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艺要面向人民群众

2020-11-23吴晓红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大众文化

吴晓红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渐渐呈“百花齐放”之势,大众文化应运而生,以其亲民化、时尚化、娱乐化特征受到了广大民众的青睐,并逐步成为我国文化体系中主导型文化形态之一,有着解放民众思想的积极效用,但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大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文化消费渐渐成为了人们常态化的生活需求之一,而大众文化则具备着较为显著的商品化特征,为消费注意意识形态的形成提供了一定契机,使大众文化难以避免的浸染了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人文精神渐渐缺失。然而在大众文化背景下,唯有积极打造精品文化,推动群众文艺创作创新,方可引领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鉴于此,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分析研究了推动群众文艺创作发展的有效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大众文化;群众文艺;创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3-0248-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3.169

一、引言

群众文艺创作是人民群众反映心声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使人民群众充分认知自我,实现自我娱乐、自我学习精神。在大众文化时代,群众文化的发展十分迅速,群众文艺创作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肩负着全民文艺普及的重要职责,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民族发展更持久、更深沉的基本力量”,足以见得文艺建设面向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尤其在大众文化时代背景下,人们在满足物质文化的同时,对精神文化有了更高追求,基于此,唯有积极探索有效策略,推进群众文艺创作的创新性发展,方可引领良好的社会风气,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群众文艺创作的现状分析

(一)功利性显著

为鼓励群众积极创作文艺作品,我国设置了诸多艺术奖项,以期促进民众文艺创作繁荣发展,诸多权威部门十分支持艺术奖项的设定。但近年来,由于奖项评定缺乏严格的把关环节,奖项评定往往存在一定漏洞和“黑幕”,缺乏一定公平性,致使地方群众创作文艺作品渐渐与初衷相背离,呈现显著的功利性特征,不利于大众文化健康发展。

(二)经费不足、创作形式受阻

现如今,参与群众文艺创作活动的民众多以文艺业余爱好者居多,此部分人员由于受到本职工作影响,创作文艺作品的时间、资源有限,再加之“副业”与“主业”间难以取得平衡,致使他们难以长期坚持创作理念,创作质量亦会随之下降。同时,群众文艺创作除了编创剧本外,还有演出、制作等创作形式,上述形式的创作皆需具备一定的资金支撑,然而就目前来讲,很多地方区域往往存在文艺创作经费相对不足的问题,很多专家讲座、外出风采创作活动无法进行,意味着文艺作品创作形式将会因此受到限制,继而使创作者热情被严重挫伤,不利于实现文艺创作全民化发展目标。

(三)相关人才匮乏

多元化背景下,文艺创作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而人民群众长期以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核心内容,文艺创作者们唯有深刻认知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才能全面了解群众的需求及精神世界,方能收集到更具应用价值的创作素材。同时,群众文艺创作则比文艺创作难度更大,正因如此,群众文艺创作人才在我国十分匮乏,亦或是存在人员老化的问题,从而不利于实现文艺全民化发展目标。

(四)创新意识不足

现阶段,群众文艺创作囊括舞蹈、戏剧等诸多形式,具有显著多元化特征,但在实际的文艺创作中,往往存在创新意识不足的问题。群众文艺创作者不仅要在其作品中体现创作技巧性,还需切实结合当下大众文化背景,借助文艺作品来向大众群体传达独特的艺术审美、正确的艺术价值理念,反映时代风气的同时揭示其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引发群众深思,达成净化社会风气、文艺全民化的创作目的,然而就目前来讲,群众文艺创作在创新性发展方面依然较为薄弱,尚有很大发展空间,诸多作品并未体现出新的内涵与意义,难以全面满足民众日新月异的文艺需求,一定程度制约了群众文艺创作的创新性发展势态。

三、群众文艺创作发展的策略

(一)强化群众文艺创作意识

在大众环境下若想有效增进群众文艺创作效率,就需做好群众意识思想工作,强化群众文艺创作意识,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的创作意识。要求群众增进所出作品的时代性特征,使其艺术作品可切实揭示社会事实、反应社会信息、满足人们多样化审美需求。例如,自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为向抗疫工作者致敬,广州市相关机构组织开展了“以艺战疫——描绘你心中的活雷锋”主题文化志愿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此次活动中发布的群众文艺作品达752件,涵盖了戏剧曲艺、诗歌、书法、美术、音乐等多领域的文艺创作内容,有11个区文化馆以及广州市文化馆参与其中,中国画《大爱无疆》、《您好,钟医生》、音乐作品《因为你的爱》、《搏跃征途》、群口快板《较量》等佳作皆切实反应出疫情当下,群众对抗疫一线勇士们的歌颂赞美之心。

第二,敢于创新、打破传统的创作意识。要求群众文艺创作者要在创作时将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将丰富创作形式与正能量的文艺精神相结合,创作出高水平、高质量、富有创新性的群众文艺佳作。

第三,竞争意识。创作者唯有具备良好竞争意识,其群众文艺作品方能切实凭借自身优势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继而占得一席生存之地。要求创作者需善于了解并分析市场需求,充分考量民众对群众文艺作品的接受程度和审美指标,基于以上要素创作而出的群众文艺作品不仅质量有保障,还符合社会民众需求,将更具竞争优势。

第四,丰富创作形式的基本意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群众文藝创作形式方面依然尚待完善,这就要求创作者在创作群众文艺作品时,不仅需凸显我国社会价值观,体现传统文化精神,还需不断丰富文艺创作形式,如戏剧、美术、舞蹈、歌曲等群众文艺作品表现形式。

(二)向群众普及文艺创作的真实性和文艺性

众所周知,艺术源于生活,它不仅从生活中来,亦需走入生活,而生活则是群众创作艺术作品的灵感源泉,因此,创作群众文艺作品时不仅需要尊重艺术规律,还需切实体现文艺创作的真实性和文艺性,具备精益求精、走在创新最前列的精神。创作时,可选择“深入群众,开展采风活动”的方式来筛选出更具真实性、淳朴性的艺术素材。

比如杨丽萍老师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为什么可受到群众的喜爱与尊敬?这是因为她创作艺术作品前皆会深入研究当地信仰、领悟人文风情、了解地方特色、分析本土文化,耐心倾听老人家所讲的神话故事。可见,杨丽萍老师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是因为其创作思路是根植于土地,源自于生活的,然而这些深陷于生活,匍匐于大地的创作素材对杨丽萍老师而言远远不够,她的作品艺术表达形式突破了舞台的局限性,在大众化背景下,她所追求的艺术并非是一成不变、大众化的,而是尝试对比民族舞、傣族舞等多种形式的舞蹈展现其艺术作品,不仅保留了传统舞蹈特色,更创新了艺术理念,突破了艺术美感,使群众看了她的孔雀舞作品后深感震撼。基于此,我们在创作群众文艺作品时,为使得作品栩栩如生,不仅需积极深入生活,进行采风,还需尝试创新,深入生活的同时,尝试脱离生活,揭示现实生活。

总之,艺术是自由的,社会角色、艺术态度、艺术观念、艺术形式、艺术风格、艺术技巧等皆可成为我们创新群众艺术作品的着力点。

(三)群众艺术创作需“取其形、摄其魂”

京剧,又称京戏、平剧,现如今以北京为中心,遍布于全国,是第一批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戏曲剧种,在民间,亦有着较为广泛的影响力,而脸谱不仅是京剧艺术的重要组成和“表情符号”,更是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视觉化”体现,有着“取其形、摄其魂”的艺术特色,脸谱之所以深受群众喜爱,流传至今,不仅是因为它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更是因为其独有的艺术审美价值,可通过新颖的造型技巧来形象的体现出人物性格、心理、情绪和气质。因此,若要提升群众艺术创作质量,就需秉持“取其形,摄其魂”的创作原则进行创作。以哑剧创作为例,其创作内容主要为借助肢体语言,模仿“植物”、“人物吃东西”、“动物”以及“没有生命的物体”,十分有意思。如,模仿吃橙子,然而手中并没有橙子,就需想象手中真的拿着一颗橙子,首先,可凑上去闻一闻,用五官动作表达橙子很香甜的感觉,随后拨开橙子皮,进行品尝,此时就需作出或搞怪、或甜美的面部表情,而这种与神态、行为相关的肢体艺术语言十分绝妙、精湛、细腻,既可以取其形,还能够摄其魂,值得群众艺术创作者借鉴并深思。

(四)群众艺术创作需面向人民群众

2013年2月18日正式在山西平遥公演的大型體验剧《又见平遥》十分大气、震撼,感动了无数群众,一般的剧场中舞台与观众席是面对面的,而《又见平遥》却颠覆了常规的剧场空间,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一会是黑空间、一会是城墙、大院、街道……,在短短90分钟内,即可演绎出不同的场景,观众甚至可与表演者对话,犹如穿越一般,成为戏剧的一部分,将镖局、花楼、茶楼、等情景运用不同的题材展现给群众,而剧中人文风俗、人情世故、自然景色等剧情的创作理念皆是由王潮歌导演亲自走进平遥,深入群众生活后所提炼而出的,由此可见,唯有面向人民群众,所创作出的艺术作品方能更加深入人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众文化背景下,群众文艺创作者唯有面向人民群众、深入群众生活、融入传统精髓、创新文艺创作理念方能有效提升作品质量,引领优良的群众文艺创作风气,全面提升群众整体素养,发挥艺术文化精神的正确导向作用,引领群众积极创作,全面满足群众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   曹滨.在群众文艺的舞台上不断寻找创作灵感——我的戏剧人物画的探索[J].大众文艺,2019(24).

[2]   李丽.探索群众文艺创作与全民艺术普及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9(23).

[3]   李彩鹏.浅谈文化馆在繁荣群众文艺创作中发挥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9(16).

[4]   余聪聪.浅谈群众文艺创作与全民艺术普及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9(15).

[5]   谢华辉.试论群众文艺创作与群众文艺团队建设的相互影响[J].艺术评鉴,2018(08).

猜你喜欢

大众文化
新时期我国大众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浅谈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几点思考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探析
既要“阳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
一起审审题
北大教授力挺《创造101》:大众文化不是草履虫
浅析“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概述
大众文化背景下的民生新闻
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繁荣的历史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