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利用运动APP提高大学生健身水平的研究

2020-11-24陈赛红

体育师友 2020年2期
关键词:运动体育用户

陈赛红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广东 广州 510540)

1 引言

在当前移动智能终端不断普及的背景下,“互联网 +”热潮与“全民健身”热潮席卷而来,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为支撑的健身服务为当代大学生从事体育健身提供了新思路及新活力。目前移动终端针对大学生研制的相关运动健身APP较多,例如Keep、咕咚、乐动力、悦动圈等,不仅能够帮助健身者记录运动轨迹,还能够提供其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对于热爱运动健身的大学生来说具有便捷化、科技化、智能化的使用优势。然而,由于大学生使用需求不断提升,在满足体验的过程中,运动APP在提升大学生健身水平的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分别从APP设计开发者角度、高校角度和大学生自身角度分别阐述了利用运动APP提升大学生健身水平的相关措施以供参考。

2 大学生常用的运动APP及服务内容

2.1 大学生常用运动APP

大部分的运动APP使用功能都围绕着构建运动大数据库为前提,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对运动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实现运动健身的实时上传,帮助用户进行运动前后对比,并可实时分享运动状态和动态。根据对大学生使用运动APP用户类型和使用需求方面的调查统计,大学生使用频率和次数排名前三的运动健身APP为Keep、咕咚和Nike Run Club。通过调研分析,这几款运动APP较其他APP更平民化,更符合我国大学生的使用习惯,且使用功能中的定位系统更加精确,如咕咚还得到了李宁品牌的营销支持,认可度较高,大学生完成运动健身还能获得李宁品牌提供的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1]。

2.2 大学生运动APP服务内容

推送新闻热点。在“移动优先策略”基础之上,将运动APP的健身相关功能与新闻热点的推送相结合,能更加吸引用户的使用。热点推送的内容可针对不同人群有所侧重,如对于偏爱体育类新闻的大学男生,可重点推送NBA,欧洲足球联赛等新闻;而对偏爱时尚、娱乐的大学女生而言应该多一点时尚娱乐圈的热点。

制定运动健身处方。依据大学生的身体状态及生理特点,结合日常的锻炼和APP软件监测数据的反馈针对运动健身者制定准确的运动处方。大学生依据运动APP为其量身打造的运动处方有计划地进行锻炼。

提供健身指导。大学生善于挖掘、善于学习,针对这一用户特点,结合大学生使用环境及对健身指导学习的需求,APP能够根据用户的选择合理给出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意见,供大学生参考、拓展及学习。

提供线上相互交流学习和组织线下比赛报名的平台。运动APP汇集了一大批相同运动项目的爱好者,而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他们都需要一个检验自己锻炼成果,交流运动锻炼经验的场所。因此为志趣相同的大学生用户提供报名参加他们喜欢的赛事平台,一方面,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另一方面,也是运动APP打造产品影响力,探索多重盈利模式的重要方式。

3 运动APP提高大学生健身水平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

3.1 主体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

从针对大学生开展的APP设计来说,为满足大学生健身用户的需求,近几年APP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在产品的类型及产品内容上大同小异,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尤其是在截面设计、功能模块的分类、宣传标语的使用上,都存在互相模仿的现象,不能满足大学生用户的多样性、个性化需求,造成大学生对大部分的运动APP产生排斥感。此外,在内容设置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的基础上,用户在使用APP过程中很难有超出预想中的超值体验,即没有“惊喜”,导致运动APP使用周期和生命周期也普遍较短,大多的产品将功能的亮点都集中于用户运动的步数记录上,缺乏新意[2]。

3.2 运动健身数据采集不够精确

专业的计步传感器可通过分析动态加速度来判断设备的位置移动,进而判断使用者是否处于走路、奔跑、跳跃甚至攀登等运动过程中,这种计步比较准确。然而运动APP针对跑步步数的相关数据记录及收集,往往只限于一定的运动状态下依靠陀螺仪检测的姿态变化来大概地完成数据采集记录,比如在进行举杠铃、瑜伽等步幅小且运动负荷小的健身项目中,运动APP记录锻炼数据的功能就有所局限性,并不能发挥相应功能。在运动数据采集的同时不少APP需要联网才能完成,遇到GPS信号差的时候数据就不太可靠了。同时,由运动的步数来反应消耗能量的方式是不准确的,也造成了运动健身数据采集不够精确。

3.3 界面交互性差,用户体验较差

大学生用户对运动APP的功能需求在日趋多元化。目前针对年轻人设计的运动APP的界面大致有训练、课程、个人中心、跑步、社交、注册登录等。而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从大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存在55.52%的受访大学生对于运动APP的界面结构不满意,同时系统的操作性能较差,有些运动APP软件的人机交互功能差,视频课程的指导方式缺乏现场感和互动,导致用户体验感得不到满足。

4 运动APP提高大学生健身水平的措施

运动APP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频率及下载频率较高,这体现出了大学生对于运动健身的需求持续上升,由大学生实际需求可判断出,他们下载运动APP的主要动机涉及以下几个部分:舒缓学习和生活压力、获取情感交流,结识好友、增加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等,而大学生利用运动APP参与健身活动的动机主要包括可实现监测运动数据、监督和督促其锻炼以及指导其学习体育技能、可提供休闲娱乐空间、增加健身运动相关知识等。但目前看,由于运动APP内容同质化严重、对于健身数据的采集不够精确、界面互动性差等导致大学生用户的体验差,这一系列问题将影响到利用运动APP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运动习惯及大学生健身水平的提升。

下面将从运动APP开发商技术应用角度、高校角度和大学生自身角度进行分析,阐明当前借助优化运动APP开发技术、充分利用APP开展体育运动教学竞赛和发挥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等措施,来实现运动APP提升大学生健身水平的目的。

4.1 运动APP开发商及运营商应满足功能需求

运动APP开发商及运营商应注重完善和优化运动类APP软件技术的应用和开发,在针对大学生具体情况设计运动APP时,需要重视运动APP的娱乐性及社交性。通过具体创新和完善,创立良好的应用口碑,吸纳一批成熟而体系化的大学生用户群体。

4.1.1 精确健身数据采集

借助大数据技术可实现对大学生健身运动量的定量或者定性分析,如跑步的速度、心率、跑步的轨迹及时间等,产生的数据直接通过软件能够自动生成燃烧脂肪量和运动效率。面对采集健身数据不精确的问题,设计开发者应重点研究硬件设备优化算法,实现精确收集健身数据,从而结合专业的健身评估单位,详细地同步在线自动计算出用户的运动数据,并建立运动数据记录库,从而给予用户高效的健身指导。

4.1.2 提供个性化健身指导方案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结合大数据和云平台技术,以用户需求为核心,不断搜集需求数据,并建立可视化的个性化健身指导意见分析小组,与专业的健身指导团队进行合作,加强运动APP在提供个性化健身指导方案中的理论指导,为大学生用户提供精确、全面的健身指导方案。

4.1.3 加强运动APP监管

首先应建立以用户为核心,政府和运营商为主导的运动APP监管体系,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实现:

其一,提高运动APP投入市场运用的门槛,对于已经上架的运动APP进行摸底排查,严禁同质化严重的内容出现,以维护运动APP知识产权。

其二,建立针对运动APP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侵犯知识产权的相关运动APP给予下架整改或者罚款等处罚。

其三,构建规范化的用户评价系统,避免因为设计漏洞导致运营商刷评价的行为产生,提升运动APP信用值。

此外,还应增加社群交际功能、丰富运动APP使用功能。例如,可在增加社群交际功能过程中,设计健身爱好者的交流平台,可发布健身信息,健身感受等,加强健身爱好者之间的交流,提升运动APP使用活跃度。同时还可提供竞赛报名、运动康复服务、运动场地预定、运动装备购买、运动咨询、运动社交、娱乐等方面的产品功能属性,满足用户的多样性需求。在丰富运动APP使用功能的过程中,可创新研发与运动APP相配套的穿戴设备,对大学生用户进行实时的运动健身数据采集,并上传到手机客户端,实现同步数据分析。

4.2 高校应高效借助运动APP开展体育教学

4.2.1 营造“互联网+”体育运动健身氛围

高校体育教学部门是执行学校体育运动教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高校体育文化氛围的关键部门,因此具有体育教学职能性。在当前“互联网+”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大学生对于体育健身热情高涨,尤其是运动APP优化使用以来,高校体育教学与管理部门应首先认清运动APP助推体育教学效果的作用,在运动健身竞赛、社团活动及体育考核的过程中充分借助运动APP,充分调动学生的健身欲望,加强其参与健身运动的积极性[3]。

4.2.2 引导大学生正确选择和使用运动APP

与大学生用户群体使用相关的运动APP种类繁多,且应用质量和功能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如何正确地选择运动APP成为当前摆在大学生面前的重要内容。首先,高校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运动APP做出正确的选择,结合高校体育健身运动教学的方案和相关内容,密切结合教材知识点,选择功能具有针对性,对于大学生运动健身教学有利的运动APP。其次,应按照“运动健身+学习休闲”为主线的选择依据,让大学生在使用运动APP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运动健身的乐趣,提升大学生主动参与健身的积极性。最后,应选择区别与体育教学平台相融合的运动APP,共同设计信息化大学生健身运动模块,例如基本模块、教学模块、健身兴趣交流模块、校园模块等。

4.2.3 运动APP融入体育课堂教学

运动APP与体育课程体系形成全面完善的融入。运动APP可在体育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选择性使用,但不能全部依赖于运动APP,应首先明确健身锻炼学生、体育课堂教学与教师三者之间的关系,将运动APP融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具体措施如下:课前,学生可以浏览手机APP,找到与课程教学相关的健身教学素材,查找相关的健身锻炼方法,并观看健身动作,丰富教学理论知识,同时可进行课前训练,达到课前预习的效果;课中,充分依靠“互联网+”大数据融合的技术,可实现课堂远程教学,让学生通过运动APP观看教师的现场教学视频,互动分享相关运动健身动作。例如,对于为实现减肥目的使用运动APP的部分学生来说,可以选择武术健身运动,不仅能够达到减肥的效果,同时还能够锻炼形体美。可以借助手机运动APP选择武术健身指导教学,通过手机APP与教师进行互动教学,同时教师也能够现场纠正错误健身动作,实现教学高效化,学生健身锻炼便捷化[4]。

体育教师应注重对运动APP获得的数据内容进行科学、合理化应用,可以引导建立班级群,通过群内成员互相分享数据内容,也可通过运动APP对体育教学进行打卡记录,或利用APP来督促学生进行课外体育运动等手段鼓励学生长期坚持健身。在健身活动中,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理性认知运动类APP软件的应用价值,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应用软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除此之外,高校应升级校内互联网网络功能,尤其是应拓宽无线网络的覆盖面积,为大学生使用运动APP提供网络环境的保障。

4.3 大学生应积极发挥使用运动APP主观能动性

体育健身活动不仅是一种运动,更重要的是一种习惯及理念。大学生在使用运动APP进行健身活动过程中应发挥主观能动性,

运动APP在大学生健身过程中的使用,需要建立良好的舆论环境。大学生是运动APP的受益者和使用的参与者,如果在使用的过程中遇到不满意的功能或者界面不符合预期,要选择正确的方式进行卸载或者将意见传达给开发商,决不能进行恶意诋毁等不道德行为,应主动营造阳光、和谐与稳定的运动APP使用网络环境。

其次,应积极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按照体育健身教学的统一规定,安装指定的运动APP,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自觉戴上装有运动APP的手机,并打开手机定位功能,在完成运动之后,主动将测得的运动健身参数上传到学校监控服务系统中,也可以将运动APP设置成数据自动上传,培养和锻炼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提升自身健身水平奠定基础[5]。

最后,学生可以登录运动APP,自主选择可完成的体育健身教学课后作业,并且能够根据自身的运动状态,将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运动健身的数据进行上传,教师可远程针对课后作业完成的情况给予指导,学生可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健身锻炼和学习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同时能够拉近师生关系,共同营造良好的大学生运动健身教学环境。

5结束语

随着当前体育教学体系改革不断成熟,如今在开展健身活动时,应该注重完善和优化运动类APP软件技术的应用和开发,通过具体创新和完善,构建一体化的体育健身机制。手机运动APP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在使用的过程中有积极的一面,也会有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在大学生使用群体中,因此要有选择性、客观地使用,加强校方的统一管理,健全运动APP使用功能,发挥学生使用运动APP参与健身运动的主观能动性,将数字化体育教学与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相融合,为提升大学生健身水平提供理论支撑。

猜你喜欢

运动体育用户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2021少儿出版用户触达能力指数
信用卡资深用户
不正经运动范
我们的“体育梦”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