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陈云的历史贡献
2020-11-23朱佳木
[摘要]陈云在党中央领导岗位的时间,前后加起来有近半个世纪,跨越了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既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也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陈云具有无比忠诚、百折不挠的精神,不计名利、能上能下的高风亮节,在从事的每一项工作中都有所建树,为党和人民做出了多方面贡献。这些贡献有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有经济领域的,也有政治、党建乃至思想文化领域的。
[关键词]陈云;历史贡献
[中图分类号]D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20)05-0039-06
一
一个人一生能对党和人民做出哪怕一个贡献,已经十分难能可贵,如果能做出多个贡献就更不容易了。而陈云在自己从事的几乎每一项工作中都有所建树,为党和人民做出了多方面贡献。这些贡献有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有经济领域的,也有政治、党建乃至思想文化领域的。
1956年,毛泽东在推荐陈云担任党中央副主席时说:“我看他这个人是个好人,他比较公道、能干,比较稳当,他看问题有眼光。……不要看他和平得很,但他看问题尖锐,能抓住要点。所以,我看陈云同志行。……他是工人阶级出身,不是说我们中央委员会里工人阶级成分少吗?我看不少,我们主席、副主席五个人里头就有一个。”[1]P112
1995年,陈云逝世,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发布讣告,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2],“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威望,深得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尊敬和爱戴”[3]。
1995年6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在陈云同志诞辰9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在陈云同志的身上,我们看到党的老一代领导人的精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生机蓬勃的创造精神,看到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把握,看到无产阶级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严格求实的科学态度的有机统一。”“他对党、对人民的贡献是巨大的、多方面的。”[3]
2005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在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又指出:“他长期领导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成功实践和取得的显著成就,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在经济建设的一些重大问题上,特别是在困难关头,人们总是希望听到陈云同志的意见,他也总是能够不负众望,洞悉全局,抓住要害,及时拿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4]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在20世纪中国苦难而辉煌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一大批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优秀共产党人。陈云同志身上表现出来的坚定理想信念、坚强党性原则、求真务实作风、朴素公仆情怀、勤奋学习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5]
在陈云身上有一些看似矛盾的地方,解析这些矛盾,恰恰有助于人们找到他所以能为党和人民做出多方面贡献的答案。
陈云在填写个人履历时,学历一栏永远填“高小毕业”,即使后来有人提议改为“相当大学”,他也坚持不改。然而,无论在领导能力还是在理论乃至文字上,他的水平都是有目共睹,被人们广为称道的。这个矛盾恰好说明,他是一个十分务实、低调的人,也是一个勤于自学、思考、动笔的人。
陈云出身贫苦,自幼营养不良、身体较弱,然而活到90岁,堪称长寿。这个矛盾恰好说明,他是一个意志极为坚定的人,毅力和自控能力超乎寻常。
第5期朱佳木略论陈云的历史贡献····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20年陈云参加革命的时间比起建党初期的领导人要晚一些,而且,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16年里还一直遭受政治冷遇。然而,他在党中央领导岗位的时间,前后加起来有近半个世纪,跨越了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既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也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可以说在我们党内仅此一例。这个固然与他的长寿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他有无比忠诚、百折不挠的精神,不计名利、能上能下的高风亮节。二历史的关键时刻往往是历史的闪亮点,也是历史人物在政治上展示作为的舞台。陈云能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就是因为每当革命处在关键时刻,他总能做出恰当反应,出色完成历史赋予他的责任。
1931年4月,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叛变,把党中央立即置于极端危险之中。党的地下工作者截获情报后,由于一时与中央特科联系不上,便找到时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的陈云。陈云迅速报告了中央,并协助周恩来召集紧急会议,采取应变措施,连夜转移中央机关、销毁秘密文件,使敌人扑了空。由于他在行动中显示出非凡的机智和才华,中央决定由他担任整顿后的特科书记。在他领导下,特科改变了工作方法,为保卫中央、消灭叛徒、沟通组织、筹集经费,发挥出显著作用。
中央红军在长征出发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中有博古、周恩来、张闻天和陈云四人随中央红军一起长征。由于广大干部对中央主要负责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越来越不满,高级干部普遍要求召开一次能从组织上解决问题的政治局会议。周恩来在进入遵义城后,就即将召开的中央会议性质问题征求张闻天和陈云的意见,陈云明确表示赞成张闻天应该召开政治局会议的主张。会上,陈云和多数同志一起,支持毛泽东的意见,不同意博古的报告。会后,他又和张闻天一起到部队传达会议精神,并为此写出了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遵义会议传达提纲》。后来,他受中央派遣回上海恢复白区组织,并根据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指示前往苏联。在那里,他以亲历者身份,向共产国际详实系统地汇报了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对苏共在此后的中共党内斗争中支持毛泽东,产生了重要影响。
抗战胜利后,陈云被中央任命為东北局委员和北满分局书记,执行“控制东北”的战略任务。他从苏联与国民党政府签有把东北铁路沿线大城市移交后者的协议,以及我们党在东北没有根据地、缺少群众基础的实际情况出发,向中央提出北满工作应以广大乡村和中小城市为中心和迅速派部队前来、分散到铁路支线发动群众的建议,得到中央的同意,为后来制定“放手发动群众、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方针提供了重要支撑。在国民党采取“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作战方针,集中兵力进攻我南满根据地的危机时刻,他又主动请缨,以南满分局书记和辽东军区政委的身份,成功领导了坚持南满的斗争,并因此扭转了东北战场上敌攻我守的态势,为辽沈决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四人帮”被粉碎,但“两个凡是”方针严重阻碍党和国家继续前进的紧要时刻,陈云不顾当时中央主要负责人就不要触及“天安门事件”和邓小平出来工作等敏感问题打的所谓“招呼”,在1977年3月中央工作会议上毅然提出这两个问题。他当时虽然只被保留中央委员的职务,但由于发言道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心声,加上他在党内的资格和威望,因此影响很大,使当时的中央主要负责人不得不表态,“适当时机让邓小平同志出来工作”[6]P992。此后,邓小平恢复了工作,然而“两个凡是”方针仍在推行。于是,陈云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又率先提出解决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的意见,引起与会者广泛而热烈的响应,由此扭转了会议方向,当时的中央主要负责人就“两个凡是”问题作了自我批评。在邓小平的领导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下,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两年徘徊前进的局面,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1989年春夏之交,北京发生了一场有计划有组织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政治动乱,邓小平和中央政治局多数同志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而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赵紫阳却支持动乱。面对中央发出两种声音的局面,当时担任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的陈云从休养地返回北京,召集中顾委常委会,明确提出“现在是关键时刻”,“要坚决拥护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7]P368。这一表态,对于广大干部群众在中央发出两种声音、党和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做出正确选择,發挥了别人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三人们对陈云的印象一般聚焦在经济方面,他自己也说财经工作是他的“本行”,他是搞“吃饭穿衣”的。但他在从事经济工作前后,实际上有过很长时间从事党的组织、干部和纪律检查工作。从1937年起,他担任了7年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央组织部部长,后来,又从1978年起担任了9年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中央纪委第一书记,加在一起长达16年之久。他对党的建设所做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这些年的工作上。
党中央到延安前,一直处于地下和流动的状态,没有也难以有全国统一的组织和干部工作。到延安后,中央和各抗日根据地以及国统区的地下组织之间,逐渐建立了稳定的经常性的联系,中央组织部这才有了开展对干部政策的制定、对干部工作的指导和统一调配重要干部的条件。而那个时期,正是陈云担任中组部部长、负责全国党建的时期,中组部工作制度和作风形成的基础,基本上就是那个时期打下的。
陈云在中组部除了亲自抓有关制度、政策、规章、纪律的制定,干部的审查甄别,违纪党员的处分等项工作外,还先后发表了一系列讲话、报告、文章,论述做一名党员和干部的条件,以及党的组织建设和干部政策。他接任中组部部长时,全国党员只有4万人,而当他离任时已发展到50万人。那一期间,国统区地下组织也没再遭受过大的破坏。这些成绩,与他的工作无疑是分不开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干部队伍面临青黄不接的严重局面。那时,陈云虽然不分管干部工作,但他作为中央决策层的一员,感到这个问题关系党的前途命运,是当务之急,必须尽快解决。他提出,对拥护三中全会路线的年轻干部不能只是几十个几百个地选拔任用,而要放开手脚,成千上万地提拔培养;同时,对于“文化大革命”中的“三种人”,不能采取“俱往矣”的态度,而应记录在案,一个也不能提拔,已经提拔的必须从领导班子中清除。在他的反复呼吁下,这个意见终于被中央所接受。后来,他又提出干部队伍“四化”的方针和在各级领导班子中建立“第三梯队”、解决知识分子入党难问题、改善中青年知识分子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等建议,也被中央逐一采纳。所有这些,对我们党顺利实现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保证国家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陈云领导中央纪委时,正是我们党既面对党的民主集中制被“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亟需恢复,又面对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给党的队伍带来新考验、亟需整顿的时期。针对这种复杂局面,陈云把整顿党风提高到党的建设前所未有的高度,鲜明指出:中央纪委的基本任务“就是要维护党规党法,整顿党风”[7]P240;“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7]P273;“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的问题”[7]P275。针对一些干部放松对子女要求的现象,他提出党的高级干部要“在教育好子女的问题上,给全党带好头。决不允许他们依仗亲属关系,谋权谋利,成为特殊人物”[7]P352。针对当时中央要求北京党政军机关在实现党风和社会风气根本好转中作表率,提出,“做表率首先从中央政治局、书记处和国务院的各位同志做起”[8]P543。针对改革开放初期南方沿海一带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充当走私活动“保护伞”、使走私贩私成风的现象,他主张必须严厉打击,并得到邓小平的支持,由此掀起一场打击经济领域严重犯罪活动的斗争,遏制了这股歪风,保证了改革开放的健康发展。四陈云从15岁起就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站柜台、打算盘,在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后,又不时和钱庄、票号、银行打交道。这些经历使陈云对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比较多的了解,为他后来领导经济工作做了一定铺垫。
陈云领导经济工作大体有以下几个阶段:第一,延安时代后期领导西北财经办事处;第二,解放战争时期领导东北财经委员会;第三,从新中国成立前夕到1954年领导中财委;第四,从1954年至1958年以国务院副总理和中央财经工作五人小组组长身份领导全国经济工作;第五,在1962年担任中央财经小组组长,主持国民经济调整;第六,1979年至1980年以国务院财经委员会主任身份,领导第二次国民经济调整。陈云对经济工作的贡献,主要就体现在以上几个阶段的工作中,特别是他在党中央领导下做的几件大事,如新中国初期统一经济、稳定物价,“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统购统销政策的提出和贯彻执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对国民经济的两次调整,等等。一些老同志说:实践证明,陈云在领导经济工作中,大错没犯过,小错也不多;凡是按照他的意见办,建设事业的发展就顺利,反之,就遭受损失,甚至停滞倒退。
陈云不同于只负责经济决策而不具体组织实施的领导人,也不同于专门从事经济理论研究而不具体做经济工作的经济学家。他一方面要面对经济生活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弄清实际情况,提出相应对策,并在得到中央批准后组织各有关部门实施;另一方面,他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的理论,分析解决问题,注重在经济工作实践中随时总结经验,并把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因而形成了既属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组成部分,又带有自己特色的经济思想。
陈云经济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是两句话八个字:稳中求进,活而不乱。
在陈云看来,搞建设必须建立在“稳”字的基础之上,只有“稳”,才有可能“进”。稳还是不稳,主要看物价,看民生,看人民生活必需品的供应。而要“稳”,必须做到财政收支、银行信贷、物资供求、外贸进出口,以及基建与民生、基建与生产等重大关系的综合平衡;使工业与农业、重工业与轻工业、重工业内部各门类,以及工业与交通运输业、经济建设与技术人才培养等重大关系按比例发展。他认为,在资金、物资、人才都短缺的情况下,综合平衡只能是紧张的平衡,但再紧张也绝不能弄到平衡破裂的程度。他说:“所谓综合平衡,就是按比例;按比例,就平衡了。”[7]P211因此,综合平衡要从制定计划时做起,而且要按短线(即今天说的短板)来平衡。这样,“表面看来像慢,但实际上是快”[7]P268。因为“按比例发展是最快的速度”[7]P251,是“不再折腾条件下”[7]P268的发展速度。“搞建设,真正脚踏实地、按部就班地搞下去就快,急于求成反而慢。”[7]P311
陳云在经济建设上主张稳中求进,对体制改革同样主张稳中求进。他说:“体制改革涉及范围相当广,广大干部还不很熟悉,在进行中还会出现一些难以预见的问题。因此,必须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经验。……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只要这样做了,这次改革就一定能够成功。”[7]P338
陈云强调“稳”,与他的思想方法有关,与他的工作担子也有关。他主持全国经济工作,必须对全国人民负责。毛泽东在建设速度、农业恢复方法等问题上和陈云的看法有过分歧,但他认为陈云对经济有研究,提出的意见比较有把握。“大跃进”中的八届七中全会上,毛泽东称赞陈云坚持对粮、棉、钢、煤四大指标的意见,认为“正确的就是陈云一个人”[9]P940。会后,他委托陈云落实1959年钢铁指标。庐山会议前夕,他在个别谈话中又表示:陈云同志提过先安排好市场再安排基建,有同志不赞成。“现在看来,陈云同志的意见是对的。”[9]P963他还说:“国乱思良将,家贫思贤妻。陈云同志对经济工作是比较有研究的,让陈云同志来主管计划工作、财经工作比较好。”[10]P1176在七千人大会上,当毛泽东讲到别的中央领导比自己懂工业、商业时,着重说道:“陈云同志,特别是他,懂得较多”[9]P1203。
陈云在经济工作上的另一个主张是,要把经济搞活,不能搞死;同时,又要注意中国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的国情,不能把经济搞乱。他曾用鸟和笼子作为比喻,形象地阐述了这个思想。他说:“鸟不能捏在手里,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如果说鸟是搞活经济的话,那末,笼子就是国家计划。当然,‘笼子大小要适当,该多大就多大。”可以跨省跨地区,还可以跨国跨洲,“但无论如何,总得有个‘笼子”[7]P320。他的这一比喻,生动而深刻地道出了宏观控制与市场经济关系的真谛,引起中外经济学界的广泛兴趣。
正是从上述思想出发,陈云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刚刚完成、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不久的1956年,就提出过一个体制改革的设想,即在所有制上,以国家和集体为主体,以个体为补充;在生产计划上,以国家计划生产为主体,以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自由生产为补充;在市场管理上,以国家统一市场为主体,以自由市场为补充。这个“三为主三为补”的设想,当年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行,却成为改革开放初期的指导方针,对“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产生过广泛而深入的影响”[3]。1979年初,他对这一思想作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他指出:无论苏联还是中国的计划工作,主要缺点是“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7]P245。他主张,“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必须有两种经济:(1)计划经济部分(有计划按比例的部分);(2)市场调节部分(即不作计划,只根据市场供求的变化进行生产,即带有盲目性调节的部分)。”[7]P245他还提出,“在经济体制改革中,不一定计划经济部分愈增加,市场经济部分所占绝对数额就愈缩小,可能是都相应地增加。”[7]P24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早已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如果把计划理解为主要是指导性计划,把宏观控制理解为政府作用,那么,陈云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思想,就仍然没有失去现实意义。例如,他提出在价格改革上不能完全取消财政补贴,工资与物价上涨挂勾要考虑到农民利益;企业承包要保证设备完好、生产安全,防止掠夺式的使用资源;在基本建设中,必须把处理污染问题放在设计的首要位置,真正做到“防害于先”[7]P263;特区不能发行单独的货币,要防止把金融搞乱;引进外资要考虑还款能力,引进设备的同时要买技术,买专利;搞来料来样加工,要注意保护“自己必须发展而且正在发展的东西,不要被外面进口的挤掉了”[8]P536;“对外开放不一定都是人家到我们这里来,我们也可以到人家那里去”[8]P537。这些意见都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也都被历届中央所采纳,在改革开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陈云经济思想和许多伟大历史人物的思想一样,不能不受到所处时代的局限。但他这一思想的核心内容,也同许多伟大历史人物的思想一样,是超越时代的。这些思想体现了对我国基本国情的深刻把握,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理解,对宏观经济运行规律的科学认识。只要我们的基本国情没变,我们进行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运行中还存在宏观与微观的关系,这些思想就不会过时,相反,会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发挥作用。五陈云考虑问题总是从大局着眼,常说“过去旧商人中,有一种头戴瓜皮帽、手拿水烟袋的人,他们是专门考虑战略问题的”[7]P377。他提倡干部要拿出时间,“‘踱方步,考虑战略性问题”[7]P377。他这样要求别人,自己也是这么做的。他一生为考虑党和国家的战略性问题殚精竭虑,贡献了全部聪明才智。
比如,大家都说要实事求是,但很少有人思考如何才能做到实事求是,而陈云就琢磨这个问题。他在延安时代按照毛泽东的建议,认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还把毛泽东起草的全部文件、电报通读一遍,最后得出结论,就是要实事求是。然后,继续思考怎样做才能实事求是,结果发现关键在于把“实事”看全面,并为此总结出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十五个字的经验。他把这十五个字作为实现实事求是的方法,也把做到这些同干部有没有民主作风、党内统一思想认识相联系,对深化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促进干部形成听取不同意见的习惯,具有很大启示意义。他的经济思想、党建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正是他的这一思想方法的体现和展开。
再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决定对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进行总结,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陈云经过考虑,建议在“历史决议”中增加回顾建国前28年的历史。他的这个建议得到了邓小平的赞成,被党中央所采纳,为我们党解决在纠正毛泽东晚年错误的同时维护毛泽东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中央政治局常委,陈云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国家的文化建设同样十分关心,提出了许多产生深远影响的意见。例如,他主张,对认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不灵了的党员要批评教育,其中做意识形态工作且经教育不改的,要调动工作;要加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经济工作和宣传工作搞不好都可能“翻船”;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建设,不可能先进行物质文明建设再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帝国主义的侵略、渗透,过去主要是“武”的,后来“文”“武”并用,现在“文”的突出出来,那种认为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已经过时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利用宗教同我们争夺群众尤其是青年,是国内外阶级敌人的一贯伎俩,对此要高度重视。
陈云的一生与党史、国史息息相关,同时,他又是党史、国史编研事业的热心参与者、支持者和指导者。上世纪80年代,陈云曾先后主持了《“伍豪事件”的前前后后》这一历史文件的撰写和《东北解放战争史》一书的编纂、对西路军历史问题的澄清,确认并说明了《遵义会议传达提纲》的真实性和产生过程,回答了中央党史部门提出的有关中央领导机关长征前后变动情况的问题,不仅使党史研究搞清楚了许多过去长期没有搞清的历史,而且指出了党史研究应当采取的正确立场、观点和方法。
陈云还就整理古籍问题发表过谈话,被中央书记处作为文件印发,使原本要撤销的古典文献专业得以保留,使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停止工作的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得以恢复,也使硕果仅存的古籍研究、整理队伍得以发展,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挖掘、保存和发扬光大做出了重要贡献。
陈云自幼喜爱听评弹,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养病期间重新拾起了这一爱好,边听边思考评弹如何适应时代不断发展等问题,并以“老听客”的身份发表了许多令评弹界心悦诚服的真知灼见。例如,评弹应当既严肃又活泼,思想教育要通过艺术手段实现;对传统书目要在整理后保留、演出,对现代题材的新书要积极支持;评弹艺术要“出人出书走正路”,等等。这些意见在评弹界乃至文艺界广为传播,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产生了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陈云离开我们已有25年,但他对党和人民历史贡献的光芒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式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陈云同志为新中国的建立、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确立、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立的功勋,党和人民将永远铭记。”[5]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新华社.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沉痛宣告陈云同志在北京逝世[N].人民日报,1995-04-12.
[3]在《陈云文选》(一~三卷)、《陈云》画册出版发行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九十周年座谈会上江泽民同志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5-06-14.
[4]胡锦涛.在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6-14.
[5]习近平.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6-13.
[6]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下冊[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7]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陈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文集:第三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1949-1976):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传: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On Chen Yuns Historical Contribution
ZHU Jia-mu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732,China)
Abstract:Chen Yun stayed in the central leadership of the CPC for nearly half a century,spanning various historical periods of revolution,construction and reform.He was not only an important member of the central leadership with Mao Zedong as the core,but also an important member of the central leadership with Deng Xiaoping as the core.With the spirit of loyalty and perseverance,Chen Yun did not care personal fame or wealth,and could treat both promotion and demotion with indifference.He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every work he engaged in,and made many contributions,both material and spiritual,to the Party and the people.The fields in which his contributions were made include economy,politics,party building,and even ideology and culture.
Key words:Chen Yun;historical contributions
(责任编辑: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