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情景化教学的策略思考

2020-11-23孟凡正

天津教育·下 2020年10期
关键词:情景化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孟凡正

【摘要】情景化教学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应运而生,小学阶段是个体成长过程中的特殊时期,道德与法治课在小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与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是学生道德品质养成的奠基石。情景化教学能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必趣,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情景化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30-0029-02

The Strategy of Situation Teaching in Moral and Rule of Law Course in PrimarySchool

(Sanzhuang Tow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Donggang District, Rizh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China)MENG Fanzheng

【Abstract】Situational teaching came into be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education.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age is a special period in the process of individual growth. Moral and rule of law courses play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and formation of all aspects of pupils' qualities. The cornerstone of moral character development.Situational teaching ca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moral and rule of law courses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of thecourse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Situational Teaching; Teaching Strategies

一、關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基本概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主要包括心理健康、道德品质、文化自信、法治观念、政治认同、国家意识、人生价值、社会和谐等内容,对年龄尚小的小学生而言,这些知识具有单调乏味性,而且理解难度也较大。情景化教学可以有效缓解这些问题,结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设置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课程情景,将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趣味、直观、形象地传授给学生,带领他们在身临其境中汲取知识、实现内化,这是传统教学方式的突破与创新,也是满足时代发展要求的需求,同时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体现,对于小学生思想建设的建构、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情景化教学的现状分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情景化教学的现状主要从教学目标规范性待提升、教学内容生活性待增强和教学方式科学性待完善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教学目标规范性待提升

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系统多元的课程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而言具有现实意义,能为学生创造美好的未来生活奠定思想基础。然而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情景化教学的开展,在教学目标设置方面缺乏规范性,在教学体系的建立健全方面缺乏配套的长期发展规划,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小学生年龄尚小,在知识接受与问题思考方面尚未成熟,接受能力有限,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以及课程规划等方面作出科学合理的调整,保障情景化教学的开展以及小学生素质的培养提升。

(二)教学内容生活性待增强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内容虽然集中于教材之上,但是宏观系统的知识皆源自生活,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情景化的教学开展中,适时引入生活中的实例以及时政新闻等,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理解知识,在对社会发展有所了解的同时开阔眼界。然而当前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在此方面落实得并不到位、课程的生活气息并不明显,使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面较狭窄、所了解的时事政治较缺乏,影响着教学效果的提升。实现情景化教学的革新,需要在此方面做出努力,加大在教学中融入生活性内容,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三)教学方式科学性待完善

作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学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对于学生个性与心理、思维及品质等方面的锻炼培养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更为久远。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教学中所应注意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情景化教学中灵活运用科学化的教学手段,以此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科学认知。然而实际的教学开展中,教师在教学方式、教具使用等方面的科学性亟待提升,需要教师要在此方面予以强化,在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手段内容等方面做出科学化的改进,促进学生道德法治素养的塑造与形成。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情景化教学的原则

基于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情景化教学的情形,在开展实际教学时需要把握三个原则,分别是时代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与实践性原则。时代性原则是指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与教学理念的更新,及时在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作出及时调整,保证课程的与时俱进,重视学生能力的提升,保障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教学实效性。主体性原则是指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对于学生参与情景教学的过程体验予以充分关注与了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作用。实践性原则是指在情景化教学中灵活运用生活实例,带领学生热爱生活,在感受生活中汲取知识,同时要引导学生践行道德与法治,寓教于学,通过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实例解析,提升学生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情景化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课堂情境,规范教学目标

课堂情境的设置可以依据三维目标,以此明确教学目标、深化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在《我能行》的教学中,在知识层面,明确“我能行”的内涵及表现;在能力方面,带领学生体验“我能行”,在发现他人优良品质的同时掌握课程知识;在情感态度方面,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自我,学会肯定自己与他人。如此针对性地创设课堂情境,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开展教学。同时在教学中要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互动,引导学生反省自身行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发展。

(二)营造生活情境,增强教学趣味

带有生活气息的课堂往往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生活情境的营造可以在社会与学生之间建构一个桥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社会时事,加深对社会的认识,感受自己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学生的思维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得到锻炼,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例如在《我们不乱扔》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常见乱扔垃圾的现象,告诫学生不要乱扔垃圾,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

(三)探究活动情境,增强教学实效

小学阶段学生的个性、思维以及品质都处于活跃发展期,道德与法治情景化教学的开展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特性,探究多元化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如在《变废为宝有妙招》的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组,在课堂上进行废品小制作,在活动的举办中让学生感受到课程学习的乐趣,同时促进个体动手探究、品质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游戏与活动对小学生很有吸引力,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能促进情景化教学的开展,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效性。

五、结语

学生对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印象影响着其未来对该课程的学习态度,教师应充分重视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利用情景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科学认知课程的性质、目的以及学习意义。通过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带领学生感受道德与法治课的乐趣,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思想问题创设具有针对性的情景,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理性看待问题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参考文献:

[1]唐隽菁.品格教育: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课堂[J].江苏教育研究,2018(02).

(责任编辑 王小飞)

猜你喜欢

情景化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初中英语的情景化教学研究
高中语文情景化教学的快乐课堂构建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