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学校体育教学生态化发展回归本真的路径*
2020-11-24卫琳
卫 琳
(河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新乡453003)
在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之后,我国的教育制度正在经历着全新的挑战。我国的学校体育教学学科体系得以确立,特别是在对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终身体育等理念的反思与研究之后,在探索中不断创新也就成为了学校体育教学实践变革的永恒主题。体育教学的发展历经了教育体一育观、竞技体育观、三维体育观的时期变更。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今天,生物学范畴对于体育所涉及到的诸多因素已经不能完全概括,这也就对人们在学校体育教学问题上,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人们应该对此有着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以此推动传统的圣徒体育观向现代社会体育观的转变。而生态体育观的出现,不仅能够拓展教学管理者和教育者的视野,更可以促进体育经济学、文化学、管理学等一些新的学科。今天,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如何利用生态思维来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对生态体育的协调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1]。
1 体育教学生态化的内涵及现状
1.1 体育教学生态化内涵
生态化发展趋势已经成为未来教育的发展目标。首先,为了达到生态文明世界的高度,生态化发展从教育理念方面进行能量的积极储备。其次,教育理论、概念、政策、方法等诸多教育因素也是以生态学观点为核心理念的,由此培养出生态知识以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最终实现生态文明世界的建设。
根据系统论的演化理论我们可以得知,任何的系统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在某些条件下不断变化着,系统优化则是系统发展的理想目标,而系统优化的最佳形态则是生态化。学校体育教学的生态化发展,不仅是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在实际操作中体育教学实践运用的方法和策略。
1.2 我国体育教学现状
体育教学是现代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教育发展的背景下逐渐发展成熟。在学校的体育教育中,健康第一虽然是基本的教学理念,也是指导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思想,然而在教育的认识层面上,对体育的狭隘理解,却造成在实际教学实践中的误区。大多数的学校体育都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为最终目的,却忽略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只有把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才能使得体育教学生态化得到实质性的进步。
2 学校体育教学生态失衡原因
目前,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体育教学体系开始慢慢趋于透明化。但是由于学校、社会对这方面的认知,以及我国文化本身的因素影响,学校的体育教学方式却趋于模糊。我们在分析产生这些因素的成因时,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随着大气污染、水质恶化,各类动植物濒临灭绝等自然危机也逐渐增多,生态危机日益严重。我们对各种生态失衡现象已经应接不暇,根本无法对正在慢慢出现的社会失衡现象进行认真思考与反思。目前,很多自然界理论已经逐渐深入到我们的人文科学中来。这些自然理论引导着我们去理解目前出现的政治、经济、哲学以及文化教育中所出现的诸多问题[2],由此引申出一系列的社会学理论。我们不难发现,各院校体育教育模式偏差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我国体育教学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体育教学从最初的教给学生体育方式让其增强身体,提升身体素质,到后来成为应试教育的一部分。体育教育和人类的发展出现了主客二元分离的现象。
第二,我国学校的体育教学,因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不足,出现发展上的瓶颈问题。这其中主要包括学校的师资力量和体育教师的个人素质。而学生是否喜欢上体育课,以及社会各界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等因素,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的进展。
教育必须与社会大环境保持一致,才能显示出教育本身的重要性及价值。教育的定位,就是我们用现有的认知能力去影响和教导我们的下一代,而这些知识必须是符合社会发展前进方向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教育。我国的体育教育应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否则,一旦体育教育背离了社会发展方向,教育将会显得苍白无力[3]。体育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从体育教育模式的发展我们看到,优良的教育方式对国家的经济、文化、政治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未来的教育模式发展,也同样预示着体育教育模式的发展,我们要努力让体育教育模式,同人类发展的方向保持一致。
3 如何回归体育教学的生态本真
学校的体育教学生态系统,在实际运行中之所以会出现失衡。首先,是因为学校的体育教学,把重点放在了对学生体育技能和技术的培训上,而没有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根本目的。其次,是因为应试教育还时常存在现今的教学中,内外教学环境不完善;再次,是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我国大多数中小学的体育器材等教学设施并不健全。
在我国教育制度方面,学校的体育教学逐渐被边缘化,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众所周知我国的众多学校,都存在学生厌学现象,如果得不到合理解决,教育生态系统的危机也会逐渐来临。多年来,我国的各级学校大都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进行教学活动,而这种教育环境下的学生,对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缺乏适应能力,生态系统因子在环境中的交流互动不够通畅。只有充分把握众多因子的发展规律,才能使体育教学生态化系统得到充分的发展[4]。
3.1 生态和谐教学观的树立
教学价值观的核心,就是解答何为教学价值观这一问题。教育生态价值观在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交流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生态型教学模式有效地实施,是教育生态价值观形成的决定性因素,特别是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研究地不断深入,伦理学的思维方法也逐渐被人们接受。在体育教学中,学校设定生态和谐的教学观和教学目标,通过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实施、同时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这些环节都是生态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其相辅相成的作用,是发展生态教学的主要目的。
首先,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其发展形势也是由人的自我认识决定。在实际中,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被采用在人性认识的假设中,导致了人与环境的关系不断趋于恶化,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区别,存在于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上,二者不同的出发点,导致了同样的结果,科学主义侧重于对学生身心素质的打造,却对人的社会性没有深入的关注,人文主义恰恰相反。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校主要存在两种教学主流:一种是以体育基本知识为重点;另一种则是对实际的体育操作技能要求比较高。从本质上来讲,两种教学方式都没有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考虑。
3.2 限制生态因子以扩大空间
影响学校体育教学的众多生态因子之间,是有规律的,而我们则需要掌握应对规律的办法,对这一规律进行充分了解,并准确把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限制因子之后,也就掌握了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实质性问题。限制因子对学校体育教学生态系统的建设,存在限制作用。在实际中,学校要充分利用周边的一切条件,实现限制因子向非限制因子的转化。
在这一转化过程中,体育教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宏观上对体育教学生态系统的运行进行整体把握,并能确定好其中的限制因子。经济原因造成教学生态系统中的失衡现象,会造成学校的硬件设施、资金支持等方面的连锁反应[5]。此时社会环境中的经济因子就成为了制约学校教育生态系统发展的限制因子。
在体育教育中,教师作为生态因子应该全面发挥其在生态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从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态度等多方面推动生态教学的发展。特别是在教学环境落后,体育设施器材不完备的条件之下,教师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尽量减少限制因子的限制作用,把限制因子灵活地转变为非限制因子。
3.3 建立在生态位原理基础上的关系调节
作为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生态因子,生态位在资源的利用方面与其他因子之间存在着差异。生态因子在时空维度上的区别,使生态因子在体育教学中的位置和作用发生变化。有机体在环境中的具体位置是由生态位决定的,同时有机体的空间条件、师生等生态因子在时空位置上与其他的生态因子也存在着不同。生态因子在生态位上的竞争实际上是同一生态位上的因子之间的竞争。
学生作为生态因子,会因为其身体素质、沟通技巧、运动能力等诸多因素产生生态位上的差异。在这一差异出现的同时,相关的教师要能及时采取合理的激励措施引导学生,提高其能力。学生之间在家庭背景、心理素质、教育程度等方面也会有差异,这一现象同样会在体育选修课时造成生态位的差异。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应该立足于实际,发现教学效果优良的教师,不仅让学生适应老师,还要为学生配备最合适的老师。
3.4 减轻花盆效应对环境的影响
花盆效应对自身的位置进行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也决定了自身对外界条件的需求。受到花盆效应影响的任何个体对人工的环境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学校体育教学生态与其他的生态系统会出现脱离的现象。没有了相关生态系统的支持,体育教学生态就会在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出现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其中的理论也就变成了空谈,对人身心的发展造成巨大影响。学校的体育教学要树立全方位教学的基本理念,不能单纯地围绕运动技能的培训这一主线,而是应该及时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把传统的体育活动项目与现在流行的舞蹈、越野等新兴的体育项目相结合,实现模式上的创新[6]。教学方法也要有所转变,可以采用合作教学、参与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最重要的还是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要注重体育项目衍生的教育范围,在向学生传达体育技术的同时,还要把体育运动所蕴含的生活哲理、生活态度传达给学生。如此一来,体育教学也是对学生心理教育的一种方式[7]。
3.5 对生态链意识进行强化
体育教学生态系统中的生态链与我们常说的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态链截然不同。随着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学生知识的累积也是不断增加的,这也是学校体育教学生态系统表现出的具体内容。近年来,全国各大高校普遍出现了体育经费不足的紧张状况,这就使得学校体育教学这一生态链中的能量流通不畅。针对这一现状,学校不能视而不见,见而不管,要对症下药,积极向有关的上级主管部门争取资金,同时把体育教学生态的重要性传达出来[8]。此外,学校还要从别的渠道促使生态链的能量流通,要不断完善学校中的体育器材、体育场地等硬件条件设施,以及体育资讯等软性服务,最大限度地解决生态链中能量流通不畅的问题。
4 结论
现今学校体育教学的生态失衡现象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学校自身就存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足的问题,此外,社会、认识论层面、操作层面、实践层面、文化自身、以及现实层面等都存在相关的影响因素,归根结底是由生态教学与人之间的二元分立造成的。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大环境之下,学校的体育教学生态就必然会受到诸多方面限制因子的影响。要想回归学校体育教学生态化发展的本真,学校就必须要在对体育教学生态深入认识探讨的基础上,从生态位关系、限制因子转化、花盆效应抑制、生态链意识等多方面入手,促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对体育教学生态化起到实行切实有效的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