的教育,而实践规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基本的观点。

高校应正视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思政课的建设改革与创新创业课程的结合,既解决了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还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为国家和社会的未来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

猜你喜欢

思政课思政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