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列宁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及其时代意义

2020-11-23刘志明朱思远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组织建设列宁共产党

刘志明 朱思远

[摘要]列宁以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完成布尔什维克党在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主要任务,全面深入阐明了党的组织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原则要求,形成了系统的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并从实践上指导了俄国的党组织建设。在党的组织建设实践举措方面,列宁把重点放在提高党员质量、纯洁党的队伍、选拔党的干部上,以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学习列宁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及其实践,对于贯彻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更好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各国共产党人加强自身组织建设,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列宁;组织建设;共产党;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中图分类号]A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20)05-0045-08

[收稿日期]2020-08-12

一、党的组织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对无产阶级政党来说,组织建设极其重要是毋庸置疑的。无产阶级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组织以及如何建设组织,事关革命的成败。因此,列宁对党的组织建设极其重视,他深刻指出:“‘组织起来!……不但要组织互助会、罢工储金会和工人小组,而且要组织政党,组织起来同专制政府和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坚决的斗争。不这样组织起来,无产阶级就不能去进行自觉的阶级斗争,不这样组织起来,工人运动就会软弱无力,只靠一些储金会、工人小组和互助会,工人阶级永远不能完成自己所肩负的伟大历史任务:使自己和全体俄国人民摆脱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奴隶地位”[1]P286。他还表示相信,“给我们一个革命家组织,我们就能把俄国翻转过来!”[1]P406

在列宁那里,党是“组织的总和”[1]P471,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增加10倍”[2]P38。因此,“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没有别的武器。无产阶级被资产阶级世界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无政府竞争所分散,被那种为资本的强迫劳动所压抑,总是被抛到赤贫、粗野和退化的‘底层,它所以能够成为而且必然会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就是因为它根据马克思主义原则形成的思想一致是用组织的物质统一来巩固的,这个组织把千百万劳动者团结成一支工人阶级的大军。在这支大军面前,无论是已经衰败的俄国专制政权还是正在衰败的国际资本政权,都是支持不住的。”[3]P158巴黎公社之所以失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法国工人缺乏组织,尤其是没有一个集中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既没有无产阶级的严格的政治组织,也没有广泛的工会和合作社”[4]P222。

第5期刘志明朱思远列宁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及其时代意义····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20年因此,在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中,组织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要团结带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进行斗争,不仅要依靠它在理论和政治上的正确,而且要依靠它在组织上的巩固。如果只重视思想的统一而忽视组织的统一,那么势必将党建设成一个松松垮垮的知识分子的俱乐部和宗派主义的小团体,而不是一个集中统一的战斗组织;如果只停留在政治纲领和路线的正确,而轻视组织上的行动一致,那么党的政治纲领和路线就得不到贯彻,党就不能成为无产阶级的坚强领导核心。列宁不是无政府主义的空谈家,他深刻认识到,在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确定之后,还必须“建立一个能使政治斗争具有力量,具有稳定性和继承性的革命家组织”[1]P386。

可见,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以及其他各项建设都要依靠组织建设来保障。组织建设是为实现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服务的,决定着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以及其他各项建设的成效。只有党组织坚强有力,思想路线才能巩固,政治路线才能贯彻落实,党的其他各项建设才能深入展开。正如斯大林指出的:“在正确的政治路线提出以后,组织工作就决定一切,其中也决定政治路线本身的命运,即决定它的实现或失败。”[5]P343

在创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中,列宁对于组织建设一直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建党初期,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同以马尔托夫為代表的孟什维克在党的组织建设问题上就存在着严重分歧,1903年召开的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在讨论党章第一条即党员资格的条文时,列宁主张承认党纲、在物质上支持党并参加党的一个组织的人,才可以成为党员。而马尔托夫认为只要承认党纲,在物质上帮助党就可以成为党员,而不需要加入党的一个组织,甚至宣称每一个罢工者都有权自行宣布自己是党员,党员可以不服从党的纪律,不受组织的制约。争论的焦点就在于要按照什么样的组织原则建党,“是彻底实行组织原则,还是崇尚涣散状态和无政府状态”[3]P104。

在组织原则上的分歧直接导致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两派的分裂,也决定了数十年后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迥然不同的政治命运。布尔什维克组织严密、纪律严格,在革命斗争中百炼成钢,愈加坚强成熟,最终一举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而孟什维克却始终松松垮垮,毫无战斗力可言,在民主革命中畏首畏尾,将革命的领导权拱手让给资产阶级,甘当资产阶级的应声虫;在社会主义革命中牢骚满腹,嘟囔着俄国生产力还没有到达实行社会主义的高度,“像猫儿围着热粥那样绕来绕去,不敢触及”[6]P775;十月革命胜利后,坚持机会主义立场,从事反苏维埃的活动,完全走到了人民的反面,最终为历史所抛弃。孟什维克的失败不是偶然的,在组织问题上的机会主义,已经为他们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有过深刻论述:“古往今来,世界上的大国崩溃或者衰败,其中一个普遍的原因就是中央权威丧失、国家无法集中统一。1903年,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列宁和马尔托夫针对党的组织问题产生了意见分歧。马尔托夫主张实行‘自治制,认为党员可以不参加党的组织,这实际上是想建立一个‘党员俱乐部。列宁则主张党员必须参加党的组织,并按照地方服从中央、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建党。对此,孟什维克攻击列宁是实行‘专制主义作风。1904年,列宁在《进一步,退两步》中指出,组织上的机会主义‘就是力图削弱知识分子对于无产阶级政党的责任,削弱中央机关的影响,加强党内最不坚定分子的自治。列宁认为,党应该具有严密的组织、统一的意志和行动,只有按照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党才是一个‘真正钢铁般的组织。无产阶级之所以不可战胜就是‘因为它根据马克思主义原则形成的思想一致是用组织的物质统一来巩固的。1920年,列宁提出‘无产阶级实现无条件的集中和极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7]二、列宁关于党的组织建设的基本思想列宁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内容极为丰富,其中关于组织建设的目标、原则和要求构成了他关于党的组织建设的基本思想。

(一)组织建设的目标任务:无产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无产阶级一切组织的最高组织形式

关于党的组织建设的主要目标,列宁明确指出:“党是阶级的先进部队,是阶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整个运动及其根本和主要目的的代表”[3]P337。

党是阶级的先进部队,也就意味着党的组织建设的任务,“决不是反映群众的一般水平,而是带领群众前进”[3]P338。正如列宁指出的:“忘记先进部队和倾向于它的所有群众之间的区别,忘记先进部队的经常责任是把愈益广大的阶层提高到这个先进的水平,那只是欺骗自己,无视我们的巨大任务,缩小这些任务。”[3]P105还意味着,党只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分而非无产阶级的全部。因此,党的组织建设绝不能“把作为工人阶级先进部队的党同整个阶级混淆起来”[3]P104,党也“只能包括本阶级的少数”[8]P227,因为觉悟的工人只占工人的少数,也只有这觉悟的少数才能领导广大工人群众前进。

党是无产阶级有组织的部队,也就意味着它不是“辩论的俱乐部”[3]P306,党员必须要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必须遵守党的纪律和服从党的决议。如果承认每个人都拥有自行宣布自己为党员的权利,那么党就永远组织不起来,这样的党永远不会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也就无法领导工人阶级的阶级斗争。列宁特别强调“使作为阶级的先进部队的党成为尽量有组织的,使党只吸收至少能接受最低限度组织性的分子”[3]P102。在他看来,党只有建立自己严密的组织体系,把所有党员都组织成一个“由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统一纪律团结起来的统一部队”[9]P51,才能实际领导工人阶级的大军向着总目标进发。

党是无产阶级一切组织的最高组织形式,意味着党要领导无产阶级的其他一切组织。正如列宁指出的:“几乎整个阶级(而在战争时期,在国内战争年代,甚至是整个阶级)都应当在我们党的领导下行动,都应当尽量紧密地靠近我们党。”[3]P105孟什维克总是力图缩小和降低党的领导作用,将党和小组、工会、团体等混为一谈,抹杀党组织与其他工人组织的界限,其结果是既削弱党的领导作用,又削弱其他各种工人组织的活动范围和内容,亦即削弱并解除无产阶级的武装。

党的组织建设的上述目标,从根本上决定了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人的党,也就是教育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使它能够夺取政权并引导全体人民走向社会主义,指导并组织新制度,成为所有被剥削劳动者在不要资产阶级并反对资产阶级而建设自己社会生活的事业中的导师、领导者和领袖”[3]P338。

(二)组织建设的根本原则:民主集中制

从布尔什维克党的理论和实践出发,列宁极富创造性地为俄国及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制定了集中体现新型无产階级政党组织规律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列宁关于民主集中制有一系列的论述,诸如“必须承认的基本的组织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党的最高机关应当是代表大会;党的中央机关(或党的各个中央机关)的选举必须是直接选举,必须在代表大会上进行”[3]P344-345;“党内的一切事务是由全体党员直接或者通过代表,在一律平等和毫无例外的条件下来处理的;并且,党的所有负责人员、所有领导成员、所有机构都是选举产生的,必须向党员报告工作,并可以撤换”[3]P346-347。

从列宁的上述论述中,我们可以这样简要概括列宁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基本内容:党员必须参加党的一个组织,服从党的决议;党内所有负责人都由选举产生,并且可以随时撤换;在党内生活上少数服从多数,部分服从整体,下级服从上级;党内实行讨论自由和行动一致的纪律;党的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有最后决定权;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等等。[10]

列宁还强调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和“集中”的辩证统一。建党初期,列宁就提出,党要切实加以实现的“组织倾向”,是“要实行彻底的集中制和坚决扩大党组织内的民主制”[11]P325。1921年6月共产国际三大通过的《共产党的组织建设、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的提纲,对民主集中制作了列宁主义的解释,即民主制和集中制的结合:“共产党组织的民主集中制必须是把集中制和无产阶级民主真正融为一体”[12]P288。

民主与集中的统一很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批评自由和行动一致的统一。列宁虽然非常重视行动一致,认为“组织性就是行动一致,就是实际活动一致”[3]P341。但是,他也认为:“任何行动和任何活动,只有它们是在前进而不是在后退,是从思想上团结无产阶级,提高无产阶级,而不是降低、腐蚀、削弱无产阶级,它们才是有价值的。没有思想的组织性是毫无意义的,它实际上会把工人变成掌权的资产阶级的可怜仆从。因此,没有讨论和批评的自由,无产阶级就不承认行动的一致。”[3]P341他坚决主张,“在党纲的原则范围内,批评应当是完全自由的。”[3]P341

以民主派自居的孟什维克则把列宁的民主集中制或者混同为专制、党内独裁,或者视为“民主制”和“集中制”的水火不容,用所谓“民主制”或“自治制”的动听口号来攻击列宁在特定时期和特定情况下强调的“集中制”和党的组织纪律。甚至连罗莎·卢森堡也担心列宁的民主集中制会“扼杀党内民主”,变成压制党内不同意见的工具,以及形成少数人的独裁。[13]列宁批驳了党内外在组织原则问题上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观点,认为“维护自治制、反对集中制”的倾向“是组织问题上的机会主义所固有的根本特征”[3]P139。他还批评说:“机会主义者都在竭力维护自治制,力图削弱党的纪律,力图把党的纪律化为乌有,他们的倾向到处都在导向瓦解组织,导向把‘民主原则歪曲为无政府主义。”[3]P143

(三)组织建设的基本要求:保持与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的密切联系

无产阶级政党要取得胜利,必须以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为依靠和力量源泉。正如列宁指出的,我们之所以能战胜一个又一个敌人,就在于“我们能够从过去受资本主义压迫、不论在哪里都占人口绝大多数的那些阶级中,也就是从工人和劳动农民中吸收力量,而且今后还要长期地愈来愈深入地从他们当中吸收力量”[3]P228-229。他认为,“这就是全世界的苏维埃政权最终肯定胜利和必然胜利的原因。”[3]P229

因此,无论是夺取政权之前还是夺取政权之后,党的组织建设都必须始终要求党保持与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的密切联系。正如列宁所说的:“我们需要的是新型的党,另一种性质的党。我们需要的是能够经常同群众保持真正的联系的党,善于领导这些群众的党。”[3]P343

在为夺取政权建立革命家组织的过程中,列宁始终强调要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他认为,单靠革命家的手是不能完成革命事业的,“革命家只能起真正富有生命力的先进阶级的先锋队的作用”[3]P343,而“先锋队只有当它不脱离自己领导的群众并真正引导全体群众前进时,才能完成其先锋队的任务”[3]P343。1909年,列宁在总结俄国革命的教训时指出:“只有以一定的阶级为依靠的政党才是强有力的,才能在形势发生各种各样的转变的时期安然无恙。公开的政治斗争迫使政党更紧密地联系群众,因为没有这种联系,政党就没有什么用处。”[3]P342列宁坚信:“一个能够通过联系群众而得到巩固以进行坚持不懈的工作的党,一个能够组织本阶级先锋队的先进阶级的党,一个努力以社会民主党的精神去影响无产阶级每一个现实表现的先进阶级的党,是一定会取得胜利的。”[3]P342

党成功夺取政权成为执政党后,列宁一再告诫全党:“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就是先锋队往前跑得太远,没有‘保持排面整齐,没有同全体劳动大军即同大多数工农群众保持牢固的联系”[3]P343。他深刻指出:“在人民群众中,我们毕竟是沧海一粟,只有我们正确地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否则共产党就不能率领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就不能率领群众,整个机器就要散架。”[6]P6951920年,在《为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准备的文件》中,列宁还为各国共产党组织应该同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即全体被剥削劳动者建立的相互关系作了深刻阐释:“只有共产党真正成为革命阶级的先锋队,吸收了这个阶级的一切优秀代表,集中了经过顽强的革命斗争的教育和锻炼的、完全觉悟的和忠诚的共产主义者,把自己跟本阶级的全部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再通过本阶级跟全体被剥削群众密切联系起来,取得这个阶级和这些群众的充分信任——只有这样的党才能在反对资本主义一切势力的最无情最坚决的最后斗争中领导无产阶级”[3]P342。三、列宁在党的组织建设方面的举措和实践成效关于党的组织建设,列宁把重点放在提高党员质量、纯洁党的队伍、选拔党的干部上,以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提高党员尤其是新党员的质量,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列宁在建党之初就指出:“我们的任务是要维护我们党的坚定性、彻底性和纯洁性。我们应当努力把党员的称号和作用提高,提高,再提高。”[3]P349俄共(布)成为执政党后,列宁更加重视提高党员的质量和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指出,“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世界上只有我们这样的执政党,即革命工人阶级的党,才不追求党员数量的增加,而注意党员质量的提高”[3]P222。列宁为提高党员质量主要采取了如下举措:一方面,“向劳动者敞开党的大门”[3]P223。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源于无产階级的先进性,1922年,列宁分析俄共(布)党员的现状后指出,“目前我党就大多数党员的成分来说是不够无产阶级的”[3]P329。他认为,这一现状无疑对于执政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不利的,因此,必须“号召大批普通工人和贫苦农民即劳动农民入党”[3]P223,“多吸收群众中新的工作者入党,使他们独立参加建设新生活的工作”[3]P224,以改变这种状况。在列宁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俄共(布)举行了历史上著名的“征收党员周”。列宁认为,在加紧动员人们上前线的时候,举行“征收党员周”这种活动“不致对那些想混进党里来的人有什么诱惑力”[3]P223,“入党的将都是一些真心拥护共产主义的人,真正忠于工人国家的人,正直的劳动者,在资本主义下受过压迫的群众的真正代表”[3]P223。在莫斯科征收党员周期间,入党的有13600人,这是一个连列宁自己也“完全没有料到的成绩”[3]P225。另一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全体党员的觉悟,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为加强对广大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列宁采取了以下举措:一是整理和出版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和创办马克思主义理论刊物。在列宁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马克思、恩格斯重要著作的翻译本和书信集得以出版。俄共(布)中央还于1922年1月在莫斯科创办了颇有影响的哲学和社会经济理论刊物《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二是通过创办各级各类党校和成立国家政治教育总委员会,建立健全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组织机构。1921年3月,列宁主持召开的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明确作出在全国各地建立各级各类党校的决定,到1922年,全国(乌克兰除外)从中央到地方,共建有各级各类党校242所,在校学员22000人。[14]在列宁的倡导下,苏俄还成立了国家政治教育总委员会,统一指导全国的政治教育和宣传鼓动工作;三是通过党课、研究班、训练班等形式,大力推动党内学习活动。1923年,在列宁和俄共(布)中央的大力推动下,全国各省、县苏维埃党校举办了为期2个月的训练班,有1800多人参加学习。[14]

(二)纯洁党的队伍,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

列宁指出:“任何非党性表现,任何削弱或模糊党性的做法,都是绝对不允许的。”[15]P109为了纯洁党的队伍和增强党的战斗力,列宁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清党。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共(布)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清党工作。第一次大规模的清党活动是在1919年。这次清党的重点是那些“一心想从执政党党员的地位‘捞到好处而不愿肩负为共产主义忘我工作的重担的人”[3]P222-223,措施主要是“不止一次地重新登记党员”[3]P222和“动员人们上前线和参加星期六义务劳动”[3]P222。列宁特别指示“要利用‘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这个创举”[3]P349清党,并强调,十月革命后即“1917年10月25日以后入党的一切党员,如果没有特殊的劳动或功绩证明自己绝对忠诚可靠,能够做一个共产党人,都需要经过这样的审查”[3]P349。第二次清党活动被称为“总清党”,从1921年8月15日开始,到1922年3月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夕结束。清党期间,一般停止接收新党员。这次清党的重点工作是“把欺骗分子、官僚化分子、不忠诚分子和不坚定的共产党员以及虽然‘改头换面但内心里依然故我的孟什维克从党内清除出去”[3]P322。列宁认为,这次清党虽然“也犯了相当多的局部性的错误”,但“总的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16]P325。二是严格入党条件,防止不良分子混进党内。列宁认为,执政党的地位决定了谁“加入之后就有可能掌权”[3]P238,因此,在成为执政党的新的历史时期,俄共(布)“不得不进行斗争,防止坏分子,防止那些旧资本主义的渣滓钻进和混入执政党里来”[3]P238。为此,他建议延长新党员的预备期,并拟定具体的考察条例,以保证预备期真正起到作用而不致流于形式。[3]P328他还特别强调,“非经半年‘用革命精神从事工作的‘考验或‘见习期,不得接收入党。”[3]P349

(三)抓关键少数,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

列宁认为,干部是党和苏维埃政权一切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没有能干的干部,党的一切命令和决议只不过是些肮脏的废纸而已。[17]P542这决定了党在组织建设方面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从人民群众中选拔出领导者和组织者”[18]P414。为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列宁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成立了专门负责干部选拔的机构。1919年1月,在列宁的亲自领导下,俄共(布)中央在成立政治局的同时,还成立了与政治局相并列的组织局,专门负责选拔和培养干部。二是加强对干部的教育。1923年,列宁特别向全党发出了“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6]P786的著名号召。学习既包括思想理论学习,也包括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学习。三是干部要密切联系群众,要尽可能多地下基层,深入到县、乡、村的实际生活中去。比如,人民委员会的每位副主席“每周‘下底层的时间不得少于两小时”[19]P325。列宁甚至还提出“把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某些委员,或者某些部务委员,或者其他身任要职的同志们,调到下面去工作,甚至是担任县的、乡的工作”[6]P516。四是重视选拔年轻干部。1919年1月,列宁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莫斯科苏维埃和全俄工会代表大会联系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应该深入下层,大胆起用新人”,“大胆起用年青工人,把无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放到重要岗位上去,而且不断提拔他们”[3]P350。五是健全党的监察制度,对干部进行监督。在列宁的倡议下,苏俄先后成立了工农检察院和中央监察委员会,审查和惩治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的行为。列宁还非常重视工农群众对党员干部的监督作用,并采取了两项措施,其一是建立信访制度,规定对群众的揭发和检举要认真调查和严肃处理;其二是建立定期报告制度,干部要定期向群众作工作报告。这些措施,有效地制约了党和国家的领导干部滥用职权,防止了他们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四、列宁组织建设思想的时代意义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由列宁亲手缔造的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苏联共产党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的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分崩离析了,这一重大失败背后的原因是深刻而复杂的,其中不乏苏联共产党对组织建设的忽视和对列宁组织建设思想的背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20]。列宁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不会因苏共亡党、苏联亡国而过时,反而随着资本主义体系的日益衰败越来越彰显其对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复兴的积极意义。

(一)对贯彻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更好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历史表明,什么时候坚持正确组织路线,党的组织就蓬勃发展,党的事业就顺利推进;什么时候组织路线发生偏差,党的组织就遭到破坏,党的事业就出现挫折。”[21]坚持列宁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目的是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是有利于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深化了对确立党的领袖的认识,他深刻指出:“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1]P286。列宁在给德国共产党员的一封信中还指出,如果不能造就一批有经验、有极高威望的党的领袖,那么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的“意志统一”就无法实现。[3]P344因此,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无产阶级事业取得胜利对党的组织建设必然提出的重大原则要求。牢牢把握和坚持这一原则要求,对新时代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有利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列宁深刻论证了党的思想统一和组织统一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在他看来,一方面,思想统一是党存在的前提条件,是党的组织统一的基础,因此绝不能寻求没有共同思想基础的所谓组织统一;另一方面,无产阶级政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原则形成的思想一致必须用组织的物质统一来巩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组织是‘形,思想是‘魂。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既要‘造形,更要‘铸魂。”[21]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确保党在组织上的集中统一,无疑要求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这必然有利于增强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

三是有利于建设严密的组织体系,更好发挥党的优势。列宁对党的组织体系进行过严密的划分,包括处于核心地位的革命家组织以及围绕其周围的尽量广泛和多种多样的工人组织,[3]P111认为严密的组织不仅会使政治斗争稳定和继承下去,还能大大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和内容,使无产阶级政党充满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也深刻指出:“严密的组织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21]在新時代,建设严密的组织体系,对于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组织功能,把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方面人才有效组织起来,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形成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于各国的共产党加强自身组织建设、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很多国家的共产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境,法国共产党前主席罗贝尔·于等人就认为,在欧洲,“不管什么类型的共产党,无论其名称如何,无论其参政与否,都无一例外地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22]。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受到沉重打击,西方出现了以占领华尔街运动为代表的一系列社会动荡,群众日益不满和愤怒,甚至将矛头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这本应该是各国共产党争取群众的难得“天时”,但由于自身组织涣散无力,难以得到群众广泛的支持,不得其“人和”,在这大好机遇面前,他们深感自身之轻,难以承受历史之重。[23]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放弃了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涣散,没有战斗力,且深受宗派主义、派别活动、小组习气的困扰,不能团结大多数和争取群众。

猜你喜欢

组织建设列宁共产党
十谢共产党
共产党离我们远不远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Review on 1921–A Gift for ourDearest CPC 《1921》影评——献给亲爱的共产党的礼物
拉美有多少“列宁”?
以组织建设促急救工作发展
立足岗位 突出重点 努力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纪念列宁
最后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