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协同” 的电气工程专业工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2020-11-24严亚东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9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电气工程校企

文/ 严亚东

“校企协同” 模式近些年来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高校教学当中。各大高职院校积极推进这种教学模式,并不断地推陈出新,进行新的教学途径的探索。在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学生不仅学习到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还通过在企业教育中受益,将学到的知识与企业实际操作相联系,实现了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工程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与我国努力打造工业化强国的政策有很大的关系。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是今后的工业化改造的栋梁之材,将在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从目前高职院校的电气工程专业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大多高职院校,侧重于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缺少实际锻炼的机会,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欠佳。虽然有相当一部分院校开展了 “校企协同” 教学模式,但并未在实际教学中完全展开,甚至有名无实。为此,需要开展新的教学路径,以提高实践教学效率,为社会输送更多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

一、“校企协同” 模式的应用价值

(一)校企协同模式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学生的综合素质,既包括专业知识的获取,也包括实践能力的提升,更包括学生创新能力、应对能力以及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而传统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偏向于理论专业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不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稳步提升。校企协同教育模式,可通过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使其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过程中,为社会输送更多创新型人才。通过校企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共同提升[1]。

(二)校企协同模式有助于形成良性循环

从近些年的研究来看,企业和学校虽然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但两者又有着必然的联系。高职院校有丰富的学生资源,可以为企业输送大量的人才。而企业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拥有先进设备和实践场所,可为学校提供实践场地和技术指导。通过这两个独立个体的合作,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可以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采用校企协同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校及企业的良性循环,有助于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三)校企协同模式有利于及时发现教学问题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他们开阔眼界。并通过企业技术专家的指导,引导学生对多学知识更好地吸收。通过吸收行业先进知识和理论,有助于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校企协同模式在电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新途径

(一)电气工程专业教师与企业技师共同教学

既往的校企协同教学模式,忽略了企业技师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电气工程专业的教师,本身也缺乏实践经验。教师对理论知识的了解比较全面,而企业技师的专长在于实践经验。为此,开展校企协同教学模式时,邀请企业技师到课堂上讲课,可提升学生对电气工程实际操作的了解。通过教师在校内教育,传授基础知识,企业技师在学生实践教学时进行技艺传授和指导的方式,可提高学生实践方面的能力。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企业技师要保持密切的沟通,对学生在学校以及企业学习的情况进行交流,对学生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对学生的优势以及短板进行总结,可以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保证其在电气工程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通过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结合,可促进学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共同提升,保证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2]。

(二)促进产学结合

在学校建立培训基地,并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设置完善的培训课程。选择具有专业培训经验的教师,开展应届实习生走入社会前的电气理论及实践技能培训。并通过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在企业中设置应届生培训基地,将应届实习生毕业前的半年时间用于在企业实习当中。与以往的毕业前实习不同,与企业挂钩的毕业前培训,分为两个部分,主要是学校培训基地和企业培训基地相对接,保证教学实践的延续性及科学性。通过产学模式,提升实习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协助建立企业科研基地,通过学校优质的师资队伍以及高水平的电气工程专业学生的共同努力,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展技术攻关以及产品研发工作。使企业兼具科研以及高素质人才孵化两项重要职能。通过成果转化,促进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参与,保证教学效果。利用学校教学资源优势及企业的深厚背景,共同建立校外电气工程专业教育培训基地,打造高素质的高职院校实践基地[3]。

(三)教师和企业协同教育

对于学生来说,学校和企业两个不同教育系统,这也就决定了其教育方式和途径的差异。因此,在进行电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时,校企协同模式的应用显得尤为必要。企业技术人员和教师可通过吸取对方的优势,规避自身不足,提升教学效果。学生在校学习时,教师可邀请电气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到教学体系和课程的设置当中。通过一些专业性的选修课,比如电气工程实践专业课或者社会适应能力等选修课的设置中,加强双方合作。在校期间,可举办一些具有专业知识的技术讲座,邀请学生参与,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其专业能力。在企业进行电气工程实践过程中,企业技术人员对电气工程设备的操作流程等进行讲解,必要时可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而根据电气工程专业的教学特点,为了提升教学的科学性,可建立严格的产学研机制。通过学习、生产和科学研究有机融合的方式,利用教学环境、教学资源以及企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提升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实用性人才。

(四)校企合作保障学生就业

对于学生来说,其学习的最终目的是顺利就业,要想保证校企协同模式有效应用,就需要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就业。只有学生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才有可能促进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因此,在实施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需要与企业相对接,了解企业的最新需求,以此来作为教学课程的设定及发展方向。例如,学生在大一刚入学时,可以进行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基础的夯实大二时,即可实施与职业相关的课程的设定,帮助其确定就业方向[4]。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专业,主要是信息处理、试验研究以及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可以与这些方面的企业进行洽谈和对接,就这些企业的需求,设置专业的课程。为企业和社会输送更多专业性、综合性较强的人才。企业在与学校相对接的过程中,也可优先录取成绩优异,在电气工程专业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的学生,为其解决就业问题。通过校企协同合作,学生的就业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也使得实践教学的成果得到了展示。

(五)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传统的实践课,还是通过理论对实训课进行指导,其本质还是围绕在课程教学上。而学生在进入到企业进行学习和实习时,也难以接触到实际的工程操作知识。为此,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也需要从学生的实践能力入手。具体的操作方法是,企业开辟学生实践项目。学生大一时,可通过实践课程设计为企业献计献策。而在完成电气工程的专业课程学习后,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项目实战机会。实战的机会包括参与项目的研发,以及解决企业工程运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等。尤其是企业各种小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参与,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对电气工程的认知,拓宽其视野,提升其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5]。

(六)加强学生管理

校企协同模式的应用,不仅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还体现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将企业管理模式引入教学管理当中,可提升管理效果,也可使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管理模式,提高其适应能力。在制定管理措施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可参与其中,根据规范化的管理,树立学生遵守制度规定的观念。并每月组织一次见习活动,邀请学生到企业进行学习。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考勤制度、奖惩制度等进行了解,提升学生的规范化管理意识。通过将企业管理观念引入到电气工程专业学生的管理当中,学生能够更加遵守时间观念,并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接受奖惩管理,有助于其在今后的社会活动中更加遵守规则,也是一种很好的社会锻炼方式[6]。

三、结语

从以上校企协同模式在电气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来看,改革和创新后的教学模式,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以及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实际需求。通过利用学校教学资源的优势以及企业技术、设备和实践场地的优势,可以确保电气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顺利展开,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电气工程校企
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PLC技术的应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校企协同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培养体系探究
职教集团视域下校企协同机制创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
民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节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