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以来关于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的研究述评
2020-11-23赵慧
[摘要]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强调了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的重要意义。学界围绕伟大斗争的基本依据、内涵特点以及开展伟大斗争的原则、方法和路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此同时,相关研究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研究深度和学理性欠缺,研究视野较为局限,过度依赖报告文献等。基于此,展望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的研究,应进一步增强伟大斗争的基础性研究、实证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
[关键词]新时代;伟大斗争;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20)05-0138-0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1]P15。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新时代继续开展伟大斗争的重要意义,强调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伟大斗争”这一命题引起学界的高度关注,学者们相继发表了一系列的学术文章和理论文章,就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基本依据、内涵特点、地位意义以及开展伟大斗争的原则、方法和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系统梳理当前学界关于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有助于廓清某些模糊认识,厘清核心概念和关键问题,对于深入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伟大斗争的重要论述具有重要意义。一、关于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基本依据研究(一)从社会运行的矛盾特征来看伟大斗争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1]P15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斗争,社会发展的活力在某种程度上就会受到削弱。因此,不少学者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伟大斗争进行了哲学依据的阐释。饶武元、刘建光从唯物辩证法的立场论述伟大斗争的必要性,认为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斗争是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基本手段,斗争必要与否,不是主观选择的结果,而是客观要求的存在。[2]陈志刚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解读伟大斗争的客观存在以及这场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提出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对新形势下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新挑战的高度概括。[3]郝永平、黄相怀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阐释伟大斗争的哲学内涵,他们认为伟大斗争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是唯物辩证法在党的治国理政实践中的科学运用。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在他们看来,矛盾的普遍性决定了斗争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斗争方式的选择。[4]P3董振华从坚持实事求是的唯物论角度,探讨了伟大斗争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他提出要在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中主动斗争和善于斗争,不要犯遇到问题和矛盾绕道走不愿斗争的“软骨症”、畏首畏尾不敢斗争的“恐惧症”和希望天下太平回避斗争的“妄想症”。[5]可以看出,目前学界的研究已经抓住了伟大斗争这一重大政治命题的源头和关键,即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不是无凭无据的,其背后有着严密的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无疑为这一命题的研究提供了深邃的视野和强有力的支撑。
第5期赵慧党的十九大以来关于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的研究述评····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20年(二)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来看伟大斗争
目前一些研究成果着眼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挖掘当前开展伟大斗争的原因。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不仅有着深厚的理论逻辑,还有着深厚的历史逻辑。对于该线索的研究,学界的观点基本一致,那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伟大斗争史。但是,在具体阐释视角、阐释重点上略有不同。如李包庚、张婉从澄清中国共产党执政革命性的若干争论入手来探讨新时代为何要开展伟大斗争,他们认为“政党转型”绝不能转变党的性质,保持革命性依然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方位上必须坚守的政治底线。[6]陈曙光、李娟仙从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史中归纳出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的斗争主题,他们认为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伟大斗争、以“和平改造”与“和平建设”为主要形式的伟大斗争、以“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为主要形式的伟大斗争。[7]齐卫平认为,伟大斗争体现中国共产党人与生俱有的精神品性,伟大斗争精神历史地生成,在不懈奋斗的实践中发扬光大,贯穿于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部过程。[8]从整体上而言,目前学界已经涌现出一些从中国共产党党史的角度来为新时代伟大斗争寻找依据的研究,但是相对来说还不够多。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斗争历程从来没有中断过。进行伟大斗争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传统,又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经验。我们党在斗争中从弱小走向强大,从黑暗走向光明,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这些既是我们在新时代继续开展伟大斗争的充足理由,也是我们发扬斗争精神的内在要求。对于这个命题的研究,一方面應该着重把握历史的关联性,另一方面还应着重思考为什么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依然要发扬斗争精神。
(三)从新时代的风险挑战来看伟大斗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等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新时代将面临更多的风险与挑战,给我们提出更多新的历史性课题。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1]P15。很多学者从该角度审视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的原因。比如,韩庆祥、张健从强国时代的历史语境来考察伟大斗争的深刻缘由,他们认为中国在由大国走向强国的进程中,与发展起来之前相比,所遇到的矛盾、问题、困难、挑战、风险、阻力更多更大更严重,自然对斗争的要求就越强烈,就越要积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9]金民卿从当今世界的特殊历史情境来审视伟大斗争的必要性,当今世界处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占统治地位并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时代”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相互交织之中,我们必须应对国内、国际等多重风险挑战。[10]陶倩倩从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国情、党的建设存在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来审视新时代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11]总体上来看,学界对新时代的新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1]P15。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临近、党的建设越是成就显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越是发展壮大,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就越大,遭遇的阻力和矛盾就越多,就越需要伟大斗争。这正是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的现实依据和实践逻辑。二、关于新时代伟大斗争的主要内涵研究目前,学界对于伟大斗争的主要内涵进行了广泛探讨。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种倾向:
(一)“斗争实践”说
该观点认为,伟大斗争是一种具体的实践活动,而不是停留于头脑的观念。例如,齐卫平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革命实践来理解伟大斗争的深刻内涵,他对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实践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具体阐释。从宏观角度来看,伟大斗争是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整体实践;从微观角度来看,伟大斗争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具体实践。[8]牛先锋从宪法和党章相关规定来概括伟大斗争的科学内涵,认为“伟大斗争”绝不是阶级斗争,斗争的方式也不是大规模的群众运动,而是一种渐进式的自我改革,主动革除体制机制的弊端,不断促进制度的完善、巩固、创新。[12]
(二)“斗争使命”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的党情、国情、社情、民情,新时代的伟大斗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明确指向。一些学者聚焦于新时代的新使命新担当研究伟大斗争的时代内涵与特征。陈曙光、李娟仙认为新时代的伟大斗争具体表现为发展之争、制度之争、价值观之争。从伟大斗争的目的与使命的角度来解读伟大斗争的新的时代特点,新时代的“伟大斗争”肩负着三个重大使命:一是现代化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二是制度成熟与制度定型的历史使命,三是文明复兴与价值观崛起的历史使命。[7]郭咔咔认为,“伟大斗争”就是要完成艰巨的现实任务,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总任务的阶段性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促进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13]从这一层面理解,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不是阶级斗争,不是群众运动,而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进行的重大历史任务。
(三)“斗争精神”说
该观点认为,伟大斗争不仅是一种实际行动,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必备的精神动力、精神面貌和精神状态。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征程中,需要这种精神状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依然需要坚持和发扬斗争精神。尚庆飞从修饰词意义的角度来解读伟大斗争的科学内涵,“斗争”前面冠以“伟大”二字,说明当前要进行的“斗争”不是简单的个人恩怨,不是一般的权力之争,不是一时一事的意见分歧,而是关乎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前途与命运、关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前景与未来的判断和抉择。所以,应当从广义的层面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伟大斗争。[14]孙健从斗争主体的角度分析伟大斗争,认为伟大斗争不仅指解决矛盾的具体斗争行为,还包括了支撑着这些实践行为而不畏艰险、知难而进的精神状态。因此,斗争精神是进行伟大斗争的内在支撑。[15]
总的来看,目前学界关于伟大斗争内涵的探讨主要集中于三点:一是伟大斗争是一种实践,或者说一种具体的实际行动;二是伟大斗争是一种理念,是审时度势之后的思维观念;三是伟大斗争是一种精神,要求时刻保持昂扬的斗争精神。所以,斗争实践、斗争理念、斗争精神构成了伟大斗争的主要内涵。三、关于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内容和原则研究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任务和要求,斗争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时代具有新的斗争内容和新的斗争原则。王中保、程恩富认为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包括十二个方面的具体内容,这些内容有:改革方面的伟大斗争、意识形态斗争和党内思想斗争、反腐败斗争、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斗争、法治方面的斗争、同自然灾害作斗争、禁毒斗争、反分裂斗争、反恐斗争、军事斗争、反殖民反霸权的斗争、同保护主义作斗争。[16]齐卫平从为新时代伟大实践提供坚强保证的视角归纳伟大斗争的主要内容,他认为新时代伟大斗争包括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坚决与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作斗争,二是坚决与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作斗争,三是坚决与一切阻碍改革创新的顽瘴痼疾作斗争,四是坚决与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作斗争,五是坚决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作斗争,六是坚决与破坏世界和平和扰乱世界秩序的各种势力作斗争。[8]
新时代开展的伟大斗争不是毫无原则、没有底线的争斗,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孙道壮、赵付科着眼于新时代发展的理论旨趣,提出新时代伟大斗争的主要原则,一是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為指向,二是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基础,三是以维护人民主体利益为中心。[17]王中保、程恩富认为要更多采用民主法治的方式,而不是武装斗争的方式和“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要围绕中华民族强起来的时代背景来进行,并且融入到其他三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之中。[16]张书林则基于政治正义的视角探讨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原则,他认为新时代的伟大斗争必须以正义之名、以正派之风,围绕“自由和机会、收入和财富、自尊的基础”等正义性原则来展开。[18]唐立平认为,新时代伟大斗争是正义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只有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斗争才是正义的斗争,也只有正义的斗争才能够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19]
总的来看,学者对新时代伟大斗争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作了全面的概括,就斗争内容而言,表述方法不尽一致,但是无疑都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党的建设等诸多领域的斗争;就斗争原则而言,阐述角度不尽一致,但是也无疑都指明一点,那就是新时代的伟大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四、关于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开展方法和实施路径研究斗争不是盲目的、不是蛮干的,而是需要智慧、需要勇气、需要技巧的。理论源于实践,理论又要服务实践。因此,全面理解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内涵特点、重要意义,其最终旨向是要学会在实践中发扬斗争的精神,提高斗争的本领,掌握斗争的艺术。然而,“斗争精神、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20],是要在实践中培养锻炼的,是需要寻找方法和路径的。因此,学界围绕领导干部如何理解和发扬斗争精神、如何增强斗争本领、如何掌握斗争艺术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一)开展伟大斗争需要发扬斗争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要发扬斗争精神,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21]开展伟大斗争就是为了在前进道路上能披荆斩棘、扫清障碍,这既是一种居安思危、知危图安的精神状态,也是一种勇于直面挑战与风险的战略智慧。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精神是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一脉相承和一以贯之的。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必须继续发扬伟大斗爭精神。齐卫平从斗争精神所包含的精神特质来研究如何发扬斗争精神,他提出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精神是改造客观和主观世界实践中的自我修炼,是追求真理、不惧危险、迎难而上、不屈不挠、直面问题、敢于创新、纠错反正等具体的表现。[8]唐爱军从知、情、意三个维度来把握斗争精神,他认为发扬斗争精神要形成斗争认知、发扬斗争豪情、坚定斗争意志。[22]张超从推进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推进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增强新时代领导干部能力等三个方面概括了发扬斗争精神的现实需要。[23]
(二)开展伟大斗争需要增强斗争本领
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既要站稳立场、明确方向,又要具备高超的斗争能力和斗争本领。但是,本领的增强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领导干部在长期的火热实践中经受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真正锻造成为烈火真金。范赓从斗争思想、斗争智慧、斗争经验等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增强斗争本领,领导干部要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史国史,要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24]朱继东从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的视角回答领导干部如何提高斗争本领的问题,他认为广大领导干部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基本理念,在重大斗争一线真刀真枪磨砺自己。[25]姜辉认为,夺取伟大斗争的胜利,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批有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斗争本领的干部队伍。斗争本领要在理论学习中成长,在斗争中磨砺。领导干部要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26]
(三)开展伟大斗争需要掌握斗争艺术
开展伟大斗争不仅需要增强斗争本领,还需要掌握斗争艺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斗争是一门艺术,要善于斗争”,“要注重策略方法,讲求斗争艺术”[20]。对此,学界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韩庆祥主要从矛盾的特征和斗争的火候角度来分析斗争艺术,提出要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27]辛向阳从斗争的辩证法角度对斗争艺术进行了分析,他提出增强斗争艺术要把握“三个统一”,即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28]还有学者是将斗争本领与斗争艺术放在一起讨论,认为斗争本领本身就包含斗争艺术。不难发现,目前学界关于掌握斗争艺术命题的探讨主要是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中所提到的举措而展开的,而对于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为何要讲求艺术、以及怎样运用艺术还是提纲挈领的涉及,并没有继续深入剖析掌握斗争艺术的深层逻辑。五、研究现状述评与展望总的来看,党的十九大以来,学界围绕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进行了快速、广泛的探索,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打下一定基础。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现有研究还存在一些尚待突破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目前取得的成绩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出现了“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表述,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29]P13。此后,学界虽没有明确使用“伟大斗争”这一表述,但是已经对该命题的重要性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为该命题后续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总结历史和现实经验的基础上旗帜鲜明地提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伟大斗争”这一重要命题迅速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涌现出数百篇研究成果。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搜索主题词为“伟大斗争”的文章,共检索到664篇文章,其中期刊文章397篇,报纸文章263篇,学术辑刊2篇,国内会议2篇(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7月31日)。
总的来看,当前学界围绕伟大斗争的时代背景、基本依据、内涵特点、地位意义以及开展伟大斗争的原则、方法路径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在这些研究成果中,凸显了对研究对象特殊的时代背景的研究,能够从当今中国所处的时代与国际背景出发,以宏观的视角分析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研究方法上,学界能够客观地对这一命题进行深入考察,比较分析了新时代伟大斗争与以往开展的伟大斗争的延续性和差异性。在研究的理论意义上,提出和阐发了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牢牢把握住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精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对于当前以更加自觉的精神状态推进伟大斗争,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在研究的实践价值上,提出斗争的策略、方法、艺术是开展伟大斗争所必不可少的环节,强调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对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具有重要的实践参考价值。
(二)存在的薄弱环节
尽管目前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但由于多种原因,关于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的研究还存在某些薄弱环节,主要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虽然研究角度较多,但观点仍以点状分布为主,研究深度和学理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从研究成果的分布来看,一些文章是以短评论、快评论的报纸形式出现,在期刊尤其是学术期刊、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章还不多。从研究机构来看,各级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发表的文章居多,占到现有成果总量的20%以上。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伟大斗争”的命题提出时间还不长,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成果还没有全部呈现出来;二是鉴于某些特定历史原因,一些学者对于“斗争”字眼比较敏感,尚未对该命题产生足够的热情,不敢过多涉足该领域的研究。这些都导致“伟大斗争”研究深度不足、学理性欠缺,也亟需各层次、各领域学者尤其是高校学者在该命题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另一方面,研究视野较为局限,过度依赖报告文献。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对“伟大斗争”的研究关注点比较集中,比如,学者们对“伟大斗争”的哲学内涵、斗争内容、斗争特点、斗争原则等几个问题研究热情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学界对伟大斗争的研究旨趣。但是,视野局限于这几个问题可能会导致重复研究、过度研究的现象。相较而言,在其他研究问题上则较为薄弱,例如,從以前的斗争到新时代的伟大斗争的历史性跃升,其逻辑理路是什么?在伟大斗争的火热实践当中,其具体操作又是什么?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目前还尚待进一步开拓。同时,鉴于研究时间的限制,目前的成果以宣传解读居多,一定程度上存在碎片化、零散化、高度概括化的现象,对于一些问题亟需挖掘报告文件之后的深层意蕴。
(三)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在不同的研究阶段,由于客观和实际需要,研究的侧重点将会有所不同。针对目前关于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研究的某些薄弱环节,随着这一研究的深入和推进,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首先,进一步夯实关于伟大斗争的基础性研究。所谓基础性研究,是指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规律的研究工作。基础性研究是其他研究的先导。对于伟大斗争这一研究课题而言,基础性研究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厘清了伟大斗争的本质、规律、历史脉络等核心问题,开展伟大斗争的原则、意义、方法等一系列问题才能迎刃而解。目前来说,“伟大斗争”既是一个热门话题又是一个冷门话题。它的“热”,在于党的历史使命需要和时代所迫;它的“冷”,则在于当前对该问题尚存在一些模糊认识。这就需要学界下更大功夫,通过扎实的基础理论研究,澄清这些模糊认识。
其次,进一步增强关于伟大斗争的实证性研究。要清楚伟大斗争不单单是对作为整体的中国社会发出的总号召,还是对作为个体的每个社会成员发出的号召。因而,在研究中宏观的规范性研究不可缺少,但是,针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和多种多样的个体行为,伟大斗争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比如,在面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上,宣传部门如何发扬斗争精神、运用斗争本领;再比如,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领导干部又是如何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担当作为;又比如,面对西方一些国家的叫嚣和挑衅,如何发扬斗争精神、捍卫国家权利,等等。针对这些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需要学界给予更多微观层面的关照,尤其可以结合一些鲜活的、典型的案例,对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给出具有针对性、实操性的建议参考。
最后,进一步加强关于伟大斗争的前瞻性研究。目前学界对于为何要开展伟大斗争主要从三个理路给出了答案,即社会运行的矛盾特征、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新时代的风险挑战。伟大斗争之所以“伟大”,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它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更在于它的战略意义。有学者从马克思曾经对资本主义社会作出的基本判断出发,不仅指出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还指出当今世界所处的历史方位,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而整个世界进入大时代,在这两个时代相互叠加与交织的历史情境中,既充满特殊性又充满复杂性,要求我们必须进行伟大斗争。[10]这一研究思路无疑给我们提供了更为宽广的研究视野。对于伟大斗争这一重大命题,应当继续拓展世界视野和比较视野,在国际与国内势力此消彼长的发展过程中,在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继承延续中把握伟大斗争的核心要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饶武元,刘建光.新时代伟大斗争的生成逻辑与实践路径[J].求实,2020(3).
[3]陈志刚.深入把握伟大斗争的哲学蕴涵[J].人民论坛,2018(1)上.
[4]郝永平,黄相怀.伟大斗争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5]董振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理解“斗争哲学”——兼析对中国共产党人“斗争哲学”的一种曲解[N].北京日报,2020-02-24.
[6]李包庚,张婉.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历史方位中的革命性[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6).
[7]陈曙光,李娟仙.论伟大斗争[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0).
[8]齐卫平.伟大斗争精神: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力量支撑[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9(6).
[9]韩庆祥,张健.从“强国时代”的历史语境深入理解“四个伟大”[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8(1).
[10]金民卿.“两个时代”叠加交织的特殊历史情境与新的伟大斗争[J].红旗文稿,2019(5).
[11]陶倩倩.深刻理解新时代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J].党建研究,2019(7).
[12]牛先锋.如何理解新时代条件下的“伟大斗争”[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10).
[13]郭咔咔.“伟大斗争”的理论演进与时代意蕴[J].思想教育研究,2020(2).
[14]尚庆飞.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的认识与思考[J].国外理论动态,2017(11).
[15]孙健.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的动因、困境和路径[J].实事求是,2020(3).
[16]王中保,程恩富.论新时代的伟大斗争——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1).
[17]孙道壮,赵付科.“四个伟大”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内蕴[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6).
[18]张书林.新时代党的伟大斗争:形势、原则、方略[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9(5).