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
2020-11-23李春耕
李春耕
[摘要]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为新时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明确了方向,对提高全民族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意义。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就应当准确把握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灵魂、历史源泉、风向标、着眼点,让社会主义道德的阳光温暖人间。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20)05-0005-0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了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特别注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立根塑魂、正本清源。党中央也相继出台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新方法、新举措,涌现出了一大批道德模范,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促进了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一、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重要内容,起着统领和灵魂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1]P62同时,我们“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1]P41。理想是对未来的向往,信念是为实现理想所表现出来的坚韧不拔的毅力。理想信念是人们思想行为的最高统摄、价值支撑和精神动力,是人们精神世界的核心支柱,影响和规制着人们现实的思想行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我们要在全党全社会持续深入开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闪亮。”[2]P323在当代中国,理想信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以及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渴望。这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矢志不渝的追求。既是激励我们奋勇向前的动力,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塑造着我们的信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科学把握意识形态发展规律,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和大众化,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每次教育实践活动中。可以说,理想信念教育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党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主线。为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2014年7月20日中央组织部专门印发了《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引导和帮助干部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同样,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讲到“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时,首先讲到的也是“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1]P42。通过这些年的理想信念教育,使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进一步提振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热情,激发了人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共筑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理想信念的形成离不开现实的条件因素。理想信念产生的原初动力和内在依据是不断发展和丰富人的需要。马克思说:“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3]P286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阶段,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自己周围,努力奋斗,开拓创新,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推动了我国经济、科技、国防、外交、综合国力的大幅跃升,14亿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全面小康,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才越来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认可。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人们的生产方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再加上我国目前市场经济规则、政策法规、社会治理有待于完善和发展,社会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贪污腐败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多元文化思潮的存在和网络有害信息的影响,在理想信念建设方面依然面临着不少挑战。
就多元文化思潮來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同世界各国交往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在促进我国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同时,世界上各种文化思潮也涌入国内。应当说,多元文化思潮进入国内是当代中国发展之幸,它不仅极大地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而且也推动着我国思想创新、观念创新和实践创新。但多元文化的衍生物也为反主流社会思潮,如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西方宪政主义、普世价值论、历史虚无主义等提供了存在的土壤,影响甚至削弱了公众对主导意识形态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从根子上冲击着大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和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认同。
另外,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来看,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长期以来,我们更多的是把理想信念教育集中于“施教向度”,侧重点在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而忽视了“受教向度”,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研究把握理想信念自身的教育规律还不够。这样就割裂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内在联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教育的内容往往得不到受教育者的认同。破解这一问题,就必须深化对教育规律研究,注重把握受教育者的心理规律,在潜移默化中使受教育者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知道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强制处在健康清醒状态的每个人接受某种思想。”[4]P426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准确把握理想信念形成的过程和规律,不能有效破除理想信念形成过程的诸多心理障碍,再完美的教育设计也无法使心理上处在“健康清醒状态”的个人树立和坚定相应的理想信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探究个体理想信念形成过程中的心理规律,如教育对象的主体心理与从属心理相统一的规律、心理过程渐进性与反复性相统一的规律、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协同参与的规律等,从而科学把握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接受规律,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5]P1,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高度概括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6]P25。这一概括既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也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相承接,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整合力量,凝聚共识,团结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集聚全社会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核心价值观在一定社会的文化中起着中轴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1]P41本质上讲,“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7]P168针对我国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殊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7]P168。因此,我们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只有这样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在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面向全社會做好这项工作,特别要抓好领导干部、公众人物、青少年、先进模范等重点人群”[8]。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7]P154。也就是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1]P4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道德是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具有鲜明的历史继承性。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体现新时代的道德风尚,但不能割断历史,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马克思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后果为基础的。”[3]P544这就告诉我们,新时代的道德建设要体现新时代的特征,以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但由于各个民族在历史上长期形成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差异性,使得反映经济关系的新时代的道德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必然具有历史继承性。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源不断的历史传承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道德文化。新时代的道德建设有义务也有责任把中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这些优秀道德基因传承下去,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7]P164。三、政德建设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2018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把政德建设作为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这是由党员、领导干部的身份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样,在全社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也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才能顺利进行。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党的领导下,确立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的新目标、新要求、新格局。践行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领导干部要起表率作用,党员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党支部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无论是在公共领域还是私人生活领域,党员、干部都要身体力行,实践更高的道德水准,这样,群众就会跟着我们学,良好的社会风尚就会逐渐形成,就会使中国人民以更健康的精神状态共享发展成果和美好生活。
讲政德,就是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明大德,就是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铸牢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立场,经受风浪考验,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守公德,就是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严私德,就是戒贪止欲、克己奉公,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人民。
加强政德建设,一要树立权为民用理念。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就应当为人民所用。我们党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领导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所秉承的光荣传统,也是党全部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我们党的奋斗目标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二要严以修身。“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领导干部只有自身道德高尚,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才能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去教育和感化百姓。三要廉洁齐家。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2]P165领导干部和自己的家庭成员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其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准、行为作风,也是党员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对社会风气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妻贤夫祸少,儿孝家平安。如果领导干部家庭成员作风不正,仗势欺人,打着自己的旗号非法牟利,就会使群众敢怒不敢言、敬而远之;如果领导干部家庭成员道德水准高,勤俭持家、乐于助人,就会受到人民群众的敬重。因此,党员干部要带头树立良好家风,时刻对家庭成员给予正确引导,向他们宣传党规党纪,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自觉遵守公序良俗,一旦发现有不良苗头就要及时制止,不要让“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四、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重视对青少年的培育和塑造。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1]P41之后,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从千秋大业高度,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按照这些要求,我们应当通过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多管齐下,持之以恒,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融入到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之中,不断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形成全党全社会重视支持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关心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
不可否认,在国际风云变换和国内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对青少年进行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也面临诸多挑战。就国内环境来看,在我国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这一方面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他们自身潜能的开发,但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封建迷信、黄赌毒、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消极腐败等丑恶现象,影响和制约着青少年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从外部环境来看,一些西方国家在极力遏制我国经济、科技、军事发展的同时,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在思想领域对我国的和平演变,利用各种途径对我国青少年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他们不是大张旗鼓地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攻击,就是潜移默化地把各种腐朽没落的社会思潮带入我国,严重影响着我国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再者,当今信息传播渠道多种多样,尤其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很难或者不可能完全剔除不良信息。因青少年的自控能力和识辨能力较差,在通过互联网学习和娱乐的时候不免会受到一些腐朽落后文化的影响,他们的心灵也会受到腐蚀,如果引导不当就容易导致精神空虚、行为失范,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也会给青少年道德教育培养带来一些新的挑战。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后继有人。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长久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开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局面,把千千万万的青少年培养成具有高尚道德修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领导,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同样,加强青少年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这一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兴衰的战略任务,必须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才能顺利进行并取得显著的效果。第二,净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新时代道德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青少年专门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根据青少年自身特点,把握青少年成长规律,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开展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坚决禁止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等在社会上的传播。坚决清理互联网、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通信工具上的有害信息,对营业性歌舞娱乐、电子游戏厅等社会文化场所进行整治以防止这些实体场所给青少年成长带来负面影响。第三,要积极改革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方式。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学校对学生进行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不仅体现在思想政治课上,还应把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当中。道德教育和传授知识不一样,不能用传授知识的方式进行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学校要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结合起来,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第四,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少先队在青少年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共青团是党的后备力量,在青年道德建设中起着模范带头作用,具有榜样的力量。把共青团工作纳入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总体布局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样,少先队是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对少年儿童的素质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通过各种活动积极引导少年儿童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广大少年儿童在德、智、体、美、勞诸方面发展。第五,要注重家庭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一方面,家庭是一个人生命的摇篮,家庭教育先于学校和社会教育,是人接受教育的起点和基点;另一方面,家庭成员是有血缘关系的最亲近的人,也是相处时间较多的人,家庭成员尤其是家长的自身言行随时随地都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行的形成。五、让社会主义道德的阳光温暖人间加强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既需要党和政府的大力推动,也需要社会、家庭和公民个人的共同参与。党和政府可以从制度层面通过制定政策,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体系维护公民权利,引领社会风尚,培育道德主体,从而奠定惩恶扬善的道德基础,以激发人们向善之心与行善之举。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加强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只有放到整个社会的大熔炉中,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才能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上所指出,要“让社会主义道德的阳光温暖人间”。
让社会主义道德的阳光温暖人间,一是要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教育结合起来,注重解决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由于人们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思想观念、道德水准不同,在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同,因此,加强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能搞一刀切,要丰富思想内涵,拓展工作领域,从实际出发,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把工作做到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二是要注重文明家庭建设。社会是由家庭构成的群体,而家庭是由有血缘关系的人构成的社会最基本单元,也是人生第一个教育场所。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状况与其所生活的家庭有着很大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2]P353因此,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应注重文明家庭建设,努力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2]P356。
三是要加强个人品德建设。道德建设的最终落脚点还是应当落到个人品德上。个人品德是一个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道德特点和道德倾向,是一定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内化的外在表现。个人品德提高了,就可以“内德于己,外德于人”,促进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特别是在一些法律与制度难以约束的私人生活领域,个人品德更是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因此,在一些私人生活领域,我们应当通过培养和提高个人品德的方式,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大力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不断提升个人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8]新华社.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不断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N].人民日报,2014-05-25.
To Deeply Understand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Statement on Socialist Moral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LI Chun-geng
(Department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Academy Jinggangshan,Jinggangshan,Jiangxi 343600,China)
Abstract:In the new era,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socialist moral construction and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new thoughts and new concepts,which have set a clear direction for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and moral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and which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ideological consciousness,moral level and civilization quality of the whole nation and the civilization level of the whole society.To fully understand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statement on socialist moral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we should accurately grasp the soul,historical source,weathervane and focus of socialist ideological and moral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so as to warm the world with the sunshine of socialist morality.
Key words: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new era;socialist moral construction
(責任编辑:朱文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