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2020-11-23周玉忠
周玉忠
摘 要: 初中地理的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注重与初中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以确保地理课的教学效率。由此可知,地理课程的有效开发与利用,通常会对初中地理的教学水平与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初中地理课的资源开发和利用进行探究,以促进地理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6.201
初中地理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其不仅能够为学校与教师创造教学开展的参照条件,使教师获得充足的教学素材、条件、案例、手段,并实现教学模式的丰富,而且还有助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这通常对学习方式的创新与课程功能的转变有着重要影响。通过课程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其不仅超越了只注重教材的狭隘教学内容,使师生的经验与生活都进入到具体教学中,并使学生充分关注自然与社会,促使教育具备的社会价值體现,而且还可以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得到充分体现,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并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知识构建者,以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1 基于实际生活的资源开发与利用
新课改下,地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越是和学生实际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内容,教学效果越显著。例如,中国气候中“季风气候”属于学生学习时的难点,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可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首先,教师需将季风环流、纬度位置、地形地势等相关因素怎样导致我国的东部区域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湿润温暖进行讲解,其次,列举出亚热带季风的区域,冬暖夏热且四季分明,但是季节不均衡。冬季以及全国东部的大部分地区都会受到北方的大陆气团影响,且干燥寒冷,降雨量只是占了全年7.5%,在春季的时候,由于东南风北上,且春雨早发,三四月的雨量通常占据全年的16.7%,且五月的时候,锋面的移入,逐渐进入到雨季,降雨量也相应增多,因此,五六月的降雨量通常占据全年30%。由此可知,我国的东部地区同样会受到锋面移动以及季风进退的影响。经过地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根据学生亲身经历的四季变化,通常有着深刻感受,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到自己家乡的气候特征及气候的形成原因,而且还能对东部地区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及特点具有深刻认识与理解,同时,通过该教学,还对雨带移动状况进行可阐述,从而使学生充分掌握气候的相关知识[1]。
2 基于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初中地理的教学中,其通常着丰富的乡土资源,不仅包含本区域的自然资源以及自然地理,而且还包含人文地理,即人文建筑、博物馆等文化遗产。因此,初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需注重当地乡土资源的挖掘,将乡土资源融入到地理课堂的教学中[2]。例如,地理教师可引导学生参观气象塔、讨赖河、博物馆等自然与人文景观,这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对于乡土文化的热爱得到有效增强。在学生参观后,教师可以“嘉峪关”为主题,让学生写篇文章,具体包括嘉峪关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特点、人口状况、发展趋势等,以此使学生对嘉峪关形成自身的独特见解。通过乡土资源的挖掘,引导学生参与相关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得到显著提高,而且还能实现地理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地理教师在具体教学时,需充分认识到乡土资源挖掘与利用的重要性,从而使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3 基于学校地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学校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也属于地理学科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的重要途径。因此,地理教师需引导学生构建相应的“地理小组”,让学生以探究合作的方式,开展天文、气象、抵制等多样化的观测与观察活动,并引导学生自主编辑相应的地理橱窗、地理板报与墙报等。同时,还能通过校园广播的形式,对相关地理常识、地理节目、地理趣味性问答等进行播放,以此使学生处于潜移默化当中,实现自身地理阅历与知识的积累与丰富[3]。除此之外,地理教师还需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相应的活动以及比赛,如地理竞赛、地理绘图等,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到图书馆或网络上查询相关知识,以此为活动开展准备足够的资料与素材。通过该教学方式,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相关地理知识的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得到显著提高,从而使学生充分了解与掌握到相关地理知识,并使地理知识更好的服务于学生自身的学习与生活。
结束语:综上所述,初中地理的具体教学中,教师不仅需注重课程资源的挖掘,而且还需注重校内素材的利用,以促使地理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和课堂上的教学实现有效结合,并使初中生充分体会到学习地理知识的动机与兴趣,并使地理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核心素养视角下地理课程资源有效开发路径——以《经济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一课为例[J].杨小华,许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6(06).
[2] 基于高校指导下自然地理实践力活动的设计、实施与评价——以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与重庆市兼善中学联合开展自然地理实践力培养为例[J].李兴科.地理教学.2018(20).
[3] 课堂教学中地理核心素养的习得研究——以人教版“工业地域的形成”为例[J].叶先进,徐海龙.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9).
[4] 社会发展对中学地理课程内容的影响——以我国中学地理课程内容的演变为例[J].李可可,冯鑫.南国博览.2019(05).
[5] 中学地理课堂有效问题教学方法的实践应用——以“能源资源的开发”一节为例[J].张白峡,刘光文,陈文.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20).
[6] 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路径思考——以宁德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为例[J].陈林杰.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