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数学核心素养为本,化综合实践活动为根

2020-11-23王景

天津教育·下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综合实践活动

王景

【摘要】数学所教授的内容不仅仅是解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笔者立足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据分析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农牧地区学生特点,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能力,努力达到“授人以渔”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农牧区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综合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30-0119-02

Take the Mathematics Core AccompLishment as the Foundation, Turn the Compre-hensive Practice Activity as the Root

(Minghua School, Sunan County, Gansu Province,China) WANG Jing

【Abstract】What mathematics teaches is not only the method of solving problems, but also the way of thinking. Based onthe teacher's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logical reasoning, intuitive imagination,and data analysis in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teaching, the author comb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in farming and pastoral areas to stimulate students' ability to usetheir mouths, brains, and hands through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ies. The educational goal of "people fishing".

【Keywords】Agricultural and Pastoral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Core accomplishment;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ies

包括数学在内的教学活动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将所学所思运用于实践活动之中。随着教学水平、教学手段、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教育目标也越来越趋向于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细琢数学教学的核心素养,并且不断加深多种类型和模式的综合实践活动显得尤为必要。

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和意义

传统单向性输出的教学活动所暴露的诸如学生吸收效果不佳、教学课堂气氛沉闷等诸多弊端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另外数学与其他文科类学科不同,它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以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能够更好地运用以往所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进而形成思维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参与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尤其是农牧地区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教师也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通过正向的引导,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农牧地区学生来说,综合实践活动对于教学活动开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能够有效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进而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二、农牧地区初中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中学学习阶段通过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和数学学习的应用能力。但在农牧地区,针对中学生开展的数学实践活动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第一,教师认识不足。农牧地区很多教师对于由单向知识教授者到思维引导者转变的认识不足,导致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效果不佳,难以实现教学与实践的有效互补,阻碍实践活动的开展。第二,学生学习热情低。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面临较大的升学压力,学生主动进行逻辑推理的意识不强,难以形成主动的问题解决意识和知识的内化迁移,致使对于学习失去兴趣,学习效果不佳,也影响实践活动的进行。第三,教学设备落后。因为农牧地区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学设备的普及以及使用率不高,例如在《平移》一课中,通过多媒体设备对图形位置移动变化进行展示,让学生直观立体地感受图形的变化,从而可以发现和研究图形的内在关系,为学生提供理想化的“感受数学”的环境,但在教学设备落后的环境之中,很难开展类似的教学活动,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也会受到影响。

三、有效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对策

教师应转变思路,结合实际生活体验,激励学生有效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思维能力来学习新的知识,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在实践深化数学价值的领悟。以下针对农牧地区初中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策略进行探究:

(一)联系生活,激发灵感

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应当更尊重学生所承担的主体作用,将教学任务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制定即准确又生活化的教学目标,从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灵感和对知识的探求欲,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

案例一:初三年级在教学“三视图的认识”时,教师结合实际生活来设计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直观想象的数学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安排不同小组分别画出在垂直、水平方向的手电光下的球、网锥体、正方体影子的形状。小组同学积极配合,合作完成投影、画图、记录等不同工作,教师可结合引导学生回顾语文课中学过的蘇轼所写《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共同体会对不同角度的光源会使同一物体有不同的投影效果。最后.教师用多媒体设备将在不同投影之下的车、房屋等生活常见事物的形状进行了演示,引导学生观察体会不同视图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从这堂与生活相结合的实践课中,教师积极地引导同学们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让学生发现生活中有趣的数学知识,增强运用图形和空间想象思考问题的意识,提升数形结合的能力,感悟事物的本质,培养创新思维。

(二)转变教学理念,引导问题意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对学生培养的目标:学生要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发现和解决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案例二:在《二元一次方程组》这章内容时,教师提前给大家布置一项任务:回到家中,把一段18分米的木头锯成10段,每段的长度只能取“1分米或者2分米”两种之一,问1米和2米的各应取多少段?并且向大家说明,尽量要一次性就切割成功,不能反复试验,浪费资源。

教师根据案例,首先引导同学们分析得出题中的关键量以及他们的数量关系,即切割1分米的木条多少段?切割2分米的木头多少段?切割所得的木头共10段,木头总长是18分米。接下来,引入未知数x和y,将题目中的等量关系用数学公式表示出来,建成数学模型:x+y=10;2x+y=18,得出方程的解后代回方程中验证结果。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可以更深刻地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从实践中总结方法的经验,理解数学的解题方式中蕴含的原理性知识,把握事物的本质,进而培养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逐渐养成一般性思考问题的习惯,就能主动運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三)开展调研活动,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对于有效信息的分析能力即数据分析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向,而在大数据的时代之下,数据分析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对农牧地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过程中,更要重视对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综合实践活动是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了解农牧地区初中生使用网络的情况,有一定的德育引导作用,对于学生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素养的提升也有很大意义,能够增强学生基于数据表达现实问题的意识,养成通过数据进行理性思考的能力。

四、结语

在农牧地区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实践活动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能够强化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使学生不仅能够了解知识,更能够掌握运用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5(09).

(责任编辑 袁霜)

猜你喜欢

数学核心素养综合实践活动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有序学习探究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思考
乐学· 自主·分享
新常态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之重
心理拓展训练与相关概念关系辨析
落实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